- 相關推薦
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
下面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溺愛(nì)澄清(chéng)褻瀆(xiè)
B.輿論(yú)挾持(xié)俯瞰(kàn)
C.校對(jiào)單于(chán)污穢(huì)
D.窈窕(yǎo)毗鄰(pí)陰霾(lí)
下面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喧囂天籟憤世嫉俗B.福祉輻射不言而語
C.招聘愜意倒行逆施D.契機薪水相形見絀
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目前還缺乏能像跟蹤人類疾病那樣動物疾病的有力機制.這進一步說明了這個世界的脆弱。
②這是一條公理: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倘若它只在個人的利益上面。
③一旦產生小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地把它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這些,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A.監控消耗鍥而不舍B.監控消費鍥而不舍
C.控制消耗尋根究底D.控制消費尋根究底
下面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目前,中學生作文中錯別字俯拾即是,改變這種現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B.為牟取暴利,這個地下工廠瘋狂造假,其造假的手法令人嘆為觀止。
C.第九屆青年歌手大獎賽上,有些歌手面對常識性考題一籌莫展,默默無聞,令人失望。
D.愛因斯坦用“大自然點燃宇宙”的描述,使原本深奧晦澀的宇宙天體運行過程繪聲繪色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下面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A.市人大通過法規,對于歹徒和不法商販干擾學校教學秩序、威脅學生的不法行為和錯誤思想,要堅決制止。
B.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取決于他是否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
C.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免除學雜費的義務教育,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D.“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巴爾蒙特的這句詩,從第一天讀到它時,就幾乎一天也沒有忘記過。
給文段中的橫線處選擇恰當的句子,與原文銜接最緊密的一項是()
歷史是洶涌的潮汐,它呼嘯著沖上沙灘時,人人都為之驚嘆;它悄然退落時,許多人竟會忘卻它的磅礴,然而沙灘忠實地記錄著它的足跡。歷史是起伏的潮汐,,更不是歷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會有新的潮汐。
A.漲潮,是歷史的峰巔;落潮,是歷史的中斷
B.漲潮,未必是歷史的峰巔;落潮,也不是歷史的中斷
C.落潮,是歷史的中斷;漲潮,未必是歷史的峰巔
D.落潮,也不是歷史的中斷;漲潮,未必是歷史的峰巔
對下面兩首寫景的詩,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甲)次北固山下(乙)望岳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甲)詩的首聯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B.(乙)詩的頷聯,寫出了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甲)(乙)兩詩都有富含哲理的詩句,前者所表現出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后者所表現出的是有雄心壯志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
D.(甲)(乙)兩詩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都含蓄表達出詩人受到冷落的抑郁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二、語言應用
仿寫句子(2分)
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只鳥的樹林。
三、綜合性學習
請你參加下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題。
學校將舉辦師生共同參與的“知識與我同行”讀書競賽活動,為了體現競賽的宗旨及意義,請你為本次競賽設計一條主題語,并簡要說明你的創意。
(1)主題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創意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寫
默寫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慘淡萬里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
③烽火連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折戟沉沙鐵未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壯心不已。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⑦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難長生”,《孟子》闡述這一觀點的語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從你積累的課內外古詩詞中,寫出一句能體現默默奉獻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甲)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恒惴粟。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甲)(乙)兩文的作者分別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和蘇軾,請你再寫出“八大家”中一位作家的姓名:
2.解釋下面的加點詞語。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_____________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①意有所極,夢亦同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無與為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說說(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和所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共同點:
寫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讀書如銷①銅,聚銅入爐,大鞴②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③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也。
(《程氏家塾讀書分午日程》)
[注釋]①銷:熔化。②鞴:古代皮制的鼓風器。③鑄:澆制。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銅既銷矣______________②冶即成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也。
3.文中闡明了讀書和作文之間什么樣的關系
六、現代文閱讀
比較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甲)
如此繼續了半小時,一小時……他從沒有對我說一句話。除了創造他理想中的具象之外,什么都忘記了。似乎天地間只有這工作的存在,好像上帝著手創造世界的第一天那樣。
后來,他大功告成似的松了一口氣,丟下小刀,把剛才的那塊濕布給塑像蓋上,那種小心翼翼的神情,宛如一個男人給他情侶披上披肩。然后轉身向外,那魁梧的老人恢復了初見時的樣子。
他還沒走到門口,忽然發現了我,他一驚。直到這時候他才想起了我,剛才的失禮顯然使他非常過意不去。“對不起,先生。我簡直把你忘記了。但是……”我十分感激地緊緊地握住他的手。或許他也感覺到我的情緒,所以微微笑著,舉起膀子圍住了我的肩頭,兩人一同走出那房間。
一個人可以這樣完全忘記時間空間與整個世界,這個認識,使我受到空前絕后的感動。這一小時,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藝術、一切事業成功的奧秘——聚精會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論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們容易分散、容易旁騖的意志貫注在小小的一點上。
(乙)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但要獲得成功,其實還需要好好的堅持到底。“行百步者半九十”,如果堅持不到終點,就會失去差不多全部的意義。所謂“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就是這個意思,所謂“功虧一簣”也就是這個意思。
堅持意味著忍耐。人的一生必須通過不斷的抗爭才能獲得一些機會,才能擁有一絲希望。機會僅僅是一種幸運,希望也最多不過是掛在高處的一個獎杯。獎杯的設置只是一種誘惑。而誘惑的目的,在于激發我們去奮力拼搏,顯示實力。顯示實力的過程,往往需要忍耐。
堅持體現著沉著。人都是有愿望的,為了實現某一個預定的設想,最容易心急如焚,心急火燎。這實際上是很難歸入競爭范疇的,在更多的時候,體現在更多的人身上只不過是一種浮躁和慌張而已。滴水不求朝夕之效,故能堅持到穿石的日子;穿石之后,依然平心靜氣,堅持著自己的步伐。沉著拒絕急功近利,所以才會勾起人們的長久懷念,所以才會對所有的人永遠地發揮作用。
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魯迅先生非常贊賞雖然是最后一個但仍能堅持跑到終點的人。這樣的人在賽程中可能最不引人注目,但卻最能鼓舞我們這些平凡但仍要生活的人。其實,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競技狀態來應付我們所有平淡無奇的日子,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愚公荷擔移山,終得天帝相助;達摩靜坐參禪,石壁為之感化。這樣的效果雖是不可企求的,但畢竟是堅持者才會得到的待遇。
1.結合(甲)文第三段,說說羅丹是一個怎樣的人。
2.(甲)文中的作者遭受冷遇卻不生氣,反而“受到空前絕后的感動”,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3.(乙)文第一段中“這個意思”指的是什么?
4.結合(乙)文第四段,說說“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的含義是什么。
5.(乙)文結尾引用愚公和達摩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6.(甲)(乙)兩文相同之處是都談到了“成功的奧秘”,請說說兩文在寫法和內容方面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題。
境界
李國文
有一次,游名山,朋友們都登絕而去,我懶得爬山,便在山腳聞名遐邇的寶剎憩息。天很熱,我坐在井邊納涼,寂寞寺院,寥落,顯得少有的寂靜。只見一位和尚,一擔一擔地挑水,去沖灑殿前的青石臺階。他年紀不大,話也不多,但言談得體,識見不俗。這樣我知道他是個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規矩,凡掛單者,總得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忽然,鐘磬齊鳴,佛號長誦,原來從海峽那邊來了一位法師,以及隨同多人,都披著金光燦爛的袈裟,在正殿里做法事,并布施若干萬元。然而,又看到方丈引路,長老陪同,住持拈香,幾乎所有僧眾都簇擁著貴賓,瞻觀膜拜。相比之下,這穿著直裰短打的行腳僧,看來只有自食齋飯,自宿僧房,無人搭理的冷落了。我說,同是佛家子弟,何必厚此薄彼?但他很坦然,繼續挑著一擔擔井水,不緊不慢,將大雄寶殿前面,沖刷得干干凈凈,塵埃不沾,暑氣盡消。
我打量著這位僧人,不由肅然起敬。整個下午,我看他從井里,至少挑有四五十擔水,每一次把水桶從井口提出來的時候,都是繩直而不彎,水滿而不盈。然后將水再倒進鐵桶里,幾乎很少潑灑在井欄上。擔水一路,步履安詳,也不見濺溢出來。這種從容不迫,舉止得當的神態,令我神往。我想換了我,是做不到的,尤其那些有錢的和尚在身邊走來走去的時候,大概是無法沉得住氣和大度起來的。
于是,我向他請教心靜之術。他合十說,佛是不許打誑的,他沒有想那么多,甚至根本不曾想,心里只有這桶水,也就不可能生出其他雜念了。他雖然不是高僧,但他的話,他的行為,卻透出一種穎悟。從此,每當我感到心煩意躁之時,就想想這位擔水的和尚,頓覺有習習涼風,由腋下生起,不由輕快許多。其實,雜念即欲。人世間的許多工作煩惱,皆因太在乎那桶水外的名欲和物欲,糾纏其中,才不能自拔的。如果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摒除雜念,力臻寧靜淡泊的境界,我想,無論對己,還是對人,都會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通常,人老了,意味著成熟。作家老了,尤其應該如此。我特別欽佩文學長者筆下,那種對于命運的領悟,人生的豁達,世情的諳悉,社會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閃爍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們這些后輩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因獲益匪淺,于是在我腦海里,對這些敬仰的前輩,遂凝固成一個如玉之潤,如石之堅,如水之靜,如海之深的永恒形象。雖然,陪伴著這些文學巨人的,是那晶瑩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氣,但他的智慧之光,卻會永遠點亮世人的心。
1.小和尚“年紀不大,話也不多”,挑著一擔擔井水。他令作者“肅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主要寫的是“擔水的和尚”,為什么還要寫“海峽那邊來的一位法師”?
3.文中所說的“心靜之術”中的“術”應如何理解?作者從小和尚那里找到答案了嗎?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4.文章第四段作者談到“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這句話的普遍意義是什么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簡要分析。
5.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深情禮贊文學長者的光輝。你最敬佩的文學家是誰?請結合他(她)的名著談一談你的收獲。
七、話題作文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昨天不過是一場夢,明天只是一個幻影,我們唯一所能把握的只有今天。今天是過去的歸宿,是未來的淵源。今天這座“橋梁”連接著昨天和明天,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成其永遠。把握今天,就是把握了歷史;把握今天,就是把握了未來。
請以“把握今天”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自選文體,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八、綜合性學習
選做題:
(1)寫出你最喜歡的一位作家和一部作品。
作家:___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兩句古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用“持之以恒”這個成語造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東省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山東省濟寧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語文模擬試卷05-02
山東省萊蕪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語文試卷05-02
2018屆中考模擬語文試卷05-04
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語文試卷05-02
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試卷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