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氣象災害分布特點
我國地形和氣候多樣、幅員遼闊,那么我國的氣象災害分布是怎樣的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國氣象災害分布,供大家參閱!
我國的氣象災害時間分布特點
——普遍性。從時間和空間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災,無處沒有災。每年都會有一種或幾種氣象災害,而旱、澇災害最為頻繁。災害在時間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區分布上具有廣泛性。
——區域性。總體看來,北方旱多,南方澇多。旱區主要分布在黃淮海地區及黃土高原,洪澇主要發生在珠江、長江中下游地區及淮河流域等地。華南和東南沿海是熱帶氣旋災害的多發地區,初霜凍對東北地區危害最大。
——季節性。春季往往南澇北旱,盛夏往往南旱北澇,華南秋冬或冬春連旱比較明顯。霜凍,春季主要發生在華北等冬麥區,秋季主要出現在東北、西北地區。
——持續性。同一種災害常連季出現。如華北常出現春夏連旱或伏秋連旱,長江中下游易出現伏秋連旱,華南常會冬春連旱。長江和珠江中下游以及東北等地連續兩年發生洪澇災害的.情況也不鮮見。
——交替性。不同的氣象災害常交替出現,如旱、澇交替出現,或先旱后澇,或先澇后旱,或兩頭澇中間旱。
——階段性。某些氣象災害在某個時期較多,而在另一個時期則相對較少
我國氣象災害空間分布及防御
中國地域遼闊,東部處于東亞季風區,而西部地處內陸,天氣氣候復雜,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是嚴重的國家之一。一般來說,中國西北地區及內蒙古、西藏、四川等省(區)屬干燥大陸性氣候,常年干旱,冬季凍害嚴重。青藏高原是全國降雹最多的地區,南疆和內蒙古、甘肅兩省(區)西部沙塵暴發生最頻繁。東北、華北、西北東部及黃淮北部一帶,干旱和霜凍發生較為頻繁。江淮、江南、華南是全國暴雨洪澇、臺風(熱帶氣旋)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也是雷雨大風、龍卷等災害性天氣多發區。西南中東部一帶地形復雜,干旱、暴雨及引發的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冰雹、低溫陰雨等災害發生頻繁。
我國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減災體制和機制,有效提高了包括氣象災害在內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應急和救助能力,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整套氣象災害的防御體系:氣象現代化建設為防御氣象災害提供了技術支撐;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水平不斷提高,建立氣象災害應急響應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做好氣候變化決策服務。
農業氣象災害的主要防御對策
在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上要加強科學研究,研究不同災害的發生規律,既要對單項災害進行深入的研究,也要對不同災害間的發生關系進行研究,深入研究各種災害的群發性和多元性,分析其發生的機理,總結其發生的規律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防御措施。展開災害的預警,做好提前預報,提高測報的準確度,也要對環境影響及生物抗逆性進行的研究,多角度、多學科的高層研究,綜合不同氣象因子的變化的進行綜合研究。
對于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要提高農業生產的裝備水平,針對不同的災害進行有效防御。在農業生產方面,要大力完善農田基本建設,加強配套設施配備,發展水利灌溉、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全方位提高農業抗災能力。根據地區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特別是其季節分布特點,進行作物和品種布局;根據因時、因地制宜的'原則,推行防災抗災的農業技術措施,以減輕或避免災害損失,如適時播種,土壤耕作,合理灌溉,以水調溫,增施肥料,改良土壤結構,災前搶收,災后補救等,提高抗災能力。建立不同地區防災抗災、穩產增產的農業技術體系,從農業系統的整體著手提高抗災能力,做到有災防災,無災增產。
冷害:可以通過調節灌水進行土壤保溫,比如日排夜灌,提高土壤溫度,在根外施肥、噴水、施用營養劑等,噴施水面增溫劑等都達到一定的增溫作用。
霜凍:針對于霜凍,方法也有許多種,可以通過農業方法、化學方法、物理方法來進行防御。農業方法主要包括品種選擇、調整播期、改良土壤、壯苗等措施,物理化學方法可以用熏煙法、灌溉法、噴霧法、防護林法、覆蓋法等措施,都能達到防御霜凍的效果,減輕危害。
干旱: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根據干旱發生情況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及時進行灌溉,保證墑情。要選用抗旱品種,人工降雨、噴灑化學抗旱保水劑等進行干旱防御。
洪澇:建設水庫、堤壩等水利工程減少洪澇;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儲存土壤水;改良土壤結構,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統。
干熱風:在干熱風出現前,采用選取對干熱風抗性高的優良品種、營造防護林帶、合理施肥、適時播種等綜合措施避免干熱風危害;在干熱風出現時,可噴灑石油助長劑、草木灰水、磷酸二氫鉀、腐植酸鈉等化學藥劑來減輕危害。營造農田防護林,以有效地防御干旱、高溫熱害和干熱風。
冰雹:及時發布氣象預報預警;通過人工影響雹云的方法,使大冰雹化解為小冰雹;采用抗雹能力強、恢復能力強的品種。
【我國氣象災害分布特點】相關文章:
氣象災害特點05-09
我國氣象災害防御措施05-09
我國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05-09
冰雹災害的分布05-09
冰雹災害的分布規律05-09
氣象災害的應對05-09
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05-09
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的關系05-09
氣象災害與氣候災害的關系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