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統計學單因素方差分析
生物統計學單因素方差分析
雙因素(無交互作用)方差分析: 完全隨機區組設計:
基本析因分析(因素之間有交互作用):
符號檢驗:1. 建立假設 無效假設H0:兩處理差值d總體中位數=0。2. 計算差值并賦予符號d>0者記為“+”,總個數記為n+,d<0者記為“-”,總個數記為nd=0,總個數記為0, 從樣本中去除樣本量n= n++ n-,檢驗的統計量為K 為n+、n-中的較小者。當樣本量n < 25時,由n查符號檢驗臨界值表得臨界值K0.05(n),K0.01(n),作統計推斷:。當樣本量較大,即n > 25時,可以用正態分布近似處理,檢驗統計量為:
符號秩次檢驗法:(類似配對樣本t檢驗)1、N<25或30(小樣本)
(1)把相關樣本對應數據之差值按絕對值從小到大作等級排列(注意差值為零時,零不參加等級排列,相應的那一對配對數據也不計入樣本量(即需要從樣本量中減去1));如果差值相同,則就取它們的平均秩次;(2)在各等級前面添上原來的正負號;(3)分別求出帶正號的等級和(T+)與帶負號的'等級和(T-),取兩者之中較小的記作T;(4)建立假設:H0: T+= T- 。HA: T+ T-(5)根據N,T查符號軼檢驗表。 2. N>25(大樣本):當N>25時,一般認為T的分布接近正態分布,檢驗統計量為:
Wilcoxon軼和檢驗:(類似兩獨立樣本t檢驗,是總體非正態時用)
軼和檢驗步驟:
1、小樣本:兩個樣本容量均小于10(n110,n210)
(1)將兩個樣本數據混合由小到大排列秩次(如果大小相同就計算它們的平均秩次);(2)把樣本容量較小的樣本中各數據的秩次相加,以T表示;(3)建立假設,H0:A = B H1:A
中的臨界值比較,T1< T<T2,則意味著兩樣本差異不顯著
2. 大樣本:兩個樣本容量均大于10(n1>10, n2>10)。可以證明,當nT就趨向正態 B (4)檢驗,把T值與秩和檢驗表
分布,此時,秩和T的分布接近正態分布,可以進行Z檢驗。其平均數和標準差如下:
計數資料x2 檢驗的基本思想:首先假設觀察頻數(O)與期望頻數(E)沒有差別,而X2 值表示觀察值與理論值的偏差程度。
聚類分析:距離與相似系數。常用的判別方法有:距離判別、Fisher判別、
Bayes判別. 原始變量獨立,那么降維就可能失敗。數據越相關,降維效果就越好。
【生物統計學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文章:
8.怎樣學好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