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管理學知識點
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于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級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名字來自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與“平衡之道”相悖;與“二八定則”類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則。
一.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一個人只要努力,讓自己變強,就會在變強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從而越來越強。
從消極的方面來說,這社會上大多數人并不具有足以變強的毅力,馬太效應就會成為逃避現實拒絕努力的借口。
二.馬太效應理論的缺陷主要在于缺乏辯證思維:
1,只看到事物發展的短期趨勢,只反映了數量方面的變化,忽視了性質的變化,不能用于分析事物發展的`長期趨勢;事實上,在客觀世界,任何事物都遵循發生-發展-成熟-衰老-滅亡的規律,沒有什么是永遠不變的。
2,不具備普遍意義,只是對短期趨勢理論的一種假說,難以證明普遍的真理性。比如,難以解釋在很多領域存在的“后發優勢”現象。
【2018年考研管理學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