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地震知識競賽題目

時間:2022-12-09 17:25:21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震知識競賽題目

  地震的威脅巨大,無論是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嚴重的后果。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地震知識競賽題目,供大家參閱!

地震知識競賽題目

  什么是地震?

  答:廣義地說,地震是地球表層的震動;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

  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

  脈動 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

  層的經常性微動。

  狹義而言,人們平時所說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

  地震按震級大小可分為幾類?

  答: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

  弱震 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 震級大于或等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 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 震級大于或等于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全球每年發生多少地震?

  答: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也就是說,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不過,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太小或離我們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這樣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每年大約有一兩次。

  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目前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我國為什么是多地震的國家?

  答:我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有些地區本身就是這兩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作用,我國地質構造復雜,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地震活動的范圍廣、強度大、頻率高。在全球大陸地區的大地震中,約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發生在我國。自1900年至20世紀末,我國已發生4 級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級地震460余次,7~7.9級地震99次, 8級以上地震9次。

  我國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5個地區是:

 、倥_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谖髂系貐^,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輺|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什么是地震序列?

  答:一次中強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區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繼發生;這些成因上有聯系的地震就構成了一個地震序列。

  根據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的震級差等,可將地震序列劃分為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三類;根據有無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為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震群型三類。

  由于強震發生后,往往還會有較大余震,甚至更大地震發生,所以震后還須防備強余震的襲擊。

  我國地震災害為什么嚴重?

  答: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本身并不是災害,但當它達到一定強度,發生在有人類生存的空間,且人們對它沒有足夠的抵御能力時,便可造成災害。地震越強,人口越密,抗御能力越低,災害越重。

  我國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國地震頻繁,強度大,而且絕大多數是發生在大陸地區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只有十幾至幾十千米。其次,我國許多人口稠密地區,如臺灣、福建、四川、云南等,都處于地震的多發地區,約有一半城市處于地震多發區或強震波及區,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十分慘重。第三,我國經濟不夠發達,廣大農村和相當一部分城鎮,建筑物質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抗御地震的能力低。

  所以,我國地震災害十分嚴重。20世紀內,我國已有50多萬人死于地震,約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

  地震知識競賽題目:地震的預防監測

  什么是震級,它是怎樣測定的?

  答:震級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與震源釋放出來的彈性波能量有關。震級越高,表明震源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級通常是通過地震儀記錄到的地面運動的振動幅度來測定的,由于地震波傳播路徑、地震臺臺址條件等的差異,不同臺站所測定的震級不盡相同,所以常常取各臺的平均值作為一次地震的震級。

  地震發生時,距震中較近的臺站常會因為儀器記錄振

  幅“出格”而難以確定震級,此時就必須借助更遠的臺站來測定。所以,地震過后一段時間對震級進行修訂是常有的事。

  地震速報是如何發出的,公眾如何獲取?

  答: 因受臺站分布密度的影響,不同地區地震速報結果的產出時間有所不同,全國平均自動地震結果速報時間約3分鐘,人工地震結果速報時間11分鐘。我國地震結果速報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結果為官方結果,通過12322、臺網中心官方網站、官方微博以及中央級媒體對外發布。

  我國評定地震烈度的技術標準是什么?

  答:我國評定地震烈度的技術標準是《中國地震烈度表(1980)》,它將烈度劃分為12度,其評定依據之一是:Ⅰ~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覺為主;Ⅵ~Ⅹ度以房屋震害為主,人的感覺僅供參考;Ⅺ、Ⅻ度以房屋破壞和地表破壞現象為主。

  按這個烈度表的評定標準,一般而言,烈度為Ⅲ~Ⅴ度時人們有感,Ⅵ度以上有破壞,Ⅸ~Ⅹ度破壞嚴重,Ⅺ度以上為毀滅性破壞。

  目前,網上流傳著一些對“地震云”的說法,請您談談地震和云到底有沒有關系?“地震云”是否真的存在?

  答1: 目前并沒有發現地震和云之間有聯系的理論和依據。大家利用云來預測地震是否發生非常不科學。像地震這類地殼運動對大氣環流是否有某種潛在影響,有待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論證,即便有影響也比較細微,在做天氣預報時這種影響是忽略不計的。而這種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云生異變來預測的方式很不靠譜,我們認為“地震云”的假設是不成立的。

  答2: 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沒有任何科學事實能證明云的變化與地震有直接關系,也沒有科學研究可以證實地震的發生與天氣變化有直接相關性。

  其實,不僅是云和天氣的變化,很多書本畫冊上提出的能預示地震即將來臨的征兆,如家禽家畜行為異常、野生動物遷徙、植物異常都不通過嚴格的科學檢驗。公眾可以在地震發生后關注到震前的種種異,F象,但卻無法從異,F象推出地震即將來臨的結果。以動物行為異常為例,導致動物遷徙、情緒失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季節轉變、氣候變化、動物疾病,也可能是繁衍生育的需求。所以,在無法將其他引起異常的原因剔除時,我們不能將云與動物的異常作為預測地震來臨的科學指標,地震的監測預測還任重道遠。

  震后中央氣象臺開展了哪些工作,提供了哪些服務?當前氣象部門對震區天氣監測從時間和空間上精確到何種程度?

  答: 地震發生后,8日夜間中央氣象臺第一時間啟動應急值班崗,與四川省氣象臺開展視頻連線,了解災情影響和天氣情況,并增設領班和首席崗,加快信息分析和專報制作。9日開始,每天2次發布震區服務專報,提供3天內逐12小時天氣要素預報;制作時間分辨率為3小時、空間間隔5千米的精細化格點化預報產品;每天2次開展視頻會商并隨時進行電話會商。此外,派出首席預報員前往成都中心氣象臺開展預報援助。

  在監測方面,啟動高分辨率衛星監測、雷達及地面自動站觀測業務。9日10時起,啟動“風云二號”F星區域加密觀測,每6分鐘對震區進行一次觀測,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還積極與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聯系,實現國內外多源衛星遙感數據和災情信息共享,開展震區衛星遙感監測服務。

  記者:為何近期地震頻繁?四川阿壩州和新疆精河目前情況如何?未來是否還有余震發生?

  答: 據統計,每年全球發生18次左右的7級地震,200次左右的6級地震。我國每年平均發生20次左右的5級地震,4次左右的6級地震。今年上半年我國地震發生次數很低,僅有4次5級地震,所以公眾感覺近期地震頻繁并不真實。

  8月8日發生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的地震7.0級,震源深度20千米;9日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這兩個地震地域差別很大,分別屬于不同的地震帶,九寨溝7.0級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帶,精河縣6.6級地震位于天山地震帶,有不同的`構造成因,兩個地震前后發生,僅僅是一種巧合。

  目前,從我們監測到的地震情況看,兩個地震區都有余震發生。一般來講余震有一個衰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起伏活動,也會發生一些強余震。由于構造應力、地質條件、孕震環境、震源運動特征等原因,余震序列往往千差萬別,余震的震級、次數和持續時間也不同。地震序列總體分為孤立型、主震型和震群型3種。孤立型序列余震少,而且小;主震型序列余震豐富,有的還有前震活動;震群型序列的一般有2個或2個以上的主震,余震序列也比較豐富。目前,地震部門啟動了地震現場的加密流動觀測,公眾可以通過地震部門的官網、地震速報APP、微博、微信等實時關注到余震發生的相關信息。

  記者:未來能否實現地震預警?

  答: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后,利用震中地區臺站快速判定地震的時間、地點、大小及其影響程度,由于地震波按照每秒數公里速度向外擴散傳播,這樣,我們就有可能為遠離震中但可能遭受地震影響的地區,搶在地震波到達之前,發出一個警報信號,為公眾逃生避險、企業緊急處置提供預警時間。

  由于方法技術所限,震中地區破壞最嚴重但沒有預警時間,這就是預警盲區;距離震中越遠的地區破壞相對較輕但預警時間越長。目前,中國地震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由15000余個地震臺站組成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實現全國范圍的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實現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新疆天山中段地區的秒級地震預警。

  地震知識競賽題目:震后的知識

  災后如何解決飲水問題?

  強烈地震后,城市自來水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供水中斷;鄉鎮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斷裂或錯開、淤砂;地表水受糞便、污水以及腐爛尸體嚴重污染;由于供水困難,有時不得不飲用河水、塘水、溝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解決群眾飲水問題,首先要將潔凈的飲用水盡早運往災區;同時,要在災區尋找水源,并對當地水質進行檢驗,確定能否飲用;對暫不適飲用的水要進行凈化處理,質量合格后才能讓災民飲用。

  災后為什么要大力殺滅蚊蠅?

  震后,由于廁所、糞池被震壞,下水管道斷裂,污水溢出以及有尸體腐爛,加之衛生防疫管理工作可能一時癱瘓,會形成大量蚊蠅孳生地,極易在短時間內繁殖大批蚊蠅,造成疫病流行。因此,必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殺滅蚊蠅。

  怎樣預防地震火災?

 、 放易燃易爆物品,應與災民居住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⑵ 強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凡性質互相抵觸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別貯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應將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余震發生時傾倒。

 、 震棚尤應注意防火。不要隨便吸煙、亂扔煙頭;盡量不用油燈、蠟燭照明,需用時應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內或桶內。

 、 員密集區要留出消防通道,并盡量解決消防水源問題。

 、 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左鄰右舍之間要互相幫助,力求盡快撲滅早期火災。

  震后露宿時應注意什么?

  (1) 選擇干燥、避風、平坦的地方露宿;在山上露宿時,最好選擇東南坡。

  (2) 盡量注意保暖,如果身體和地面僅隔著薄薄的塑料布和涼席,涼風與地表濕氣向上蒸騰,常常會誘發疾病。

  (3) 避開危樓、高壓線等危險物。

  搭建防震棚要注意什么?

  (1) 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燈火、爐火和電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災和煤氣中毒。

  (2) 防震棚頂部不要壓磚頭、石頭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傷人。

  (3) 場地要開闊。在農村要避開危崖、陡坎、河灘等地;在城市要避開危樓、煙囪、水塔、高壓線等處。

  (4) 不要建在阻礙交通的道口,以確保道路暢通。

  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1) 嚴重發霉(發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

  (2) 不能辨認的蘑菇及其他霉變食品。

  (3) 加工后常溫下放置4小時以上的熟食等。

  (4) 被水浸泡過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頭類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5) 死亡的畜禽、水產品。

  (6) 壓在地下已腐爛的蔬菜、水果。

  (7) 來源不明、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

  2.災后怎樣保護自身安全

  不要到有危險的地方去:不要隨便回到危房里去,因為余震隨時可能發生;盡可能遠離廢墟,那里可能有碎玻璃、釘子等,很容易使人受傷;無事不要到處逛,因為環境惡劣,爆炸、毒氣泄漏、水災、火災等都有可能發生。

  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不要隨便喝生水,水可能已被污染;不吃不潔或腐爛變質的食物;不要隨地便溺;按要求接種預防針。

【地震知識競賽題目】相關文章:

火災知識競賽題目05-09

小學生地震知識競賽題05-09

2017年地震知識競賽題05-09

地震防范知識05-11

地震知識的兒歌05-09

最好的地震知識05-09

地震知識大全05-09

地震知識大全05-09

以地震來了為題目的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