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地震知識的資料

時間:2022-12-09 17:22:31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地震知識的資料

  地殼的突然的、快速的運動就會形成地震,地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那么對于地震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地震知識的資料,供大家參閱!

關于地震知識的資料

  地震知識:地震的監測與預報

  問題一:為何同一地震不同機構說的震級不一樣?

  世界各國對地震震級的參數標準有一定差異。當前,最基本的震級標度有4種:地方性震級ML、體波震級(mb和mB)、面波震級MS和矩震級MW。比如尼泊爾地震,我國測得8.1級是面波震級,而美國測得7.9級是矩震級。

  問題二:什么是地震烈度,它與震級有什么不同?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而烈度反映的則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點烈度不同。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一般而言,震中地區烈度最高,隨著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漸減小。

  問題三: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這里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問題四:什么叫地震活動的周期性?

  通過對歷史地震和現今地震大量資料的統計,發現地震活動在時間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一段時間發生地震較多,震級較大,稱為地震活躍期;另一段時間發生地震較少,震級較小,稱為地震活動平靜期。每個活躍期均可能發生多次7級以上地震,甚至8級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動周期可分為幾百年的長周期和幾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帶活動周期也不盡相同。

  問題五:地震能預報嗎?

  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外都處于探索階段,大約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開始進行研究。我國地震預報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經過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曾經不同程度地預報過一些破壞性地震。

  實踐表明,目前所觀測到的各種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現象,都呈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作出的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主要是經驗性的。

  當前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狀是:對地震前兆現象有所了解,但遠遠沒有達到規律性的認識;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對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認識,但短臨預報成功率還很低。

  地震知識:我國的地震

  1、我國為什么是多地震的國家?

  答:我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有些地區本身就是這兩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作用,我國地質構造復雜,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地震活動的范圍廣、強度大、頻率高。在全球大陸地區的大地震中,約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發生在我國。自1900年至20世紀末,我國已發生4 級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級地震460余次,7~7.9級地震99次, 8級以上地震9次。

  2、我國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5個地區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3、什么是“南北地震帶”?

  答:從我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條縱貫中國大陸、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帶,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強烈地震,被稱為中國南北地震帶。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該帶中南段。該帶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內,向南可到緬甸。

  地震知識:地震的自救與互救

  (1)自救

  a、未傷人員盡快搶救家中和鄰居人員,被壓在室內的家庭成員,要盡可能向有空氣和水的方向移動,節約食物和水,以便維持盡可能長的時間。

  b、封閉在室內的人,不可使用電氣、火柴、蠟燭等,最好用手電筒照明,如聞到煤氣或有毒氣體時,最好用濕衣物等捂住口鼻。

  c、保持鎮靜,保存體力,待外面有動靜時再大聲呼救或敲擊。

  d、對自己所處的空間,設法加固,以免余震時再次倒塌傷人。

  e、盡快離開房間,不可輕易再進房內,以免強余震再次震坍房屋傷人。

  f、煤礦坑道里的人員,應向單一巷道、豎井等地帶撤離。要掉電源,不可用明火,防止瓦斯爆炸。

  g、震后住在防震棚等處的人員要特別注意飲水衛生和食物衛生,防止傳染病蔓延。

  h、在野外的人員,應向開闊地或高地坡頂轉移,不可往下跑,不可躲在危崖、狹縫處,并時刻提防山崩、滑坡及雪崩、冰塌。

  i、船上乘員要趕快就近登陸,以防海嘯和巨浪的襲擊。

  j、河岸邊的人員,要迅速撤離高地,謹防上游水壩決堤。

  k、沿海岸地區的居民,地震發生后要特別注意山崩、塌方、泥石流和海浪的侵襲。

  l、地震時失散的家庭成員,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家庭取得聯系。

  (2)互救

  地震后救人,時間就是生命,所以救人應當先從最近處救起,只要是在最近處有人被埋壓,就要先搶救他們。此種做法可以節約時間,減少傷亡。

  營救他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有些傷勢不重者,可幫他暴露頭部和胸腹后,讓其自救脫離險境,這樣可以爭取時間搶救更多的人。凡傷者不能自行出來的,不要強拉硬拖,應盡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從廢墟中將人扒出來,如果是傷者、病者,他們還沒有脫離危險,即使無病無傷,如果埋壓過久,也有必要進行特殊的護理。流血者要及時止血,骨折者要作簡單地包扎。在黑暗處呆的時間長的人,出來后要避免強光的刺激。長時間處于饑餓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給過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搶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鏟、鐵桿、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時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點點地摳。在一些梁柱相互疊壓的情況下,挖掘時要特別注意仔細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壓埋的阻擋物,對上面重物需進行必要的支撐,絕不能魯莽行事。挖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要造成粉塵碎物飛揚,以致誤傷和窒息被營救者,必要時可采取灑水息塵的辦法。

  現場搶救中,力爭及早除去傷員身上或傷肢的重物,立即固定傷肢,不要拉扯被壓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損傷;抬傷員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體,以免造成傷員癱瘓,應用竹木床板、擔架運送傷員。

【地震知識的資料】相關文章:

校園地震逃生知識資料05-09

地震防范知識05-11

地震知識的兒歌05-09

最好的地震知識05-09

地震知識大全05-09

地震知識大全05-09

地震逃生知識05-09

地震逃生安全知識05-09

地震逃生小知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