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和引導共享單車發展的分析文章
引導語:對于共享單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現在共享單車亦是發展得非常好,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支持和引導共享單車發展的分析文章,歡迎閱讀!
2016年以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俗稱共享單車)隨著資本的瘋狂涌入迎來了井噴式發展,在解決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不僅考驗了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也對企業的社會主體責任、公民的素質提出了挑戰。
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
共享單車雖然現在成為時尚的代名詞,但它卻并非一件新生事物,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7月28日的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一輛“共享”概念自行車誕生于此。隨后共享單車的發展相對緩慢,直到2005年,隨著英國、法國等的大力推廣,共享單車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0年,美國SocialBicycles創造性地開創了通過手機APP和GPS定位,實現快速租用歸還的無樁模式運營,共享單車的真正雛形自此建立起來。
在我國,共享單車的概念最初是以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建立開始,該系統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例如,杭州自2008年建立公共自行車系統開始,從最初的61個站點2800輛車到2411個站點6.6萬輛車,使用率平均25萬次天,到2011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我國市場上火爆的共享單車,實際上是指在城市各地鐵站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校園等場所提供的自行車共享服務。目前,國內首創的智能共享單車模式指通過客戶手機端GPS進行定位,利用掃碼等智能方式一鍵解鎖自行車,騎行后通過手機支付的一種模式。共享單車的發展,如果從2015年ofo初次投放大學校園開始算起,至今也不滿兩年。作為共享單車發展元年的2016年,各路資金瘋狂角力,一輛輛紅色、黃色、藍色、橘色等樣式新穎顏色各異的共享單車在街頭不斷上演“彩虹大戰”。
共享單車市場發展現狀
我國的共享單車雖然發展時間尚短,但是在資本與市場需求的助推下,不論是發展速度還是規模均出現井噴式增長。
從整個共享單車市場來分析,根據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17第一季度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國共享單車投放總量已超過400萬輛。僅2016年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就達12.3億元,用戶規模覆蓋2800萬人次。預計在2017年市場規模、用戶規模將分別增至102.8億元、2.09億人,對應增長率為驚人的735.8%、646.4%。
從共享單車平臺數量來看,已有摩拜、優拜、ofo、小鳴、小藍、騎唄、快兔等20多家企業殺入這個市場,并且部分平臺獲得了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級別的大量風險投資。其中,摩拜陣營有騰訊、紅杉資本、貝塔斯曼等巨頭資金注入,ofo也有小米科技、經緯中國、滴滴出行等的資金支持。共享單車正處于群雄逐鹿的階段。
從共享單車市場份額分布來看,中國速途研究院2017調研報告顯示,摩拜單車和ofo合占國內共享單車市場份額的86.33%,,其他份額則由哈羅單車、小藍、酷騎等瓜分,各平臺投放數目中,ofo共享單車與摩拜不相上下。
從共享單車城市分布來看,用戶大多集中在在一線城市,占比近60%,這也與共享單車企業的投放選擇有關。主要由于一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學生、上班族且人口稠密,需求量大且互聯網應用程度高、普及廣。
所以,對共享單車市場來說,在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需求客戶的廣泛認可、政府提倡的節能環保和綠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這些因素的綜合助推下,這個新興行業的未來仍是最受關注的商業戰場,它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共享單車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共享單車火爆來襲的背景下,由于共享單車商業模式的“幾何式”復制,新的共享單車企業不斷涌現,共享單車的投放量也節節攀升,短時間內也為社會、共享單車平臺企業帶來了諸多難題。
。ㄒ唬┕蚕韱诬嚨氖褂门c停放問題
1.用戶層面
共享單車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惡意損毀、占為己有等不文明行為。破壞行為可謂多種多樣,如扒輪胎、卸車座、拆鏈條、涂車牌號和二維碼,甚至直接扔至河或湖中、噴漆占為己有、車座上插針等種種惡劣行為。種種破壞行為給共享單車平臺企業的運營帶了新的挑戰。例如,福建福田的卡拉單車,在其官方平臺上發表聲明稱“投放不滿一月丟失率達76.5%”,公司被迫停止運營?ɡ瓎诬嚨谝慌斗667輛車,短短20天僅剩下157輛,公司難以維持,隨后出局。
如果說損耗率考驗的是用戶的個人素質和企業的運營成本,那么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有些用戶只顧自己方便,在盲道、路口、綠化帶中隨意停放的現象十分普遍。
2.企業層面
企業的問題主要是激烈競爭下的粗放式投放策略,缺少對用戶不文明用車、違規停車的相關懲罰措施和對共享單車的管理不到位。企業為搶占市場紛紛大量增加單車的投放量,用戶可選擇性非常多。企業對用戶使用單車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很難起到約束作用,也缺乏有效的引導規范機制。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歸根到底是盈利能力,在進入一個新領域時,必須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如果對市場狀況、企業自身缺乏足夠的認識,也注定出局。卡拉單車的出局,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3.政府層面
制定制度滯后,缺乏更加精細化的標準和規定。政府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現象,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城管機構收繳車輛,對用戶無法實施像機動車輛違規那樣直接的處罰。而且,用戶的違法成本相當低,這就更加無法起到規范市場的作用。
。ǘ┯脩魴嘁嫒狈ΡU
由于行業發展的自發性、高效性,以及相關監管政策的滯后性,面對復雜多變的局面、不斷涌現的各種問題,用戶的權益也難以得到維護。
共享單車模式中存在涉嫌侵害用戶的人身、財產、信息安全權、知情權等問題。例如,人們普遍關注的押金問題,共享單車平臺承諾“押金、余額隨時可退”,而實際上押金屢屢遭到無故拖延或不能直接退還。對整個行業而言,這筆押金是龐大的。那么在一充一退這段時間,這部分賬戶是不是處在監管的灰色地帶?企業又拿這些錢去做什么了呢?這些問題都亟需得到第三方機構的監管以防止押金被挪作他用。
共享單車的質量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原因在于共享單車絕大多數都是行業外進入的,除了摩拜單車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外,其余運營商均屬于委托自行車生產企業進行生產。
用戶的信息安全問題、騎車過程中遇到意外事故如何保障仍需要完善,這也是共享單車企業必須承擔的義務。
。ㄈT行環境有待改善
長期以來,城市道路規劃理念突出機動車優先,導致自行車出行基礎設施缺乏,出行環境差。缺少自行車道,共享單車的火爆與自行車道的數量不匹配,F有的自行車道寬度不夠,騎行人的路權得不到保障,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公共汽車進出站,嚴重威脅騎行人的安全。
自行車基礎設施大多僅限于現有城市道路,未從居民出行便捷方面考慮,設計粗糙、簡單,缺乏長期的'規劃。普遍重視休閑綠道建設,忽視日常出行的自行車設施改善。
對共享單車發展的建議
(一)政府、企業、用戶層層把關治亂象
1.政府層面
政府應發揮監管職能,明確政府、企業、用戶的職責,引導和規范共享單車行業健康發展。
各地政府應加快制定并完善共享單車指導意見。在市場準入方面,應嚴格按照程序,充分評估市場的承載能力。應規定共享單車的運營需要配備與投放規模相匹配的停放秩序管理團隊,只有手續齊全的企業才可以運營。政府規劃部門應專門劃定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和禁停區。同時政府應通過公益廣告、主題教育、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宣傳教育用戶的文明騎行行為,引導用戶提高誠信和文明意識。
公安部門應當對盜竊、侵占、破壞共享單車等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違法騎行和亂停亂放的用戶給予處罰。
2.企業層面
共享單車企業應注重精耕細作,把社會責任和公益意識放到重要位置,積極落實車輛停放管理的責任,引導用戶規范文明用車,與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維護好城市的公共空間、出行環境。例如,可借助智能網絡的發展與大數據、移動支付的普及,建立一套社會通用的信用管理體系。該體系通過用戶的實名注冊,采取信用積分的方式,鼓勵文明停車。還可設立信用積分的加分項和減分項,以100為初始積分值,上不封頂,對達到特定積分值采取獎勵措施(騎行優惠返還、小禮物、綠色騎行達人稱號等);對用戶騎車不文明的行為,扣除信用積分,低于100分后,騎行費用杠桿倍數增加,并逐步納入公民信用體系中,使信用分低的用戶在禁止或延遲考取駕照、辦理房貸、銀行個人貸款等受到不利影響。通過這種方式,既可有效約束并規范用戶的騎車行為,還可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
3.用戶層面
用戶應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愛惜單車、文明停車的意識。用戶可進行互相監督,開啟隨手拍活動,積極曝光不文明騎車行為。
(二)加強金融監管,保障用戶信息安全
1.鼓勵企業信用免押金
提倡并鼓勵共享單車企業采取信用免押金的形式提供租賃服務,如支付寶的免押金辦卡、信用騎行。
2.規定企業專款專用
規定企業的資金賬戶要進行明確分類,用戶押金與企業自有資金要分別開立專用賬戶,做到專款專用并實行監管。
3.規定企業及時退還押金
對租車時仍需繳納押金的企業,規定其用戶還車時立即退還押金。相關部門應建立保證金制度和監督熱線,對無故拖延退還押金的情況及時從嚴處理,確保用戶第一時間收到退還的押金。要求運營企業實施收購、兼并、重組或退出市場經營的,優先確保用戶的合法權益和資金安全。
4.要求企業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
共享單車注冊用戶的信息安全需要運營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因為企業掌握了大量的個人和社會的敏感信息,在對這些信息進行采集和使用時應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所以,應要求運營企業嚴格遵守國家信息安全相關規定,并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三)加快自行車道建設,確保自行車出行的安全性和通達性
共享單車的興起迎合了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綠色出行理念不斷深入,人們騎自行車出行將會越來越普遍,這就對一個城市規劃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城市的交通系統應快慢結合,讓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各行其道。這就需要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加快自行車道建設,不僅在建設數量上匹配城市的騎行人群,在道路設計和交通標志方面也應盡快完善,確保自行車出行的安全性和通達性。在具體制定道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結合道路周邊人口分布和交通狀況合理地配備自行車專用道。
【支持和引導共享單車發展的分析文章】相關文章:
4.共享單車的文章
8.共享單車看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