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古代漢語試題附答案

時間:2017-04-24 09:08:20 古代漢語 我要投稿

古代漢語試題附答案

  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是古代漢族的群眾語言。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古代漢語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漢語試題附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附答案(一)

  一、 填空(22%):

  1、六書的名稱是稱:( )、( )、( )、( )、( )、( )。

  2、漢字起源的傳說,主要有( )說、( )說、( )說等。

  3、最早的字體是( )和( )。

  4、詞義引申的方式,主要有( )式和( )式。

  5、古今詞義的差異,主要有:(1)詞義( );(2)詞義( );(3)詞義( );(4)詞義( )。

  6、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四種:(1)( ) (2)( ) (3)( ) (4)( ) 。

  7、判斷句的基本形式是用( ) 字煞句。

  二、 用六書分析下列漢字的結構(10%):

  1、行: 2、潁: 3、逐: 4、豫: 5、寸: 6、集: 7、益: 8、本: 9、好: 10、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寫出其今字(6%):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夫列子御風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

  3、公賜之食,食舍肉。4、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

  5、姜氏欲之,焉辟害? 6、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四、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詞義,并指出其屬本義,還是引申義?(14%)

  1、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3、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4、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5、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6、宋人有酤酒者。7、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五、說明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6%):

  1、莊公寤生,驚姜氏。2、甘其食,美其服。3、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5、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六、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0%):

  l、師進,次于陘。2、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3、清靜貞正以自虞。4、率西水滸,至于岐下。5、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6、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7、姜氏何厭之有?8、多行不義,必自斃。9、王忿然作色。10、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l、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12、潁考權為潁谷封人。13、有鳥焉,其名為鵬……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14、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15、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七、簡答題(6%):l、賓語前置的三種情況?2、探求本義的方法?

  八、標點并翻譯(16%):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注:(1)表:標記(2)而:義同“如”

  試題(4)參考答案

  一、填空:1、象形指事 會意 形聲 轉注 假借2、結繩 八卦 倉頡造字3、甲骨文金文4、鏈條 輻射5、擴大 縮小 轉移 感情色彩的演變6、名作動 名作狀 使動用法 意動用法7、“也”

  二、用六書分析漢字的結構:1、象形:象道路形。2、形聲:從水頃聲3、會意:從辵從豕。4、形聲:從象予聲5、指事: 下加一短橫,指示此處為寸關節。6、會意:從雥(省)從木7、會意:從水從皿。8、指事:木下加一短橫,指示此為根部9、會意:從女從子10、象形:象魚之形

  三、古今字:1、知智2、反 返 3、舍4、共供5、辟 避6、伯 霸

  四、解釋詞義,并指出屬本義,還是引申義:1、 樹 本義2、兵器 本義3、安撫引申義4、城墻 本義5、官職 引申義6、賣酒 本義7、占有 本義

  五、詞類活用:a) 驚動詞的使動用法b) 甘、美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c) 犬 名作狀d) 隧 名作動e) 船 名作狀

  六、 解釋加點詞的詞義:1、時駐扎2、今字作“陣”3、通“娛”4、水邊5、迎、咬6、 距 墳墓 打柴7、滿足8、倒下,此指垮臺9、臉色,特指恕色10、勉勵 11帶汗的肉食12邊疆13穿過 到……去11、開門12、優美13、到……去 臨時駐扎14、賤踏(的范圍) 黃河15、錢財

  七、 簡答題:1、一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三是用“是”、“之”、“焉”作提賓標志2、 一是分析字形二是依據文獻資料來印證

  八、 標點并翻譯:楚人想要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里豎立標記。澭水突然水漲,楚國人不知道,順著標記而在夜里徒步過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軍中驚駭的聲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樣。以前先立標記的時候是能涉水的,現今河水已變化而增多了,楚國人還是順著標記涉水,這就是他們之所以失販的原因。現代的君主效法先王的法度,就有似于這種情況。

  古代漢語試題附答案(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從_________開始,把古韻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莊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莊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莊子集釋》。

  3、《切韻》是隋代___________編寫的,分為________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北宋____________編成《廣韻》。

  4、近體詩的對仗中,有兩種特殊的類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齒頭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詩平起仄收式頸聯對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聯必須對仗。

  一、 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8分)

  1、 韻目

  2、 之為言

  3、 粘、對

  4、 疏

  二、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

  1、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2、 有一母見信饑,飯信。

  3、 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

  4、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5、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6、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7、 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

  8、 春日載陽,有名倉庚。

  9、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是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11、 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 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13、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14、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15、 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陳言之務去。

  16、 英俊鳥集,秦失其鹿。

  17、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

  19、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20、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

  21、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

  22、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三、 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5分)

  1、 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劉豫州遁逃至此。

  2、 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陽陵。

  3、 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義。

  4、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脯。

  5、 侶魚蝦而友麋鹿。

  四、 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共6分)

  1、 東 坡 母 成 國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其 侄 之 才 字 正 輔 第 二 之 元 字 德 孺 第 六 即 楚 州 子 邵 字 懿 叔 第 七 正 輔 初 娶 東 坡 女 兄

  2、 (佗)復 與 兩 錢 散 成 得 藥 去 五 六 歲 親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謂 成 曰 卿 今 強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無 急 去 藥 以 待 不 祥 成 與 之 后 十 八 歲 成 病 竟 發 無 藥 可 服 以 至 于 死

  五、 簡答(每題3分,共15分)

  1、 簡述《詩經》韻例的特色。

  2、 介詞“于” 有哪幾種用法,各舉一例說明。

  3、 古書注解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4、 近體詩有哪些特點?

  5、 說出《十三經注疏》中為《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左傳》和《爾雅》作注疏的作者。

  六、 為下列一首詩劃出平仄,說明該詩是否是律詩,為什麼?如果是律詩,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東 風 知 我 欲 山 行,吹 斷 檐 間 積 雨 聲。

  嶺 上 晴 云 披 絮 帽,樹 頭 初 日 掛 銅 鉦。

  野 桃 含 笑 竹 籬 短,溪 柳 自 搖 沙 水 清。

  西 崦 人 家 應 最 樂,煮 葵 燒 筍 餉 春 耕。

  七、 閱讀下面古書的注解,并回答問題。(共16分)

  (1) 哪幾句話是毛傳?(2分)哪些話是鄭箋?(2分)

  (2) 哪些話是孔疏?(2分)孔疏是解釋誰的話?(2分)哪些話是陸德明《經典釋文》中的?(2分)

  (3)“如字”是什麼意思?(2分)

  (4) 文中“夭夭”釋為:(2分)

  (5)翻譯“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分)

  試題答案及評分細則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顧炎武,段玉裁,29

  2、 王先謙,郭慶藩

  3、 陸法言,206,陳彭年

  4、 流水對,借對

  5、 精清從心邪,知徹澄娘

  6、 仄仄平平平仄仄

  7、 頷聯,頸聯

  說明:答案中出現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二、 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8分)

  1、 每一個韻部選用一個字作為代表,(1分)這個代表韻部部類的字叫韻目。(1分)

  2、 古書釋義術語之一。(1分)是通過聲音關系解釋詞義的方法。(1分)

  3、 所謂“粘”,指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的平仄類型必須是同一大類。(1分)所謂“對”,是指每聯的出句和對句必須是相反的類型。(1分)

  4、 又稱“正義”,古書注解的體例之一。(1分)作者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這種注解叫“疏”。(1分)

  說明:需將每一得分點的主要內容答出,方可得分。

  三、 解釋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

  1、 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

  2、 給…飯吃

  3、 獲罪

  4、 送飯

  5、 用如名詞,硬度

  6、 仰視的樣子

  7、 稟告

  8、 開始

  9、 屋檐下

  10、 遺憾

  11、 急忙

  12、 拾取

  13、 水中高地

  14、 栽種;種植

  15、 務必

  16、 像鳥一樣;帝位

  17、 曾經;不同

  18、 聚合

  19、 兩杯

  20、 通“罹”,遭遇

  21、 無禮

  22、 懸賞征購

  說明:釋義與所給答案相近也可得分。

  四、 指明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5分)

  1、 代稱

  2、 委婉

  3、 用典

  4、 稽古

  5、 互文

  說明:不答、答錯、多答皆不得分。

  五、 為古文加標點(每題3分,共6分)

  1、 氏,姓。才,輔,第二;(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1分)

  2、 散。藥,歲,者,(1分)曰:“健,死,藥,祥?”(1分)之。歲,發,服,死。(1分)

  說明:每一給分處若答對半數以上,即可得分。

  六、 簡答(每題3分,共15分)

  1、(1)從韻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韻是最常見的形式。(1分)

  (2)從一章中韻數看,可以分為一韻到底和換韻兩類。(1分)

  (3)從韻腳相互距離看,有句句押韻、隔句押韻和交韻。(1分)

  說明:答案次序不論。

  2、(1)介紹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1分)

  (2)介紹動作行為的對象。(1分)

  (3)介紹比較的對象。(1分)

  (4)介紹主動者。(1分)

  說明:本小題滿分3分,四項中答出3項即可,但每一項必須有相應的正確的例證,否則該項不得分。

  3、(1)解釋詞義 (2)闡述語法

  (3)說明修辭 (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 (6)串講文意

  說明:每兩項1分,次序不論。

  4、(1)講究平仄,一般只押平聲韻。 (1分)

  (2)用韻要求嚴格,一韻到底,不許臨韻通壓。(2分)

  說明:(2)中“用韻要求嚴格”占1分,“一韻到底,不許臨韻通壓。”占1分。

  5、《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 (1分)

  《尚書》: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1分)

  《春秋左轉》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1分)

  說明:答案中的朝代可省去,其他要點缺一項或錯一項該得分處不得分。

  七、 為下列一首詩劃出平仄,說明是否是律詩,為什麼?如果是律詩,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4分)

  是律詩。(1分)原因:講究平仄,押平聲韻;共八句, 56字,每兩句一聯,講究粘對,中間兩聯對仗。(2分)

  說明:分號前后各給1分,或所答意思能指出律詩特點的酌情給分。

  有拗救,頸聯出句第五字“竹”應平而仄,拗;對句第三字“自” 應平而仄,拗,第五字“沙” 應仄而平,既救本句第三字,又救出句第五字。 (3分)

  說明:答出“有拗救”給1分;指出拗處給1分;指出救處給1分。

  八、 閱讀古書的注解,并回答問題。(共16分)

  (1)“蓁蓁……形體至盛也”、“一家之人盡以為宜”為毛亨的傳。(2分) 說明:指出1句給一分。

  “家人猶室家”為鄭玄的箋。(2分)

  (2)“正義曰”至篇尾,為孔穎達等人的疏。(2分)

  孔疏是解釋鄭箋的。(2分)

  “蓁側巾反”為陸德明《經典釋文》中語。(2分)

  (3)“如字”通常是告訴讀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這個字要按照它本來的讀音讀。(2分)

  (4)茂盛的樣子。(2分)

  (5)這位姑娘要出嫁,能使她的家庭和順。(2分)

  說明:能譯出“歸”為“出嫁”,“宜”為“和順”,并且語句通順者即可得滿分,否則酌情扣


【古代漢語試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1.古代漢語模擬試題附答案

2.古代漢語試題及答案(2)

3.古代漢語練習試題及答案

4.古代漢語試題及答案(6)

5.古代漢語模擬試題及答案

6.古代漢語試題及答案(1)

7.古代漢語試題及答案-古代漢語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8.古代漢語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