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醫學小常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健康的身體和有健康良好的生活環境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在我們生活中其實也有關醫學的生活常識,醫學不一定是存在于高高再上的學府中和醫院里,在我們的生活里一樣有著有關醫學的健康小常識,那么我們生活中能學習到哪些好的醫學常識呢。接下來就讓陽光網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生活中醫學小常識
1 在服藥前半小時最好不要吃水果,因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使藥效降低。
2 研究顯示,能帶來健康的果汁,紫葡萄汁居榜首,蘋果汁和蔓越橘汁緊隨其后。被普遍喜愛的橙汁排名卻不高。橙汁所含抗氧化成分比其他被測果汁少。
3 洗衣粉所含成分中表面活性劑會破壞皮膚角質層,使皮膚變粗糙;增白劑是一種有毒物質;助洗劑對人的肝臟也有所損害。
4 在座椅和沙發上放置合適靠墊,維持腰椎生理曲度,降低脊椎負荷;盡量睡硬床,避免軟床,不要高枕,可防止頸、腰疼痛。
5 赤腳走可以釋放身體的靜電,還可以幫助按摩腳心,經常刺激腳底,可使腳部循環暢通,使身體更加苗條健康。
6 牙膏不要長期使用,使用時間越久,接觸細菌的機會就更高,所以買牙膏最好選一個月用量的'。
7 蜂蜜最好用60度以下溫開水沖服,以免其營養成分被破壞,盡量不和性涼的食品同時飲用,以免引起腹瀉。
8 往溫水里加點檸檬汁,或是在水中放入兩片檸檬,然后將洗后的白色衣服浸泡十分鐘,就能變得亮白如新了。
9 如果吃鹽過多,體內鈉離子增加,導致面部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皮膚老化,時間長了就會使皺紋增多。
10 煮飯不宜用生水。因為生水中含有氯氣,在燒飯過程中,它會破壞糧食中所含的維生素B1,應用開水煮飯。
11 蘆薈素有美顏功效,配上青蘋果燉制,滋潤清甜,又具補中益氣,生津健胃,養顏養生,清肝熱。
12 吃素的人最有可能出現維生素攝入不足,因為維生素的最佳來源是肉類,尤其是肝,牛奶和魚類。
13 睡覺前不宜吃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刺激腸胃和增加其負擔,影響睡眠質量。
14 水果長時間泡在水里,可能導致農藥殘留物、微生物、細菌等有害物質滲入到果肉里,不僅達不到清洗目的,而且不利于健康。
15 吃早餐時,很多人為了節約時間,往往來不及將食物加熱。醫學研究表明,常吃冷的早餐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16 早餐是大腦的“開關 ”,其能量來源于碳水化合物,所以早餐中一定要進食一些淀粉類食物。
17 若平底鞋無跟過平,腳著地時全身體重過多作用在腳后跟,上傳的沖力易使老人身體多處感到不適,故老人宜穿松軟帶2CM后跟的鞋。
18 裝修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是氡,其來源于花崗巖、瓷磚、石膏等,對人體的危害是終身的,是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19 當皮膚受到碰撞和傷害后會變得青一塊紫一塊的,這是缺乏Vk的緣故,多吃菜花可以補充Vk,還會使血管壁的韌性加強,不容易破裂。
20 魚油的主要成分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血液黏稠度,老年人可適當服用,若過量則易長老年斑。
21 豆芽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等有害物質,一定要炒熟后才能食用,否則可能會引起惡心、頭暈、嘔吐、腹瀉等不良癥狀。
22 餐前吃西紅柿,易使胃酸增高,會產生燒心、腹痛等不適,而餐后吃,因胃酸已與食物混合,胃內酸度降低,就能避免出現不適。
23 糧、油、花生、豆、肉類等過期霉變后,會產生大量病毒和黃曲霉素,被人食用后,輕則發生腹瀉、頭痛、眼花等癥狀,重則可致癌致畸。
24 鉀主要儲存于人體細胞內,它與鈉協同作用于身體機能,能維持細胞內外、神經、心肌正常功能的作用,若鉀不足,會引起精神不振、頭昏、四肢乏力等。
生活健康小常識
1、電腦開機的那段時間所釋放出來的輻射值是最高的,所以按完開機鍵,請站起來走開,避免接受輻射。而在使用電腦的時候,如果能夠保持與屏幕的距離在四十公分以上,電腦對人體的輻射就會降低很多。
2、座便器很方便,而且比起蹲坑不知道要省力舒適多少?蓪嶋H上,蹲坑那種看著很吃力的姿勢,才是最有助于胃腸道運作的。并且座便器由于與皮膚直接接觸,多人使用,很容易會引起某些疾病的傳播。
3、有些人很愛干凈,每天都要洗澡,而且水溫很高,覺得這樣既講衛生又舒適。殊不知這樣的做法等于是在破壞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而角質層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皮膚,讓水分不容易丟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所以天天洗熱水澡的人多數會覺得皮膚干癢厲害,而洗澡時很用心搓澡的就更容易發癢了。因此夏天出汗比較頻繁的情況下可以每天洗澡,天氣轉涼后一周洗兩次就足夠了,水溫也要控制一些,只要皮膚不會感覺冷就可以了。
4、喜歡染發的童鞋要注意了,如果你打算染的顏色越淡,像銀白、淡黃,那么你所受到的化學制劑的危害將比染成紅色、紫色等深色更大。因為要想將原先的黑色變成淡色,就必須要先褪去原色,然后才能著色。而這種褪色劑對人體的健康所帶來的'傷害是相當大的,比著色劑要大得多。
5、燒飯的時候使用開水,不僅可以縮短燒飯的時間,而且開水能最大程度低保護大米中的營養成分不流失。
必須知道的生活醫學常識
1. 正常心率:每分鐘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鐘75次。正常范圍為每分鐘60-100次。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鐘,為心動過速;低于60次/分鐘者,為心動過緩。心率可因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而變化,比如體溫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鐘,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運動員的心率較慢。
2. 正常體溫:36.3℃-37.2℃(口測法)
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跍y法(舌下含5分鐘)正常值為36.3℃-37.2℃;腋測法(腋下夾緊5分鐘)為36℃-37℃;肛測法(表頭涂潤滑劑,插入肛門5分鐘)為36.5℃-37.7℃。在一晝夜中,人體體溫呈周期性波動,一般清晨2-6時最低,下午13-18時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只要體溫不超過37.3℃,就算正常。
3. 血紅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臨床上以血紅蛋白值佐為判斷貧血的依據。 正常成人血紅蛋白值90-110克/升屬輕度貧血;60-90克/升屬中度貧血;30-60克/升屬重度貧血。
4. 白細胞計數(WBC):4-10*(10的9次方)個/升
白細胞計數大于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增多,小于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減少。一般地說,急性細菌感染或炎癥時,白細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時,白細胞會降低。感冒、發熱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細菌感染引起,為明確病因,指導臨床用藥,醫生通常會讓你去查一個血常規。
5. 血小板計數(PLT):100-300*(10的9次方)個/升
血小板有維護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當血小板數減少到50*(10的9次方)個/升以下時,特別是低至30*(10的9次方)個/升時,就有可能導致出血,皮膚上可出現瘀點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膚上也常出現“烏青塊”者不必過分緊張,因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會導致“烏青塊”的發生,可去血液科就診,明確原因。
6.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時
24小時尿量>2500毫升為多尿生理性多尿。見于飲水過多或應用利尿藥后。病理性多尿見于糖尿病尿崩癥腎小管疾病等。
24小時尿量<400毫升為少尿,多見于飲水過少脫水腎功能不全等
24小時尿量<100毫升為無尿,多見于腎功能衰竭休克等嚴重疾病
提醒:如果您感覺自己最近尿量明顯增多,特別容易口渴,應去醫院檢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腎小管疾病,若發現自己最近飲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還有點腫,更應及時檢查,排除腎臟疾患
7.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時至次日晨8時的總尿量,一般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過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數明顯增多,稱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與睡前飲水過多有關;病理性夜尿增多常為腎臟濃縮功能受損的表現,是腎功能減退的早期信號
提醒:夜尿增多是一個異常信號,大家應引起足夠重視除腎功能減退以外,夜尿增多還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宮脫垂、泌尿系統感染、糖尿病、精神緊張等原因所致
8.尿紅細胞數(RBC)正常值:0~3個/高倍視野
尿紅細胞>3個/高倍視野,稱鏡下血尿
尿紅細胞>10個/高倍視野,稱肉眼血尿
提醒:尿紅細胞計數若超過3個,常提示腎臟有病變或泌尿系統有感染,應即刻就醫;女性應避免在月經期查尿常規,以免經血混入尿液影響化驗結果
9.尿白細胞計數(WBC)正常值:<5個/高倍視野
尿白細胞計數若>5個/高倍視野,稱鏡下膿尿
提醒:尿中若有大量白細胞,多為泌尿系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如果尿中有白細胞,但少于5個/高倍視野,就算正常
10.精子存活時間:72小時;卵子存活時間:24小時
提醒:不少夫妻喜歡采用安全期避孕法避孕,但遺憾的是,不少人遭遇了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煩。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把排卵期搞錯以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由于精子在女性體內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那天不是排卵日,只要處于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兩大血型系統:ABO和Rh
血型系統將血液分為4型:A型 B型 AB型 和O型
Rh血型系統將血型分為兩型:Rh陽性型和Rh陰性型
在白種人中,85%為Rh陽性血型,15%為Rh陰性血型
在我國,99%的漢族人屬Rh陽性血型,Rh陰性屬稀有血型
提醒:如果爸爸是A型血,媽媽是B型血,孩子應該是什么血型?正確答案是A型B型AB型或O型。千萬不要因為夫妻二人都不是O型,卻生出一個O型寶寶,而覺得奇怪哦!
注意:雙方若有一人為AB型,寶寶就不可能是O型
雙方若都是O型,寶寶只能是O型
12.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屬正常
體重指數<18.5為體重過低,體重指數24.0~27.9為超重,體重指數28.0為肥胖
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超過24,說明你已經偏胖,需要減肥了
記。悍逝质前俨≈,如果聽之任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都會找上你
13.最佳減肥速度:每月減重1~2公斤
提醒:體重超標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減肥過快過猛會導致體重反彈、厭食癥、貧血、營養不良、月經不調、脫發、記憶力減退、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
14.腰圍: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大于則為腹型肥胖 腰圍是判斷腹部脂肪蓄積,即腹型肥胖(也稱為蘋果型肥胖)的指標腹型肥胖。目前被認為是冠心病,代謝綜合征的重要危險因素
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尚未達到肥胖程度,但腰圍已超標,說明你屬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的人比全身都胖的人更危險,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睞,當心!
15.肥胖信號:一個月增重1.5公斤
提醒:在體重剛開始往上長的時候就及時發現,并采取減肥措施,往往能收到顯著效果。出現下列情況,常提示有體重增加趨勢:稍稍運動就喘不過氣來,有疲倦無力感,動不動就汗流浹背,出現下背髖部及膝關節疼痛。
16.血壓正常值: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
在安靜時測量大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診斷為高血壓。
收縮壓大于140毫米汞柱,但舒張壓<90毫米汞柱,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提醒: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降壓藥物,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有糖尿病腎病者,最好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17.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 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 11.1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標準,說明你已是糖尿病患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糖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糖尿病沒什么感覺而拒絕治療。要知道,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會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標準: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餐后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標準,說明你的血糖完全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
19.糖尿病前期診斷標準:6.1毫摩/升<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7.8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高于正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說明你正處于糖尿病前期。此時如果還不提高警惕,不積極干預,很快就會發展為糖尿病
20.糖尿病預警信號:空腹血糖> 5.6毫摩/升
當空腹血糖超過該標準時,人群中糖尿病發病率顯著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提醒:空腹血糖> 5.6毫摩/升者應盡快去醫院查一次糖耐量試驗(OGTT),以確定是否有餐后血糖升高因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損階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21.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能反映采血前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壞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標。
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7.0%作為治療達標的標準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寬標準(7.0%~7.5%),中青年人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
提醒: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可減少20%! 因此,即使是無法達到上述標準的糖尿病患者,也應盡可能將糖化血紅蛋白降至接近正常
22.骨密度最高的時期:30~40歲
每個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時期一般出現在30~40歲,受出生后營養發育和遺傳等因素的影響,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從40歲開始,女性一般從35歲開始,骨峰值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后5年內,男性在70歲以后,骨量丟失最快
提醒: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內鈣含量高,年老以后發生骨質疏松的程度較輕,時間較晚。因此,40歲之前的人應把握機會,保證每天足夠的營養和鈣的攝入,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生活中的醫學小常識】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科學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識05-09
生活中養生小常識05-09
生活中減肥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護膚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中醫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法制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識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