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探討論文
本文提出了統計學實驗課程開展的必要性,描述了統計學實驗課程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實驗課程設計的方法以及統計學實驗課程的評級體系。
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以得到數據內在規律性的方法論科學。統計學課程性質的特殊性要求學生能夠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統計思維能力。也就是說不光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實踐技能。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腳步越走越快,推行統計學實驗課程勢在必行。
一、推行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的必要性
1.統計學課程自身性質要求
應用統計學課程是面向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課程中涉及到的專業性概念繁多、理論方法十分抽象、計算量和公式記憶量大,傳統的教師講授式教學很難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統計方法的目的。因此,開設統計學實驗課程十分必要。
統計學作為探索和研究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各類統計方法的正確運用必須建立在充分占有大量統計數據的前提下,借用大量的統計圖形、表格及統計模型來表現所研究現象的量變規律及內在特征,而大量統計數據的運算無法貫穿在課堂教學中,所以課堂教學中只能停留在小樣本數據或計算方法較為簡便的統計方法介紹上。
因此應該開展統計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動手,學以致用。
2.學生的知識背景要求
統計學專業課程多數開設在文科背景學生居多的專業和院校,這就造成了大量的推理、論證和計算成為學生學習統計學理論的障礙。往往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學生普遍認為統計學是一門很難的學科,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3.社會需求要求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分析師已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行業。各行各業對于數據分析結果的看重讓統計學的實驗課程在大學的教育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實驗課程推行力度不足
統計學實驗課程現行方式多以與理論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存在,即在理論課程過程中附帶統計實驗,多為演示性或驗證性,以教材中案例為實驗對象。而教材中案例過于陳舊和簡單,即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又過分的脫離實際。并且,整個實驗過程完全由教師主觀設計,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思路思考操作,使得學生喪失了自我獨立思考,實踐創新的機會。
另外,依附于理論課程的實驗課程受到課時的嚴重限制,為保證理論教學的完整順利進行,實驗內容通常只能占據總課時量的10%左右,這樣也另對實踐能力的考核成為一處盲區。
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統計學實驗課程應作為獨立一門課程被設置,在原有的理論課程結束后,利用完整持續的課程時間來實現統計方法與實際數據相結合的全套過程。
2.實驗數據與現實情況差距較大
實驗數據來自于教師的設計和準備,屬靜態數據,并且數據的選取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特定的內容而設計的。雖然提供的數據都會盡量保持與實際工作生活數據相關,但實際數據的動態性和不可預測性是無法設計獲取的。這就讓學生面對的所有實驗內容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以致于在今后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時會遇到大量未知困難而不知所措。因此,統計學實驗課程教學,應以學生自主收集客觀數據設計統計實驗為主,教師提供社會更深層次的實際數據為輔,做到最大限度的模擬實際的統計分析過程。
3.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尚不夠完善
多數高校并未有專業的實驗課程教師,實驗課程一般由理論課教師一并完成,這就造成了實驗課程的教師并沒有普遍的掌握各種統計軟件在實踐中的應用方法,不能將統計方法和各類統計軟件及實際問題有機的結合并貫穿于實驗課程當中。因此,各高校應培養專業的統計實驗教師,具備豐富的數據處理經驗,熟悉各種統計軟件在實際統計分析中的用處,以此來增強統計實驗課程的有效程度。
三、統計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
1.課程結構
在單獨設計的統計學實驗課程中,應將數據分析處理的步驟貫徹到每一個實驗案例當中。對應著在《統計學》課程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展開實驗課程的結構設計。
首先,將實驗內容整體分為兩個部分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讓學生對統計學的應用領域產生一個宏觀的概念。其次,在描述統計中循序漸進的引入圖表的方式,統計量的方式來完成數據的基本處理過程。提出描述統計方法無法解決的大數據問題,從而引出推斷統計的案例設計。設計不同背景以及要求的實驗案例來達到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目的。在實驗課程當中,我們應當更注重應用與理解,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會用會解釋。這樣才能與重理論重方法的《統計學》課程相結合,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2.案例教學法
課堂案例實踐教學是對課堂理論教學的補充。案例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案例,運用理論知識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案例提出較好的解決方案的全過程。因此,根據各個章節的具體內容,精選一些案例,如政府發布的統計信息、報刊雜志中搜集的各種資料等,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社會經濟管理中統計學知識無處不在。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學以致用的感覺。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弱化理論內容,強化應用內容,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案例的選擇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背景,使之更貼近學生將來要面對的經濟框架,因此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工作當中,有學以致用的感覺,所以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更高的熱情來學習統計學這門課程。在具體的案例教學中,通常在某一章節教學之前引入相關案例,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隨著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來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統計原理的理解,更能將統計理論與社會經濟實踐結合起來,進一步體現統計學的價值。
3.合適的統計軟件
目前主流的適用于統計學實驗課程的軟件有excel、eviews、spss、SAS、R。不同種類的統計學軟件有不同的特點,適用于不同的統計學方法。同樣,實驗課程所針對的學生類型會要求實驗課程涉及不同的軟件。
例如,Excel 是電子表格處理軟件,在目前的日常報表工作中相當常見且較為普及,同時其描述統計的功能已完全具備。主要用于統計學原理等描述統計色彩較濃的課程實驗。并且適合于非統計專業背景的學生以及財經類從業人員。Eviews是流行的計量經濟學軟件,其中也包括了豐富的統計學數據處理模塊。spss、SAS和R軟件都是較為專業的數據分析軟件,其中spss以模塊化為特征,容易操作界面直觀。相比之下,SAS和R都需要使用者具備編程基礎,并了解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R軟件的開源特點更讓這款軟件成為目前國內外統計學領域頗受歡迎的軟件。
四、實踐教學的成果評級體系
實踐教學的成果應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考量。
第一,學生對于實驗課程是否達到了興趣從無到有的效果。興趣是促使學生樂于鉆研相關知識和方法的源動力。尤其是相對于文科類課程更枯燥的實驗課程,使學生對于數據本身、數據處理的方法、以及數據能帶給人們的更深層次的認知提起興趣,是檢驗實驗課程是否達到應有效果的有效手段。
第二,統計實驗報告的質量將作為評定實驗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檢測實驗課程是否真實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從實踐案例入手,每一個階段性的案例都引導并教授學生撰寫統計實驗報告的方法與技巧,最終實現學生獨立選題、收集數據、確定分析目標以及選取合適的統計方法和軟件進行分析的完整統計分析過程。
【統計學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2.探討統計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