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范文(精選7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1
秉持哪種思維方式度過人生屬于個人的自由,但由于思維方式不同,人生也將迥然不同,換句話說,想要度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那么這樣的思維方式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必須知曉。
“小生意靠討價還價,大生意靠蓄勢造能”。讀了這部書以后,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對企業的經營者而言,德行是重中之重,是做人的根本,是修身養性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品質是指品德和人格,而非能力和手段。企業經營需要的是凝聚大家的力量,靠團體去贏得市場的認同,而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企業家在單打獨斗,為員工在打工,努力經營的同時員工冷漠的旁觀,為自己尋找后路。無法獲得大家真正的接納與信服。這個可能就是德行缺失的反應。
那么德行以外,企業進步發展的動因是什么?答案是技術創新和組織創新。技術創新一方面靠提倡完美主義,全力以赴而非盡力而為。另一方面需要相應完美主義的心態,對流程、成因、人性的了解,做事才會了然于胸。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稻盛先生提倡堅持立場,持續的發力,研發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后的靈感激蕩。而要讓市場接受更需要創新產品的各個部分提升,比如造型、材質、包裝等等。提出研發能夠”讓手劃破“的產品的理念。極致的.提倡設計美學、工業美學、材料美學的結合。
結合我們公司自身來說,在國際范圍的生物殺蟲劑市場中,與日本的企業有過接觸和交流,日方的負責人田邊博士本身就是技術的帶頭人,對代工產品的要求近乎嚴苛,對產品的侵染性、致死率、存活率等要求開始時超出我們自己的產品的要求。相對于歐美市場的產品包裝,日本的產品更是精美。采用的是食品級的HDPE材質,另外再附上可透氣的膜。外包裝加上卡通設計,把天敵防治的科學理念體現的十分生動,既可愛又容易讓人接受。與德國包裝設計的嚴謹求實,美國產品設計注重品牌的理念相較,日本的設計似乎更合乎國內市場現狀。寓教于樂,活潑又不失品質。我想這個可能是日本一貫的嚴謹性,所以說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哲學思想在這個技術崇拜的日本社會土壤當中升華,簡明扼要。
說起組織創新,是提倡集體主義的延伸,阿米巴經營對今日的中國企業家來講,已經成為心向往之的組織形式,對于背后的“全員經營”的核心理念我們不妨來做一下探討,書中提到京瓷在美國設立分公司時,與當地雇員也會存在思想的不一致,特別是書中提到之前在美公司虧損,換了美方經理以后逐步扭虧,在公司經過全員努力終于盈利時,按日本公司的管理發放的話大家都有份,而美國的企業則認為是經理的功勞,員工只是負責做事,所以經理拿大部分的獎金。所謂文化差異就在此,美方的高管很難理解東方文化熏陶下的利益分配,最后使得美方經理也離開公司。
中資公司因為文化上和日資公司同源,所以對其企業經營的理念和方法比較容易接受和吸納,對于其一百多年市場經濟背景下,調整優化后的企業經營思想的倍感認同,心向往之。特別是明治維新以后陽明心學在日本廣泛傳播,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稻盛老先生尤其推崇,以善惡為標準來進行判斷,而非得失。對當下崇尚物質的國內社會風氣來講,猶如醍醐灌頂。基辛格博士對中國40年改革的成果有過評論—一進一退,物質進步、精神倒退。日本把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精神運用于商道,得之甚幸,學之甚幸。
書中還提起善學習、會學習。學習是要學習根本,而非枝葉,要從自身條件中來進行,"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提出來的理念,保持自我的文化自信的同時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思想,幫助日本成為一流國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古就有之。
現在國內經濟正處于逐步恢復的階段,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煩憂。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人性、時機。機會一直有,關鍵是能否把握,無法把握的機會不應該稱作機會,愿諸君努力,提升心性。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2
后金融危機時代,當大家回首國家、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的過冬術的時候,無非是財政刺激、信貸擴展、投資驅動、促進消費、節流縮食等關鍵詞,而稻盛和夫卻是有著獨特的過冬術。寒冬是危機,更是契機,稻盛和夫把危機看做企業創新和發展的契機,視為新的轉折點,從不同角度尋找突破困境,安然過冬的辦法。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是開發新產品的最好時機;節減經費;絕不裁員;管理者和員工都要轉變意識(每個人都要善于思考,只有這樣智慧火花和克服危機的熱情相結合才進行創造性的經營。當我們深層次思考稻盛和夫在寒冬的突圍和努力時,我們發現他始終是由“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根基的,這種回歸到心靈和本性來思考危機,轉化危機的心靈力量才是不可戰勝的!而這正是國內企業家所缺失的!
接觸稻盛和夫,來源于張瑞敏、馬云的問道,此后系統看了《活法》系列,其核心理念“敬天愛人”、“利他”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我理解的當代民眾是沒有信仰的,這是傳統意義上講,但是從現實講,國人還是有信仰——拜金,一切圍繞“錢”展開社會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虛榮心”!當然談不上好與壞,這是一種選擇而已。然而,社會發展及文明程度不僅僅取決于物質財富,還要有精神文明,這種在信仰層面的支柱才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現今社會的主流,即以企業家為代表的“精英”的信仰和心靈世界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是標桿,是模范,是旗幟。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非常適合“精英”們(包括所謂的中產階級)閱讀。人為什么活著?實際上就是包含了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信念,諸如勤奮、敬業、誠信、責任心等方面,支撐著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基本信條。
“并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國內很多知名企業家,就是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就是不能在成功后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受同樣來自成功的磨難。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和經營活動都是相通的,做企業實際上就是做人!“小公司發展靠“錢”,大公司發展靠“道””,這種觀念和我們國學里道家思想不謀而合!“謙虛帶來的是開放的頭腦,驕傲帶來的是自負的武斷”,成功的企業家和經理人走向滑鐵盧的事實告訴我們,大格局更加重要。大義和志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志向是指個人的人生目標,而大義則是共生社會有著重大意義的事物。企業家做大以后,如果延續以前的小志向,就很難把公司帶進大格局。
稻盛和夫在企業經營中非常強調“地頭力”,即田間地頭向前拱的力量,是嫩芽破土的沖力。“現場有神靈”、“答案永遠在現場”,企業運營的第一目標不是利潤、不是客戶,而是為員工及其家屬的幸福。一個公司只有建立員工心有所屬的平臺或者道場,就可以釋放全體員工的地頭力,公司才能擁有持續競爭力!(這也是國內很多規模企業汗顏的地方)。
自覺、自知、自信、自強、自勝是人心智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起始是一種責任的自覺,是一種使命意識的發現和回歸,而其最后一環節是自勝,是大愛,是新一輪自覺的開始。正是這樣的循環反復,才有稻盛和夫這樣的強者的出現,這一點也是當今國內企業家所缺失的!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概要
1、回到原點,”何為正確的做人準則?”任何經營行為都不能違背社會一般道德標準,如誠信、正直、不貪婪、不給他人添麻煩。
2、“以心為本”的經營。企業經營圍繞著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中心點展開。其歸根到底是在企業形成最強的凝聚力,全員以主人翁意識工作。
3、共生循環思想。保持人與自然界平衡的基礎下,使人與自然界保持良性循環,和諧共存。
4、制定光明正大、顧全大局的崇高使命和愿景。旨在明晰企業的目的、意義和目標。
5、將強烈而積極的愿望植入潛意識層面。頭腦中不斷描繪愿景出現的情景,這樣,日復一日,就能把強烈而積極的愿望植入潛意識層面。事業成功的原動力在于面對艱難險阻時候必須堅定信念,抱定必定成功的強烈愿望。極好的機會都隱藏在平凡的情景中,他們只能被有強烈目標意識的人發現。同時,要以將來進行時看待能力,對于無能為力的事情也要喚醒潛能。
6、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7、付出不遜于任何人的努力。為了實現理想,朝著目標一步步邁進,勤奮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由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積起來的,因此,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要愿意付出努力,而且永不退縮。長遠的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心中要擁有這樣的信念:如果不放棄,就不能算失敗。
8、不斷創造新價值。創新是企業管理者的必備素質,創新是終身的習慣。企業領導者必須保持創造性的心態,還要經常引導部下尋求新的東西,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日積月累,每日有細微的進步,才能取得重大的進步。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工作,都要時刻不斷地改善,爭取明天的工作比今天的好,后天的工作比明天好。任何偉大的創造,也正是從這種永不滿足于現場的精神中產生。
9、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合費用支出最小化。獨創了“阿米巴經營模式”,即把公司分成一個個小的“阿米巴經營”的小集體中,實行“單位效益時間核算”。阿米巴設定的主要目標,不是常識的“成本管理”,而是“附加價值”。此外,追求“按照所需數量購買所需物品”,爭取零庫存,降低庫存等費用。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3
稻盛和夫經營哲學之六項精進----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人活著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如果說某人沒有煩惱那純屬虛構,但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所謂的感性煩惱,是指已經發生了的,無法挽回的那些事,經常在自己的腦子里轉來轉去,每想一次就痛苦一次,每想一次就煩躁一次,但于事無補,再怎么煩也已經過去,無法更改的錯誤或失誤。
我想這樣的事,以前遇到過不少,稻盛和夫告訴我們,這樣的煩心事,既然已發生了,既然已經知道于事無補,那干脆就不想它,忘掉它,不讓這件事影響到自己對以后事情的判斷。否則就會陷到泥潭一樣無法自拔,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說,最近太倒霉了,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的不順心,這是為什么?這就是因為第一件煩心事,影響了以后的事,在作第二件事的時候,老想著,哎呀第一件事太不該那樣作了,作了那樣的事真不知道該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如此等等,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分散注意力,對正在工作的事就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接二連三的發生倒霉的事是理所應當的。
正確的作法是,立即將第一件不愉快的事忘掉,如果有錯誤,立即總結,以后應當注意這些事不要再發生,并立即轉入到下一項工作中去,不要有任何的顧慮。事實證明,這一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長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每當我們不斷的把那感性的煩惱一遍又一遍的思來想去的時候,也是情緒最不好的時候,中國有句話叫當斷不斷,必有后亂。以后的路還要繼續,歷史不會一直讓我們停留在那里,我們要向前看,才能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
稻盛和夫之所以把這樣一件看起來與工作無關的事說出來,實際上這是確實是影響到工作的一件大事,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會遇到煩惱,沒有任何一個人未曾遇到這種無法擺脫的困境,表面上看起來無所謂,實際上內心很煩躁,以至于影響到手頭的很多工作。
以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戰是這句話的核心主題。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4
《心法》是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根據自己的理解與實踐所寫的一本哲學類書籍,它與其它哲學書籍的晦澀難懂不同,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是相通的,經營的成功源自正確的人生哲學。
作者從一個經營者的角度,把經營企業的'哲學引申至人生乃至宇宙萬物的原點去思考,從人類存在、生存價值、宇宙、造物主這些宏大而又略顯抽象的內容談起,一步步逼近對人的本性的反思,進而推論出人應當懷著利他之心磨練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從而獲得成功。
關于價值觀的問題,作者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的人生價值,從另外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人生,一些獨到的見解,往往使我豁然開朗。比如說,同樣一個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答案或許大相徑庭。或者說面對失敗挫折,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可能會很傷心,很沮喪,但反過來想,為何我們不把這種挫折當做是一種經驗教訓呢,這就是哲學與科學的不同之處,它能讓我們思考的角度更有利于我們的發展。
關于人生試練,因為人生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交織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順利的時候又有挫折的時候,釋迦把這稱為“諸行無常”。“因為無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為變化無常,所以是痛苦的連續。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成功又是什么呢?稻盛和夫告訴我們,成功也是一種試練。有的人在成功時得意忘形,就會墮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識到成功并非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還要不斷努力,提升心性。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敗者,還是春風得意的成功者,特別是對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喪失自信、陷入苦惱漩渦的人們,它可以引領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層次。
“利他”是這本書的主旨所在,即做什么事都要考慮他人的利益。一味的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自私,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凡事為他人考慮,才能磨練自己的靈魂,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完善。
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只有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自己!利他,幫助別人,才能成就自己。當我們在身處逆境挫折時,在心情沮喪時,不妨回想下稻盛和夫的哲學,或許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慰籍。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5
對于《心法》鑒讀,我想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階段年齡層的人更有會有各自不同看法觀點。
讀完這本書,對這稻盛先生的人生經歷令人肅然起敬。他從一位默默無聞的普通青年,逐步進化為一名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慈善家,這種波瀾壯闊的人生閱歷令人嘆服。對于90后的我,也已經到達了一個不再青春的年紀,是時候學會去參悟自己的人生,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刨去社會浮躁情緒的干擾,直面審視自己的靈魂。每個人都會面對我為何而來,人生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么。對于這樣的拷問,稻盛先生的哲學觀給出了非常深刻的參考。人生一場,只是為了更美好更高尚靈魂的修煉。這種理解卻真的是當你經歷過困境后才會恍然醒悟的。
人生路漫漫,命運反復無常。在對生命的最初看法上,得理解人生一定并非一帆風順的模式。每個人被安排了不同的命運,在不同的階段遭遇不同的經歷,或是幸運或是痛苦,但這樣的'安排卻不是命運的本意。當面對幸運,生活順風順水的階段,應該懂得去思考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貪婪不知足拖你走入泥潭,同時更要通過現有的成功和資源去帶動幫助其他人取得成功和幸福;而當面對苦難,生活一籌莫展的時候,應該懂得擺脫抱怨憤恨的情緒,避免負面消極的態度把情況變得更糟,盡快丟掉思想的枷鎖趕緊投身到改變現狀的生活工作當中,鉆研精進工作,培養勤奮的品行。
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過是人生的不同考驗罷了,要想完成正解達成人生的最終目的,那就是通過人生各式各樣的不同的考驗鍛煉磨礪自己的心性,打造美好高尚的靈魂。
當明白理解了這些原理,瞬間就釋然放松了許多。當今的社會,年輕人面對很多挑戰和壓力。往往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深陷悲觀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最終對生活無能為力惶惶不可終日,曾經我可能也是這樣一直迷途的羔羊,完全不懂得生命的意義。現在卻豁然開朗一身輕松。面對煩惱苦難,選擇認真工作,精進自己的技能消除煩惱的侵占;選擇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同時磨煉自己的意志;選擇誠善待人,去關懷自己的家人且去幫助他人提升愛的能力。這一切不光光僅是脫離困境之道,在其過程中更會得到意想不到的人生幸福和淳厚靈魂。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6
一部成熟的作品,獲得成功理所當然。“心法”的成功之處在于其行文風格的極簡主義,從宏大而略顯抽象的生存哲學,到對人心人性的反思,到最終的心靈洗滌、自我提升,與當下其他文學作品華麗的文風迥然不同,簡練,近乎節儉,不得不令我們眼前一亮。
2007年爆發的全球金融風暴是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和金融危機。這次危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爆,迅速蔓延至整個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并席卷全球,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未能幸免。但危機因何而來,還會再來嗎?這有必要深刻反思。老實講,作者親歷兩場危機實在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經歷,不過既然書的名字是《心法》,那么亞洲金融危機自然不是這本書關注的重點。實際上,市面上關于論述亞洲和全球金融危機的書已經蔚為大觀,不過將當年亞洲金融危機、企業經營與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意識存在哲學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書籍則寥寥無幾。稻田和夫,作為企業經營的成功案例,更深層次得為我們闡述了哲學中人心人性的昏暗與光明,意識命運和因果報應的法則。
性格確實決定著命運,氣質也著實能夠改變著人生。無論如何,做人都要心懷大氣,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叫:“人生有多遠,全在心量間。”所以,要注意我們的`思想,因為它會變成我們的言行;我們也必須注意我們的言行,因為它會變成我們的習慣;同時,習慣也會變成我們的性格。所以,“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取決于”心法““......
心法,一場由內而外的心靈洗滌!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 7
首先,這本書的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盡管稻盛和夫討論的是人類存在、生存價值、宇宙、造物主等宏大且抽象的話題,但他卻以一種拉家常的方式,將這些高深的理論娓娓道來,使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并產生共鳴。這種簡樸性使得稻盛和夫的哲學更具感染力和召喚人心的力量。
其次,這本書充滿了實踐性。稻盛和夫不僅是哲學家,還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將自己的經營哲學與人生哲學緊密結合,通過實踐不斷驗證和完善。這種實踐性使得稻盛和夫的哲學更具說服力和可操作性,讀者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借鑒和應用。
此外,這本書還強調了道德性。稻盛和夫將道德放入哲學中,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判斷基準,即“利他之心”思考、判斷和行動為核心。他強調,人應該具備超越存在的偉大價值,為社會、為世人做出貢獻。這種道德觀使得稻盛和夫的哲學更具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受稻盛和夫對佛學的崇尚和踐行所啟發。他通過信佛修心,使得自己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強大。同時,我也被他對權威的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所打動。例如,他對進化論的質疑,提出了意識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這種思考方式讓我看到了科學的另一種可能性。
另外,稻盛和夫提出的“六波羅蜜”修行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包括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等內容。這些修行方法不僅適用于個人修行,也對企業經營和社會和諧具有指導意義。通過踐行這些方法,我們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心性,凈化自己的心靈,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總的來說,《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勵志書籍。它不僅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和經營哲學,還通過稻盛和夫的個人經歷和成功案例,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的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
【勵志書籍《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稻盛和夫讀后感05-25
稻盛和夫《活法》讀后感范文08-18
《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勵志書籍推薦07-15
經典哲學勵志語錄11-15
90后勵志的書籍01-11
經典哲學勵志說說(精選200句)04-08
哲學名言勵志的句子07-21
勵志心靈雞湯書籍10-14
高考勵志書籍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