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地震知識

時間:2022-12-09 19:03:23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地震知識大全

  了解地震及地震災害的特點,讓我們更好的防范地震的發生。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地震的知識大全,供大家參閱!

地震知識大全

  關于地震的基本知識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

  1.按地震成因劃分,目前世界上發生的地震主要屬于哪幾類型?

  主要屬于構造地震。據統計,構造地震約占世界地震總數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個基本參數是什么?

  地點、震級和發震時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點稱為震中。從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點的距離稱為震中距。

  4.地球內部可分為幾層?哪一層常發生地震?

  地球內部由表及里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據統計約有92%的地震發生在地殼中, 其余的發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約能發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約有500萬次。其中約5萬次人們可以感覺到;能造成破壞的約有1000次; 7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幾次。

  6.根據成因地震分為哪幾類?

  按成因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類。因人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動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動。我們一般所說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謂淺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的.地震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

  8.何謂地方震、近震和遠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內的稱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稱為近震; 震中距超過1000公里的稱為遠震。

  9.什么是震級?影響震級的因素有什么?

  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有關。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震級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

  10.地震按震級大小可分為哪幾類?

  按震級大小分: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稱為大震;7級以下、5級和5級以上的地震稱為強震或中強震;5級以下、3級和3級以上的,稱為小震;3級以下、1級或1級以上的稱弱震和微震。小于1級的稱為超微震。

  11.目前記錄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級?

  8.9級,發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謂地震烈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對某一地區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地震烈度,簡稱為烈度。一般而言,震級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響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級、震中距外,還與震源深度、地質構造和地基條件等因素有關。

  13.震級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它是用“級”來表示的;而烈度則表示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它是用“度”來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

  14.何謂等烈度線?等烈度線圖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線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點的連線。等烈度線圖繪出了地震影響的總輪廓,為我們進行震災快速評估、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于地震災害的知識

  1.地震災害有哪些特點?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并產生嚴重次生災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

  2.影響地震災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有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發震時間、發震地點、地震類型、地質條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區人口密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社會文明程度等。地震災害是可以預防的,綜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自然災害。

  3.地震直接災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壞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

  4.何謂地震次生災害?

  因地震的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災害,包括火災、水災和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造成的災害。

  5. 什么叫次生災害源?

  次生災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災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的貯存設施,以及水壩、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災害是什么?

  各類建(構)筑物的破壞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財產損失。

  7.常見的由地震引發的哪種次生災害最嚴重?

  火災。

  8.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災發生在何時、何處?

  1739年銀川8級地震引起的火災,大火燒了5天5夜。

  9.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災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種生命線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區,地上地下各種管網密布,次生災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災害突出。

  10.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災發生于何時何地?

  1933年四川疊溪7.5級地震造成的水災。地震時山體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個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體潰決,造成下游水災。洪水縱橫泛濫,長達千余里,淹沒人員2萬多,沖毀良田5萬畝。

  11.影響人員傷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強度(震級和烈度);

  (2)震中距離;

  (3)震區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發震季節和時間;

  (6)有無地震預報;

  (7)有無地震應急預案;

  (8)搶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員傷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發生在我國陜西華縣的8級大震,死亡人數約83萬。

  13.為什么說中國是一個地震災害極其嚴重的國家?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中國的地震主要是板內地震,具有震源淺、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的特征;中國人口眾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災率較高。(板內地震是指板塊內部發生的地震)

  地震自救互救的知識

  1.地震發生時,在工作崗位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在辦公室內要趕緊藏在辦公桌下,震后從樓梯迅速撤離;正在工廠上班的工人,要立即關閉機器,切斷電源,然后迅速撤到安全處。對于特殊的部門(如電廠、煤氣廠、鋼廠、核反應堆等)按專門操作程序運作。

  2.地震發生時,在公共場所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在公共場所,影劇院、體育館的演出或比賽要立即停止,觀眾應躲在排椅下,舞臺腳下或樂池,震后有秩序地組織觀眾分路疏散;正在比賽的體育場應立即停止比賽,穩定觀眾情緒,防止慌亂、擁擠,有組織有步驟地向空曠安全處疏散;正在上課的學生,迅速在課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時,在教師統一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就近在開闊地帶避震,切忌擁擠、跳樓。

  3.地震時,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城鎮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

  4.地震時,人員疏散應避開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壓線、變壓器、陡山坡、河岸邊。

  5.地震發生時,在家中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敏捷反應,是保障安全的關鍵。在家中要就地避險,不可貿然外逃,可選擇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廚房、儲藏室及墻角躲避; 同時,要關閉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防止發生火災和煤氣泄溢;高層住戶向下轉移時,千萬不能跳樓,也不能乘電梯。當大地震后,利用兩次地震之間的間隙,迅速撤離。

【地震知識】相關文章:

地震防范知識05-11

地震知識的兒歌05-09

最好的地震知識05-09

地震知識大全05-09

地震逃生知識05-09

地震逃生安全知識05-09

地震逃生小知識05-09

關于地震逃生的知識05-09

地震應急安全知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