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專業統計學教改探討論文
統計學是財會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財會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高校財會專業開設的統計學課程在教學上仍存在較多問題,包括教材內容過于廣泛、教學重“理論”輕“實踐”、考核忽視能力培養結果等。通過對文獻進行梳理,針對當前財會專業統計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財會專業統計教學改革的建議。
統計學在財會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教育部明文規定,統計學要作為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然而,實際情況是,統計學在財經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并未得到其應有的地位體現!半y、繁、枯燥、無用”等是學生們對這門課程最常見的形容和評價。
甚至,很多教師也認為這門課程本身的特點致使教學過程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特別在針對財會專業等特定細分應用專業時,目前,統計課程教學在大部分高校都仍還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忽視實際應用,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很多現實工作需要,如不知道如何開展企業財務基本情況調查,缺乏使用統計軟件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等問題。本文以財會專業為例,探討統計學教學在特定專業細分下應采取何種模式,應從哪些環節進行教學改革等問題。
1財會專業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文獻梳理,目前在本科、?频蓉敃䦟I統計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教材求“全”,不求“!
自從1992年統計學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正式批準上升為一級學科后,大統計學的思想逐漸影響到了高校在財會專業統計學的教學內容,除了教授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的內容之外,同時增加了統計推斷的內容。課程內容以原理為主,同時還涉及了大量的數學證明和手工計算。大多本科、專科教學中都是以灌輸原理、概念、公式為主,而相應的案例分析、軟件應用,特別是課程針對于財務專業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引導等在課時安排中嚴重偏少。這樣的結果是,一方面,屬于文科范疇的財經類專業,其學生大多數學基礎較差,而統計學原理中卻恰恰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導內容,致使學生學習難度大,容易散失學習信心;另一方面,專業關聯性不足致使學生在其他課程比如企業財務分析等的學習中無法付諸實踐,因此而將統計課程判定為選修而非必修,使其學習興趣受挫。
1.2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由于當前財會專業的統計學教材內容廣泛,且受到教學條件及課時等因素以及個人專業知識的局限,教師在實際課程講授中大多以課本理論為導向,只能將原理、概念、公式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而沒有足夠的精力跳出教材局限根據專業的特點和自身知識面的關聯擴展來設置教學內容。此外,當前高校,特別是?祁悓W校在財會等社科類專業教學資源配置方面明顯不足,很少有學校在財會專業統計教學方面有專門的案例庫,有校外實訓基地的更是寥寥無幾。
1.3考核以“筆試成績”代替“能力培養”
財會專業學生的統計學期末成績考核,一直以來都是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為主,盡管這種考核方式在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不能有效適應素質教育。當前《統計學》教科書主要都是通過各種例題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分析,側重于把基本運算能力作為首要的培養目標。這種導向,將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過程中主要精力引導到了概念和公式的死記硬背上,把課外拓展學習也變成了應付考試的題海戰術。很多學生能夠在統計學課程的期末考試中取得高分,但在拿到原始數據時缺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運用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有些不適應。
2財會專業統計學教改的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這些現存的問題,同時結合筆者在財會專業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的經歷,筆者認為財會專業統計學教改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側重易學易用
筆者以為面向財經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活動應該以教授方法為主、講解原理為輔。作為一門通用的方法論科學,各種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是統計學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是其主要的社會功能所在。一些必要的原理內容也是要講的,但是通過簡單淺顯介紹以避免學生誤用或濫用統計方法即可。
一是在教學內容設置上,針對財會專業學生,除了要考慮非統計專業實際應用中所需設計統計學基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外,還需思考如何將統計知識和方法融入到其所學專業中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講解統計基本思想、原理及應用條件,重點培養學生學會應用軟件并能對結果做出正確解讀。
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摒棄不常用且復雜的統計軟件。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功能雖強大,但對于非統計專業學生卻并不常用,如SPSS、SAS、Minitab、Stata等,且這些軟件再多數為英文操作界面,個別還需要使用特有的程序語言,這對于財經類非統計專業學生來說并不適用。相比之下,Excel作為普遍常用辦公軟件,其包含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圖表功能等完全可以滿足財會專業學生在今后工作學習中有關統計和分析的需要,這樣使得統計學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而易于掌握,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教學方法多樣化,側重實踐應用
統計學作為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課堂教學上應當做到將這門主要由理論、公式和數字構成的課程講得生動、引人入勝,讓非統計專業的學生感受到統計學的'使用價值,建立統計學的必修地位,讓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就對統計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要具備理論知識之外的具體方法應用經驗,也要掌握靈活的多種教學方法,把滿堂灌變成多樣教學方法融合的教學課堂。
2.2.1以案例教學為主,培養統計思維
課堂上,教師用小部分的時間簡單介紹統計方法的數學原理和數學證明,用大部分的時間與學生共同探討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通過案例向學生演示統計方法的具體應用,比如如何收集數據,如何分析數據,如何在軟件輸入數據,如何讀懂軟件的輸出結果等。
財會類專業的統計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實踐”和“應用”,案例教學法能把學生引導到具體的實際事件中,通過讓學生運用教材理論知識,直接對現實問題的現象、背后原因、未來趨勢等進行認知和分析,從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多重方案,并選擇最優。案例分析相比普通的習題計算更接近“實戰”要求,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具體崗位的工作要求。
2.2.2互動教學,把社會時事帶入課堂
在統計學教學中還應安排專用學時,挖掘日常生活中某些實際問題或社會熱點問題,結合統計學相關知識點,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針對指定問題,組織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集思廣益,互相討論分享,以此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書本上的知識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能促使教師與學生雙方在課堂中通過行為、語言的互動,以及情感、思維上的碰撞,并最終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體與集體之間全面的、立體交叉式的教學互動氛圍,產生教學共振,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把社會時事引入課堂的教學方式,不單是實現了師與生、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更是實現了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動,也是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互動。
2.3變更考核方式,提升教與學積極性
期末閉卷考試作為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以卷面分數為主要依據,容易出現“重考試,輕課堂”、“重強記,輕理解”、“重理論,輕應用”等現象。這樣的考核方式致使學生為雙方皆為應付考試而學,平時學習中不求甚解,期末臨陣磨槍時則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如此即便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也依然是短期記憶,是從理論到理論的體力搬運,于實際應用毫無益處。
為了凸顯統計思維和統計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要在財會專業統計學考試中降低期末筆試成績在整體考核的比重,同時大幅度提升實踐環節的比重。實踐環節可以采用案例型小課題研究的方式,考核學生從選題、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結論獲得等綜合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的能力。
同時,為避免教師在教學中因循守舊,繼續沿用傳統死板僵化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保財會專業統計教學改革的有效推進,需要對教師教學考核的方式也進行調整。除了考核教學任務完成度、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之外,還應將學生對所學統計學課程實用性的評估、學生對教師授課方式接受程度的評價等內容作為考核的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比例。
【財會專業統計學教改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2.探討統計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