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氣象災害應急處理預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鄉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鄉鎮由于各種地面設施和建筑設施應災能力較弱,氣象災害的應對能力不足,那么有哪些較好的鄉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鄉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供大家參閱!
楊村鄉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一、編制目的
為高效、有序地做好氣象災害的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工作,全面提高應對氣象災害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楊村鄉轄區內或鄰近地區發生但對我鄉將產生重大影響的氣象災害防御和救助。主要包括暴雨(雪)、大風、冰雹、干旱、高溫、寒潮(含低溫凍害)、大霧、雷電、連陰雨等天氣氣候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氣象災害。
三、組織領導
成立楊村鄉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鄉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組 長: 楊 兵 (鄉黨委副書記、鄉長)
副組長: 羅德偉 (分管副鄉長)
夏 濱 (派出所所長)
成員: 鄉鎮相關工作人員及各企事業單位和駐村干部、村社干部組成
領導小組下設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負責氣象預警信息的傳輸,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組織、協調。站長由 邱珩 同志兼任。
四、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職責
楊村鄉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在縣應急指揮中心領導下,負責指揮和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共同做好配合做好善后和災后重建工作。在氣象災害發生前,為預防應急階段,重點做好居民疏散、設施加固、采取預防性措施等;氣象災害發生后為救災應急階段,重點做好災民救助、傷員救治、基礎設施搶修、恢復社會生活秩序等。
辦公室:督查、落實鄉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重大決定;組織編制、修訂和實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組織了解、收集和匯總氣象災害實況信息、災情信息;組織氣象災害損失調查和快速評估,了解、匯總應急工作情況;具體協調處理和及時報告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實施中的有關情況。
財政所:根據鄉黨委、政府的決定落實氣象災害預防、搶險和恢復資金。
農業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氣象災害的預防和災后補救;參加氣象災害損失和影響程度調查,負責對災害的災情統計和核災工作,參與的恢復重建。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負責調配應急物資、保證重大氣象災害發生時防災救災物資供應。
民政辦:負責災后災民的救濟工作;及時核災、報災和救災,確保災民的最基本生活。
城建國土辦:負責災害性天氣建設工地的安全防護和人員撤離疏導工作;參與因氣象災害造成的.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排除大風、暴雨天氣造成的場鎮積水;負責供水、道路照明設施的安全防護和應急搶修等工作;負責做好危房住戶的疏導撤離工作;參與災害天氣造成房屋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參與相關氣象災害災情調查。負責因氣象災害而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安辦: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安全產生違法行為和排除安全隱患。
派出所: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盜竊、哄搶防御氣象災害物資和破壞防災救災工程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氣象災害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負責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與秩序;協助組織群眾撤離和轉移。
五、應急響應程序
當預測、預報各類氣象災害可能達到預警標準時,或氣象災害發生后,鄉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立即主持召開災害性天氣會商,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確定處置意見,部署災害預防應急或救災應急工作;必要時決定實行特別管制措施,按規定及時商請消防進行應急增援。
對災區易于發生次生災害的地段和設施采取緊急措施,并加強監視和控制,防止災害擴散,減輕災害損失。對于大風或暴雨引起的滑坡、坍塌等,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對于雷電等引起的通信、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受損,由各有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搶修。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啟動后,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等信息。
六、后期處置
在對氣象災害進行應急處置的同時,要迅速采取措施,對需要進行救濟救助的,及時組織救濟救助。必要時設立臨時安置場所、救濟物質供應站點,確保受災民眾的最基本生活,盡快恢復當地正常的社會秩序。
七、責任追究
在氣象災害預警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及有關責任人員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接收到預警信息不及時傳遞、不按照規定報告、通報真實情況的;
(2)拒不執行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處置時臨陣脫逃的;
(3)盜竊、挪用、貪污應急工作資金或者物資的;
(4)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5)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6)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
八、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仙女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機制,提高氣象災害防范和應對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辦法》、《湖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湖北省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湖北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湖北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仙女鎮范圍內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低溫、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冰凍、大霧、霾等氣象災害的防范和應對。
因氣象因素引發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道路結冰等其它次生、衍生災害的處置,適用有關應急預案的規定。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全面加強氣象災害應急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2、預防為主,科學高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結合,提高氣泉災害監測預警和防御標準,做好各項應急準備,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依法規范,協調有序。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職責,加強各部門、各村之間的協調配合,規范氣象災害應對工作,做到崳豫共享、協調運轉。
4、軍地協同,社會聯動。發揮駐地部隊、武警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的作用,在緊急情況下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氣象災害應對工作。
5、分級管理,屬地為主。根據災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對氣象災害實行分級管理。災害發生地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氣象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
二、組織體系和工作職責
(一)組織體系
1、領導機構
成立仙女鎮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其組成如下:
組 長:朱華民 鎮委書記
副組長:梅 峰 鎮委副書記
嚴成斌 鎮委副書記
成 員:黨政綜合辦、經濟發展辦、民政、武裝部、安全辦、財政、國土、水利、供電所、派出所、文化服務中心、工商分局、衛生院、中心學校、村鎮建設中心、公路站、電信分局、移動公司等單位負責同志。
2、辦事機構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黨政綜合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張晶蓮同志兼任,必要時從成員單位抽調人員集中辦公。
(二) 工作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統一領導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決定氣象災害防御和救災重大事項;協調相關村、有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決定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啟動與終止。
2、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負責落實領導小組的決定;向領導小組提出應急處置建議;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完成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3、成員單位職責
黨政綜合辦:主要負責對接主要新聞媒體報道工作,協助中央、省、市媒體的應急新聞報道工作,協調解決報道中出現的問題,收集、跟蹤境內輿情,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經濟發展辦:主要負責建立健全重要應急物資監測網絡、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儲備、調配體系,做好相關應急物資儲備、調撥和供應;協調安排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主要負責組織災區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組織糧、油、內、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監測,及時報告監測情況;會同物價部門做好市場的監管,平抑物價,維護市場穩定。
供電所:主要負責組織電力調配,保障電力供應;根據需要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組織應急物資的生產和調運。主要負責電網系統和電力設施運行監測,組織、指揮做好災區的電力設施搶修,保障城鄉居民及生產安全有序用電,及時報告受災影響和恢復情況。
中心學校:主要負責部署和指導全鎮教育系統抗災救災工作,協助鎮政府指導學校抗災救災;組織開展校舍安全檢查,根據災情調整教學時間,確保師生安全。
派出所:主要負責監控各地治安狀況,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秩序,組織疏導交通,適時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依法打擊各類趁災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指揮調度公安機關應急教援力量,協助開展搶險救災,救護受災遇險群眾。
民政辦:主要負責掌握、發布氣象災害災情信息,組織開展災情核查、評估工作;組織災害救助,申請、分配、管理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協助鎮政府轉移安置災民,做好災民臨時生活安排;組織協調因災倒塌農房的恢復重建;指導和接受救災捐贈。
財政所:主要負責抗災救災資金的籌措、撥付和監督檢查。
國土分局:主要負責由氣象災害引發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及時掌握各地發生的地質災害情況;核實、上報險情或災情,提出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的意見;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搶險救災應急防范對策、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擴大。
村鎮建設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對災區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檢測、分析并提出處置方案;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災害得到控制后指導現場環境污染的消除。負責督促重點生產經營企業采取防災減災措施,組織搶修隊伍及時排除故障,防止供水供氣事故發生;督促企業幫助和指導居民落實安全用水用氣措施;組織檢查建筑施工場所,責成施工單位在災害期間停止室外建筑工程施工,妥善安置建筑員工;會同有關部門對危房、臨時建筑物、工地施工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疏散人員,防止倒塌傷人。
公路管理站:主要負責道路交通運輸情況的監測,按照交通應急預案采取措施,保障道路交通暢通;協調抗災救災人員、物資的運輸。
水利站:主要負責組織水旱災情核查和綜合上報,掌握發布汛情旱情和防汛抗旱工作動態,向有關部門發布水旱災情;細織買施江河湖庫和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調度;加強鎮內水利防洪工程的管理,督促及時修復水毀水利工程。
農辦:主要負責農作物和養殖業等因氣象災害引發的`農業災害監測,指導各村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掌握和核保農業受災情況,分析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出措施建議;制定災后補救措施,組織農民開展生產自救。
衛生院:主要負責組織醫療衛生機構組建救災防病應急隊伍;根據需要開展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對災區衛生應急工作進行指導和援助。
文化服務中心:主要負責指導廣播、電視等媒體及時播發氣象信息,協助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安全辦:主要負責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預防性檢查,督促各生產經營單位落實各項安全措施;組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做好應對氣象災害的各項準備和實施工作。
武裝部:主要負責協調駐地部隊、指揮民兵預備役參與搶險救災工作。
工商分局:主要負責依法查處侵害消費者權宜、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災區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重點加強災區食品以及災后重建所需生產資料的市場管理;協助政府做好因災受損經營戶恢復生產、經營等服務工作;參與災后市場重建的規劃工作。
電信分局、移動公司:主要負責組織災區受損通信設施的搶修,盡快恢復通信。
三、預防和應急隹備
(一)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在上級主管部門、鎮政府領導下,由農辦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分析研判氣象災害發生概率、可能發生災害的最高等級及承災體脆弱程度,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性評估,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提出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二)避難場所準備
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并設立場所及路線標志,制訂完善緊急疏散辦法和程序,確保處于危險區域的群眾及時、安全躲避。
(三)應急隊伍準備
加強各類應急隊伍建設,配備必要裝備,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四)應急預案演練
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各成員單位定期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預案演練應立足于實戰,強化應急意識,熟悉應急程序,檢驗應急機制,鍛煉應急隊伍,為修訂和完善預案提供依據。
(五)應急宣傳培訓
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應急管理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的公眾的應急處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各村負責對本村的人員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普及教育和技能培訓。學校應將氣象災害應急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設置應急教育的課程,普及防災應急知識。
四、監測預警
(一)監測預報
1、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測系統的建設,完善監測網絡,提高對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綜合監測能力。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測預報體系,加強對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
2、信息共享
氣象主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監測預報信息,各部門應根據氣象預報信息做好相應的氣象及氣象次生、衍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判斷,并建立相應的預警聯動機制,做好相關災情、險情等信息的實時共享。
3、災害調查
鎮村、各部門應配合氣象主管部門做好氣象災害調查收集、風險評估和風險區劃工作。
(二)預警信息發布
1、發布制度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遵循“歸口管理、統一發布、快速傳播”的原則,由氣象部門負責制作并按預警級別分級發布,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制作和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2、預警級別
按照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嚴重性和緊急程度,氣象災害預警級別分為I級(特別重大)、II級(重大)、III級(較大)、IV級(一般),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具體分級標準為:
I級預警
(1)臺風:預計未來48小時將有強臺風登陸,并且臺風低壓影響我鎮,將出現特大暴雨。
(2)暴雨:過去48小時出現250毫米以上降水,預計未來24小時仍將出現大暴雨天氣。
(3)暴雪:過去6小時降雪量達到15毫米以上,且預計降雪將繼續持續。
(4)低溫、冰凍:連續l0天以上日平均氣溫≤O℃。
(5)干旱:綜合氣象干旱指數達到特旱等級并持續7天以上,且預計未來7天內持續。
(6)各種災害性天氣已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特別重大損失和影響,超出處置能力,需要由上級政府組織處置的,以及上上述災害已經啟動II級響應但仍可能持續發展或影響其他地區的。
II級預警
(1)臺風:預計未來48小時將有強臺風登陸,并且臺風低壓影響我鎮,將出現大暴雨。
(2)暴雨:過去48小時出現2OO毫米以上降水,預計未來24小時仍將出現暴雨天氣。
(3)暴雪:過去6小時降雪量達到l0毫米以上,且預計降雪將繼續維持。
(4)寒潮:預計48小時平均氣溫下降14℃并伴有5級以上大風,最低氣溫降至2℃以下。
(5)低溫、冰凍:連續8天以上日平均氣溫≤0℃。
(6)高溫:連續5天出現日最高氣溫達3 7℃以上,且預計未來3天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7)干旱:綜合氣象干旱指數達到重早等級并持續7天以上,且預計采來7天內持續。
(8)災善性天氣已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以及上述災害已經啟動Ⅲ級響應但仍可能持續發展或影響其他地區的。
III級預警
(1)臺風:預計未來48小時將有臺風登陸,并且臺風低壓影響我鎮,將出現暴雨過程。
(2)暴雨:過去24小時出現100毫米以上降水,預計未來24小時仍將出現暴雨天氣。
(3)暴雪:過去12小時降雪量達到6毫米以上,且預計降雪將繼續維持。
(4)寒潮:預計24小時平均氣溫下降12℃并伴有5級以上大風,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
(5)大風:預計未來6小時大部地區可能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達6—7級,或者陣風10級以上;或者大部地區已經受大風影響并造成嚴重災害,并大風可能持續。
(6)低溫、冰凍:連續5天以上日平均氣溫≤0℃。
(7)高溫:連續3天出現日最高氣溫達37℃以上,且預計未來3天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8)干旱:氣象干旱指數達到中旱等級并持續7天以上,且預計未來7天內持續。
(9)大霧:所轄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或預計未來24小時將出現濃霧天氣。
(10)各種災害性天氣已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較大損失和影響,以及上述災害已經啟動Ⅳ級響應但仍可能持續發展或影響其他地區的。
Ⅳ級預警
(1)臺風:預計未來48小時將有臺風登陸,并且臺風低壓影響我鎮,將出現暴雨過程。
(2)暴雨:預計未來24小時將出現50毫米以上降水,且有成片的大暴雨。
(3)暴雪:過去12小時降雪量達到4毫米以上,且預計降雪將繼續維持。
(4)寒潮:預計未來24小時平均氣溫下降10℃并伴有2個以上縣市區出現5級以上大風,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
(5)大風:預計未來6小時大部地區可能受大風影響,風力達5—6級,或者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大風影響并造成較大災害,并大風可能持續。
(6)低溫、冰凍: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O℃。
(7)高溫:連續7天出現最高氣溫達35℃以上,且預計未來3天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8)雷電:所轄大部分地區預計未來2小時內將有強雷電發生且可能持續。
(9)冰雹:所轄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冰雹,并產生較嚴重災害
(10)霜凍:所轄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或預計未來24小時將出現霜凍天氣。
(11)大霧:所轄大部分地區以及或預計未來24小時將出現大霧天氣。
(12)霾:所轄大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或預計未來24小時將出現能見度小于2000米的霾天氣。
(13)各種災害性天氣已對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
由于各種災害在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造成影響程度差異較大,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以上標準在充分評估的基礎上,適時啟動相應級別的災害預警。
當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分別達到不同預警級別時,按照各自預警級別分別預警。當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均沒有達到預警標準,但可能或已經造成一定影響時,視情進行預警。
3、發布內容
氣象部門根據對各類氣象災害的發展態勢,綜合預評估分析確定預警級別。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內容包括氣象災害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4、發布途徑
建立和完善公共媒體、應急廣播系統、無線電數據系統、移動通信群發系統、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等多種手段互補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發市氣象災罟預警信息。同時,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等相關媒體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傳播手段,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涉及可能引發次生、衍生災害的預譬信思通過有關信息共享平臺向相關部門發布。
(三)預警準備
各部門要根據氣象主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認真研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災害發展趨勢,有關責任人員應立即上崗到位,認真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尤其是對本地區、本部門風險隱患的影響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落實應急隊伍和物資,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
五、應急處置
(一)信息報告
各部門按職責收集和提供氣象災害發生、發展、損失以及旁御等情況,及時向鎮政府或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報告。鎮政府、各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逐級向上報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涪恩要在第一時間向市政府報告。
(二)分級響應
根據氣象災害預警級別和其他專項預案規定,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會商會議,進行研判,提出應急響應建議,報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并報上級政府允許后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決定。應急響應啟動后,領導小組辦公室立即通報各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切實履行各自職責,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應急工作的匯總,相關情況及時報告領導小組并向各成員單位進行通報。
(三)分部門響應
因氣象災害引發各類突發事件時,由有關預案牽頭部門根據相關規定及時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實施相應的應急流程。
當氣象災害造成群體性人員傷亡或可能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衛生部門依據本部門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造成地質災害時,國土部門依據本部門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造成重大環境事件時,環境保護部門依據本部門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引發水旱災害時,水利部門依據部門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引發洪澇時,建設部門依據相關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造成涉及農業生產事件時,農業部門依據本部門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引發森林火災時,林業部門依據本部門應急預案宕動應惠響應。當氣象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時,安全監管部門依據本部門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造成重要工業品保障出現重大突發問題時,工辦依據相關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當氣象災害造成嚴重損失,需進行緊急生活教助時,民政部門依據本部門痘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
宣傳、教育、廣電、旅游、司法、保險等部門做好相關行業領域協調、配合工作。駐地部隊、武警部隊以及民兵預備役等,要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搶險救援工作。
氣象部門進入應急響應狀態,加強天氣監測、組織專題會商,根據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情況隨時更新預報預警并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單位,依據各地區、各部門的需求,提供專門氣象應急保障服務。
(四)現場處置
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由災害發生地政府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各部門依職責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散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查明并及時組織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災害,組織公共設施的搶修和援助物資的接受與分配。
(五)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鎮政府或應急指揮機構可根據氣象災害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范圍,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氣象災害突發事件的處置,緊急情況下可依法征用、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
氣象災害事件發生后,政府或相應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各方面力量掄救人員,組織各單位、各村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
鼓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捐贈和援助。
(六)信息發布
氣象災害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災情公布由有關部門按規定辦理。
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權威發布、提供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
信息發布內容主要包括氣象災害種類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監測和預警,因災傷亡人員、經濟損失、救援情況等。
(七)應急終止或解除
氣象災害得到有效處置后,經評估,短期內災害影響不再擴大或已減輕,氣象部門發布災害預警降低或解除信息,啟動應急響應的機構或部門降低應急響應級別或終止響應。
六、后期處置
(一)評估調查
鎮政府或者應急指揮機構應該組織有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及天氣災害的起因、性質、影響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與總結,分析氣象災害應對處置工作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災情核對由政府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應急響應結束后,政府或者應急指揮機構將調查評估結果與應急工作情況報送市政府。特別重大災害的調查評估結果與應急工作情況應逐級報至省政府。
(二)善后處置
氣象災害事件應急響應結束后,鎮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做好災后救助、衛生防疫、保險理賠、災后重建等工作,保障災區人民的基本生活。
(三)災害保險
鼓勵公民積極參加氣象災害事故保險。保險機構應當根據災情,主動辦理受災人員和財產的保險理賠事項。保險監管機構依法做好災區有關保險理賠和給付的監管。
(四)應急總結
應急響應工作結束后,領導小組應及時對災害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分析應急經驗教訓,查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不斷提高應急工作水平。
七、應急保障
各成員單位應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規定,做好應對氣象災害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做好安全保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通信等工作,確保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的需要,確保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人力保障
鎮政府及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區發生的氣象災害事件影響程度,動員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志愿者等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充分發揮解放軍、武警、民兵預備役在處置氣象災害事件中的骨干和突擊作用。
鎮政府有關部門應為專業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器材,減少應急救援人員的人身風險。
(二)財力保障
鎮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和分級負擔的原則,安排應急工作預備費和一定數量的日常工作經費,保障氣象災害事件應急工作的需要。對受氣象災害事件影響較大、財政困難的事件,由鎮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請,上級財政適當給予補助,并視情況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
(三)物資保障
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對氣象災害事件易發、多發的地方應建立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儲存制度。
(四)通信保障
通信、廣電部門組織、指導、協調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通信和廣播電視保障工作,負責重大氣象信息的應急傳播。
(五)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門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
(六)交通運輸保障
公路段、派出所等部門保障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和暢通。交通設施受損時,政府或有關部門要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搶修。
八、表彰獎勵與責任追究
(一)表彰獎勵
對在氣象災害應急工作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依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給于表彰和獎勵。
(二)責任追究
對在氣象災害應急工作中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處理應急工作中失職、瀆職、不作為的單位和責任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相關紀律規定作出相應的處理。
九、附則
(一)名詞術語
臺風是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熱帶氣旋系統,其帶來的大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常引發洪澇、風暴潮、滑坡、泥石流蕁灰害。
暴雨一毀指24小時內累積降水量達5O毫米或以上,或l2小時內累計降水量達3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往往會引發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寒潮是指強冷空氣的突發性侵襲活動,其帶來的大風、降溫等天氣現象,會對農牧業、交通、人體健康、能源供應等造成危害。
大風是指平均風力大于6級、陣風風力大于7級的風,會對農業、交通、水上作業、建筑設施、施工作業等造成危害。
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的天氣現象,會對農牧業、電力、人體健康等造成危害。
干旱是指長期無雨或少雨導致土壤和空氣干燥的天氣現象,會對農牧業、林業、水利以及人畜飲水等造成危害。
雷電是指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伴有閃電和雷鳴的放電現象,會對人身安全、建筑、電力和通信設施等造成危害。
冰雹是指由冰晶組成的固態降水,會對農業、人身安全、室外設施等造成危害。
霜凍是指地面溫度降到零攝氏度或以下導致植物損傷的災害。
大霧是指空氣中懸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見度顯著降低的天氣現象,會對交通、電力、人體健康等造成危害。
霾是指空氣中懸浮的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使能見度顯著降低的天氣現象,會對交通、環境、人體健康等造成危害。
(二)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鎮氣象災害應急領導小組負責管理和組織實施,視情況變化及時進行修訂完善,按程序報鎮政府審批。
本預案由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解釋。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仙女鎮黨政辦公室 2016年10月18日印發
龍山鎮2017年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及時,有效處置本鎮發生和有可能發生的氣象災害,規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全面提高應對氣象災害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障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特制訂本方案。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氣象災害防御條例》《貴州省氣象條例》《貴州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貴州省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貴州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貴州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黔西南州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安龍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規范性文件進行編制。
1.3 適用范圍
本鎮發生或可能發生干旱、雷電、風雹、暴雨、秋風、寒潮、低溫、暴雪、冰凍、大霧、霾等災害氣象天氣適用于本預案。
1.4 事件分級
根據氣象災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表示,紅色為最高等級(具體分級標準見附件)。
2 應急指揮體系與職責
2.1 鎮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
成立龍山鎮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鎮指揮部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總 指 揮:陳顯志(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
副總指揮:賀廷海(鎮政法委書記、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張 華(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
成 員:楊 秋(財政分局局長)
符铚心(派出所所長)
彭國鑫(黨政辦負責人)
謝國靈(龍山鎮基礎教育辦公室主任、中學校長)楊飛飛(鎮社會事業辦負責人)
黃德祥(鎮衛生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陳文梅(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
吳運才(鎮林業站站長)
韋天潤(國土資源所所長)
葉樹成(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
王世鋒(鎮經濟發展辦副主任)
冉啟宏(鎮綜治辦負責人)
蔡映秋(鎮規劃與環境保護辦公室工作員)
汪 勇(鎮水利站工作員)
岑吉波(電信支局局長)
吳清蛟(供電所所長)
指揮部辦公室下設于鎮黨政辦公室,張華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由鎮黨政辦、水利站等部門工作人員組成;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處置工作組進行現場處置。
鎮指揮部職責
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主要職責:
(1)啟動和終止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為鎮政府提供防災減災決策依據和建議;
(2)負責氣象災害應急體系與設施建設,組織災害性天氣氣候監測、預報、預警,并及時提供氣象服務信息;
(3)負責調集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裝備等資源,協調解決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有關問題;
(4)指導和督促各村(居)、單位開展相應工作;
(5)決定其他有關重要事項。
鎮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為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的綜合協調機構。
主要職責:
(1)承擔鎮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鎮氣象災害防御的日常工作;
(2)組織編制全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適時對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3)負責傳達鎮指揮部工作指令,及時掌握氣象災害及應急工作動態,編印相關應急簡報;
(4)組織、協調各村、單位共同做好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5)負責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分析、評估、鑒定、審核和上報工作;
(6)鎮指揮部要求的其他保障事項。
2.2成員單位職責
按照分工,各成員單位負責職責范圍內的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并確定應急工作聯絡員,及時向鎮指揮部上報應急處置工作動態和災情信息。
(1)黨政辦:參與鎮政府氣象防災減災決策,發布氣象災害預案預報信息,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服務,承擔鎮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
(2)水利站:配合協調各村、企業防御和抗擊氣象災害工作;負責對全鎮水利設施進行有效的監管,盡可能將損害降到最低程度。組織搶修被氣象災害損壞的自來水管道設施,保障自來水的供應。
(3)社會事業辦:統一審核發布氣象災害災情和救助工作;組織、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救助、救濟和救災工作,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檢查其使用情況;組織指導和開展救災捐贈工作;指導災區做好災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4)綜治辦:協助做好氣象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協助轉移危險地區的群眾,參加重要設施和重大險情的搶險工作;協助公安部門維護搶險救災秩序和災區社會治安。
(5)派出所: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盜竊、哄搶防御氣象災害物資和破壞防災救災工程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氣象災害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負責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與秩序;防御氣象災害緊急期間,協助組織群眾撤離和轉移;協助提供部分道路實景信息。
(6)財政分局:負責防御氣象災害和救災資金的籌集,及時下撥并監督使用。
(7)國土資源所:負責提供氣象災害時的'地質實況,地質災害監測等相關資料信息;組織應急調查和應急監測工作,并對氣象災害造成的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提出應急防治與救災措施建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必要的應急防治工作,減緩和排除險情、災情進一步發展。指導受災地區做好災后房屋和基礎設施的修復等工作。
(8)電信局:負責指導、協調和督促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做好防御氣象災害通信保障和相關信息傳遞工作;及時指揮、協調相關電信運營企業調配應急機動通信設施,保障應急指揮通信的暢通。
(9)供電所:負責保障應急重點部門用電的供應;及時組織電力受損線路的搶修,保障電網的安全正常運行,保障電力供應。
(10)衛生院:負責災區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醫療救護工作;及時提供氣象災區疫情和防治意見,組織醫療人員趕赴災區開展防病治病工作;預防、控制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11)基礎教育辦公室:負責全鎮各類學校防御氣象災害工作的監督管理,指導學校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教育,提高師生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12)文化服務中心:根據指揮部辦公室提供的氣象災害情況,及時向公眾發布氣象、災情信息,做好防御氣象工作的宣傳報道。
(13)農業服務中心:負責農業防御氣象災害和災后農業救災恢復生產技術指導;負責鎮級抗災種子儲備和區域性應急調用安排;做好抗災救災柴油安排;負責農業災情調查核實。
各村(居):負責按照鎮指揮部的要求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2.3 現場指揮部
根據處置氣象災害的工作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其指揮長由鎮指揮部指揮長確定,在鎮指揮部的領導下開展全鎮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指揮部下設一下幾個工作組進行現場處置:
2.3.1 綜合協調組。由黨政辦牽頭,負責做好突發事件的信息匯總、分析和報告工作,及時傳達縣委、縣政府,鎮黨委政府關于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的指示和領導批示,協調其他各組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協調調配應急處置人員、物資、設備器材等。
2.3.2 減災救災組。由社會事務辦牽頭,林業站,農業服務中心,派出所,水利站,國土資源所等為成員,負責統計、分析受災情況,提出減災救災措施,制定應急方案并組織實施等。
2.3.3 應急救援組。由鎮人武部牽頭,派出所,消防中隊為成員。負責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報縣指揮部審定后實施,制定并實施防止氣象災害擴大的安全防范措施;統一指揮施救隊伍,迅速開展現場應急,傷員轉運等工作。
2.3.4 安全保衛組。由鎮派出所牽頭,引導群眾有序撤離至安全區域,組織好特殊人群的疏散安置,維護安全區域內的穩定和治安。迅速對災害現場及周邊地區和道路進行警戒、實行交通管制、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維護災害現場交通秩序,保障救援道路暢通,保障應急救援指揮部工作正常開展等。
2.3.5 醫療救護組。由鎮衛生院牽頭,負責設立現場醫療救助站,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和急救處理,并及時轉送到醫院救治,對現場救援人員進行醫療監護等。
2.3.6 后勤保障組。由黨政辦牽頭,社會事務辦、電信支局、供電所、事發地村(居)兩委為成員。負責救援所需的各種物資、設備、生活及醫藥等后勤保障。負責供水、供電和通訊保障等。
2.3.7 輿論宣傳組。由黨政辦牽頭,文化服務中心、事故發生的村(居)兩委為成員,負責事故救災信息的統一發布,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保護措施的緊急公告,播放疏散詞,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等。
3 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
3.1監測與報告
建立以村為基礎的氣象災害調查收集網絡,組織氣象災害普查、風險評估和風險區劃工作,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3.2 氣象災害預警
3.2.1 發布制度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遵循“歸口管理、統一發布、快速傳播”原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由氣象部門負責制作,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制作和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氣象次生、衍生災害的預警信息,可以由有關監測部門會同氣象部門聯合發布。
3.2.2發布內容
根據氣象災害的種類、影響程度、影響時間和發展態勢,適時發布氣象災害性天氣消息、警報、緊急警報及預警信號等。按照氣象災害分級標準,鎮指揮部綜合預評估分析確定預警級別。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內容包括氣象災害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負責災害現場群眾的防護指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3.2.3發布途徑
建立和完善廣播、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微信等相關媒體以及一切可能的傳播手段及時、準確向社會公眾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涉及可能引發次生、衍生災害的預警信息通過有關信息共享平臺向相關部門發布。
學校、醫院、建筑施工地點、企業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重要道路和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橋梁、涵洞、彎道、坡路等重點路段,以及各村(居)等建立起暢通、有效的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渠道,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3 預警準備
各村各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災害發展趨勢,有關責任人員應立即上崗到位,組織力量深入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尤其是對本村、本單位風險隱患的影響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落實搶險隊伍和物資,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
3.4 預警知識宣傳教育
各村和相關部門應做好預警信息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 應急處置
4.1 信息報告
鎮指揮部辦公室要及時收集和提供氣象災害防御以及損失等情況,在2小時內向鎮指揮部報告。特別重大、重大及較大突發事件信息,鎮政府向縣政府報告。
4.2 響應啟動
按氣象災害程度和范圍,及其引發的次生、衍生災害類別,有關部門按照其職責和預案啟動響應。
當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分別發布不同預警級別時,按照最高預警級別災種啟動應急響應。當同時發生兩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均沒有達到預警標準,但可能或已經造成損失和影響時,根據不同程度的損失和影響在綜合評估基礎上啟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
5 應急響應
5.1分級響應
5.1.1發生特別重大、重大、較大氣象災害,鎮指揮部迅速啟動本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并向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提出支援請求。
5.1.2一般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發生一般氣象災害,鎮指揮部迅速啟動本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5.2 基本響應程序
(1)鎮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主持召開會議,動員部署防范和應對氣象災害工作。確定防御目標和重點,根據需要向災害發生地派出工作組指導工作,組織指揮重大險情的搶險救災工作。
(2)鎮指揮部辦公室要及時掌握災害天氣發展趨勢、災害影響動態、搶險救災情況等;做好災情匯總、核查和信息上報。
(3)災害發生時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主持會議,根據上級指揮部要求,動員部署氣象災害防范和應對工作。及時發布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的預報、預警,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加強電網、通信、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巡查,組織人力、物力搶險救災,營救被災害天氣圍困群眾。及時將氣象災害情況報縣指揮部辦公室。
5.3 部門響應
當氣象災害發生時,根據災害所造成的影響和災害類別,相關部門牽頭實施相應的應急響應行動。
5.4 分災種響應
當啟動應急響應后,各村和單位要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針對不同氣象災害種類及其影響程度,采取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
5.4.1 暴雨
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暴雨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
水利站負責組織開展洪水調度和水工程安全的監督管理;組織指導抗洪搶險和水毀防洪工程的修復工作。做好農業生產監測預警、落實防御措施,組織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
社會事業辦負責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基礎教育辦公室根據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幼兒園和中小學做好停課準備。
供電所加強電力設施檢查和電網運營監控,及時排除危險、排查故障。
派出所對積水地區實行交通引導或管制。
施工單位必要時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災害發生后,民政、國土、農業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災情調查、收集、分析和評估工作。
5.4.2暴雪、低溫、冰凍
(1)派出所加強交通秩序維護、注意指揮、疏導行駛車輛、必要時,關閉易發生交通事故的結冰路段。
(2)供電所注意電力調配及相關措施落實,加強電力設備巡查、養護,及時排查電力故障;做好電力設施設備覆冰應急處置工作。
(3)道路安全管理站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組織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
(4)水利站做好供水系統等防凍措施。
(5)衛生院組織做好傷員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
(6)各村(居)加強危房檢查,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動員或組織撤離可能因雪壓倒塌的房屋內人員。
(7)社會事務辦負責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并為受災群眾和道路滯留人員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8)農業服務中心組織對農作物、畜牧業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5.4.3寒潮
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寒潮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寒潮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工作。
社會事務辦采取防寒救助措施,成立并開放避寒場所;實施應急防寒保障,特別對貧困戶、流浪人員等應采取緊急防寒防凍應對措施。
林業站、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等部門對樹木等采取防寒措施。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指導果農、菜農和畜牧水產養殖戶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風措施,做好牲畜、家禽和水生動物的防寒保暖工作。
衛生院采取措施,加強低溫寒潮相關疾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5.4.4 干旱
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干旱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干旱影響,進行綜合分析;適時組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減輕干旱影響。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指導農牧戶、林業生產單位采取管理和技術措施,減輕干旱影響;加強監控,做好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準備工作。
水利站加強旱情、墑情監測分析,合理調度水源,組織指導各地開展抗旱減災等方面的工作。
衛生院采取措施,防范和應對旱災導致的食品和飲用水衛生安全問題所引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社會事務辦采取應急措施,做好救災人員和物資準備,并負責因旱缺水缺糧群眾的基本生活救助。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5.4.5 雷電、風暴
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雷雨大風、冰雹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災害發生后,有關防雷技術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做好雷擊災情的應急處置、分析評估工作,并為其他部門處置雷電災害提供技術指導。
黨政辦提醒、督促施工單位必要時暫停戶外作業。
供電所加強電力設施檢查和電網運營監控,及時排除危險、排查故障。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針對農業生產做好監測預警、落實防御措施,組織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針對水上漁業船舶做好雷雨大風、冰雹的預警措施。
各單位加強本責任范圍內檢查,停止集體露天活動;居民委員會、村、小區、物業等部門提醒居民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和采取適當防護措施,減少使用電器。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5.4.6大霧、霾
根據縣氣象部門的監測預報,及時發布大霧和霾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了解大霧、霾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工作。
供電所加強電網運營監控,采取措施盡量避免發生設備污閃故障,及時消除和減輕因設備污閃造成的影響。
派出所、安監站加強對車輛的指揮和疏導,維持道路交通秩序。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5.4.7秋風
根據縣氣象部門的監測預報,及時發布高溫預警信號及相關防御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高溫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工作。
供電所注意高溫期間的電力調配及相關措施落實,保證居民和重要電力用戶用電,根據高溫期間電力安全生產情況和電力供需情況,制訂有序用電方案,必要時依據方案執行拉閘限電措施;加強電力設備巡查、養護,及時排查電力故障。
水利站等部門做好用水安排,協調上游水源,保證群眾生活生產用水。
建筑、戶外施工單位做好戶外和高溫作業人員的防暑工作,必要時調整作息時間,或采取停止作業措施。
派出所、安監站做好交通安全管理,提醒車輛減速,防止因高溫產生爆胎等事故。
衛生院采取積極應對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高溫中暑事件。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指導緊急預防高溫對農、林、畜牧、水產養殖業的影響。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5.5 現場處置
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由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各部門依職責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散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查明并及時組織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災害,組織公共設施的搶修和援助物資的接收與分配。
5.6 應急終止
氣象災害得到有效處置后,經評估,短期內災害影響不再擴大或已減輕,根據縣氣象部門發布災害預警降低或解除信息或根據實際情況,鎮指揮部視情宣布終止應急響應。
6 后期處置
6.1 善后處置
事發地村居及鎮有關部門組織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征用物資補償,救援費用的支付,災后重建等事項。盡快消除災害后果和影響,安撫受災群眾,保證社會穩定,恢復正常秩序。
6.2 災害評估
由鎮社會事務辦對災害情況進行評估,其他相關部門要提供因氣象災害和次生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氣象災害評估結果及時報縣人民政府。
6.3 應急工作總結
應急工作結束以后,各成員單位及時對應急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并向鎮指揮部提交總結報告。鎮指揮部組織總結應急工作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報縣指揮部。
7 應急保障
7.1 應急隊伍建設
為提高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按照“平戰結合、專兼結合、指揮靈活、反應快速”的原則,要充分發揮民兵、專(兼)職消防隊在處置氣象災害中的骨干作用;要充分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合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力量的作用。
7.2 通信保障
通信管理部門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通信保障,及時采取措施恢復遭破壞的通信線路和設施,確保災區通信暢通。
7.3 資金保障
財政部門負責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和抗災救災的資金保障。
7.4物資保障
各村(居)、有關單位,特別是水利、民政、農業、衛生等部門要加強并督促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和搶險救災的專用物料、器材、裝備、工具等的儲備,加強生活、醫藥、防護用品類救災的儲備,加強農業救災物資、生產資料的儲備。
8 責任與獎懲
8.1 責任與獎懲
對在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玩忽職守,處置不力,或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等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追究相應的責任。
8.2預案的管理與更新
鎮黨政辦、水利站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編本預案,并報縣氣象局備案。
9 本預案由鎮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10 本預案自行文之日起實施。
【鄉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鄉鎮氣象災害應急處理預案05-09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
鄉鎮氣象災害防御預案05-09
預防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
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
校園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
學校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
氣象災害防御應急預案05-09
企業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