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折紙教育隨筆
隨筆的內容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那么大家看過什么內容的隨筆呢,接下來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幼兒折紙教育隨筆,以供參閱!
中班幼兒折紙教育隨筆(一)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折紙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和魅力;也是一種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創造性活動。
《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該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而今天的《指南》也明確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那么,如何讓孩子們喜歡折紙、愛上折紙、主動折紙呢?
一、作品的出現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
通過優秀折紙作品,激發孩子學習折紙的興趣。作品中的紙船、小衣服、小魚、小兔子等折紙作品,是孩子生活中常常能接觸到的物品,通過一張小小的紙就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使得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他們非常渴望自己能擁有,自己會折。一旦學習興趣的形成,教學活動就能很好地開展,進而形成幼兒持續性的學習動力。
每當午睡時分,在我做完事情的那段空余時間,我總會拿出郵送廣告紙或沒有用的廢紙,變著花樣進行折紙,一會兒小兔、棉桃、帽子、皮球等印入眼簾,孩子們一起床看到桌子上這些花花綠綠的折紙作品,甚是羨慕。“老師,這些漂亮的小動物獎給誰呀?”“當然是獎給先睡好的小朋友呀!”“我有沒有先睡著呀?”“今天沒有你的名字啊!不過明天老師還會折的。”“哦,明天我可要先睡著了。”等到孩子們都起床了,我就開始將我折的寶貝送給先睡著的小朋友,沒有得到的孩子是多么的羨慕,不過還有機會。每天我都會折出不同的物品作為午睡中的獎勵,每天都會有好多孩子問著同樣的問題。也有的小朋友午睡習慣不是特別好,他們就會想辦法對我說:“老師你能不能教我折呀?”“好啊!你想學什么呢?”“我都想學,今天就教我小兔子吧!”“好的。”“老師,那你也教教我們吧!”“好!老師一起教。”有了我的引領,孩子們對折紙充滿了興趣,天天嚷著要我教,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二、興趣讓孩子們愛上了折紙
興趣是孩子樂于學習、積極創造的動力。 孩子們剛開始折紙時總是滿懷信心,但折到一半時有的'孩子可能遇到困難,這時孩子所選擇的辦法很可能是放棄。這樣孩子就體會不到自己成功所帶來的樂趣。如何培養孩子對折紙的興趣,并讓孩子對折紙始終保持興趣呢?我們不僅要把折紙當做一個學習或練習的過程,更要當做是一個游戲的過程,保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分部折疊:大班孩子已經學會了基礎的折疊法,如對角折、對邊折、四角向中心折、雙正方形、雙三角形等,開始前,我將重要的步驟折好放于黑板,請小朋友們觀看折疊,在這過程中有的孩子能夠順利地完成作品,有的孩子在折到一半處不會了,也有的孩子看不懂,干脆就不折。對于順利完成作品的幼兒我會請他們將作品拆掉,再次折疊,在反復折疊中鞏固折法;對于折到一半處不會的幼兒,我會集中示范較難的步驟,教給他們折這一步的方法;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我會手把手的教,有時我也會請小老師負責教那些能力弱的孩子,不是幫助,而是一步一步跟著小老師折疊,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嘗試的機會。
看圖示折疊:大班幼兒已具有看圖示折紙的能力,每次折紙課時,老師總會出示一份圖示,圖示的展現,孩子們便會躍躍欲試。按照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老師還沒有進行示范講解呢,孩子們怎么會呢?如今教學理念轉變了,正如《瑞吉歐教育理念中的兒童與教師》一文中寫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自己成長的主人。”“兒童不僅有學習的需要,而且有學習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讓他們獨立嘗試。”在折紙“亭子和寶塔”活動中,一開始我就采用了大膽嘗試的方法,和孩子們說:“這是什么?”“亭子、寶塔,”“你們會折嗎?”“那就勇敢地去試一試吧,看誰能第一個成功?”孩子們很能接受了這種方式,因為我看見大部分孩子已經耐不住性子開始嘗試了,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挑戰,不管成功與否,他們那種敢于嘗試、努力探索的火花被激起了。在折紙的過程中,孩子們一改以往的“我不會,我不想折”的懶惰思想,大家都認真的嘗試起來。
老師在讓孩子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反復嘗試,盡量讓孩子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當孩子在折紙中出現了問題,遇到了困難,我們首先要讓孩子自己思考,嘗試自己找出答案。在這基礎上老師再進入角色,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如:“剛才你在折紙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哪一步看不懂?”此時教師可以請個別已經領悟的孩子來示范,教師講解,如果大家都有困難,教師可以用問題的形式來示范講解,如:折到這一步,該怎么辦呢,接下去往哪兒折等,引導幼兒去觀察思考,從中得出答案,老師就像什么也不會的孩子。正如《指南》中指出“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和學習。”
三、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兒童對學習有著天然的興趣,有著極大的求知欲望,正是這種學習的興趣才促進了幼兒主動的學習。相信孩子,讓幼兒獨立嘗試,不僅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幼兒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的主體現象。
不管是晨間桌面游戲,課間十分還是午間活動,時常有孩子們對我說:“老師,現在我能不能折紙啊?”“行啊!”“可是筐里又沒有紙了。”“哦,老師幫你們去拿。”此時我會很樂意地幫孩子們去拿早就收集好的廣告紙等可利用的廢紙,裁剪成正方形、長方形,剛開始孩子們都喜歡正方形紙,每一次我都會在孩子們需要時提供給他們,后來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讓孩子們取之方便,我們只提供長方形紙,并教給他們裁剪成正方形的技能,需要正方形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去裁剪,由開始剪得高低不平到后來學著老師的樣子整齊地裁剪好正方形,現在不管提供正方形還是長方形孩子們都會靈活的操作,折紙活動也更來勁了,這種動手又動腦的活動充滿了孩子們整個活動的空間。
孩子們不僅從幼兒園學習折紙的本領,在家中,在朋友那兒都是學習的好時機,有時某一個孩子學會了新的折紙作品,他們就會拿到幼兒園相互欣賞,小朋友之間也會相互傳授折紙方法,有時我也會想一個孩子那樣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新本領,學會了再去教給想學的孩子們。這樣一來我們學會的折紙作品有很多很多,孩子們也更喜歡折紙了。
折紙具有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強,容易學會,成就感強等特點,折紙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獲得了折紙的知識技能,提高了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索、敢于嘗試,在整個活動中培養了孩子們仔細觀察、耐心專注的學習習慣,也為幼兒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只要我們用心地去了解孩子、巧妙地去引導孩子,孩子們一定會愛上折紙,并時時發揮它的作用。
中班幼兒折紙教育隨筆(二)
小朋友,一周一次的折紙課到了,看看老師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什么作品吧。
每次的折紙課會讓我班的幼兒變的很高興,很積極.因為他們都很喜歡折紙課,尤其是完成作品時的那種歡喜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雖然一周一次,可能有人感覺會有點少,但是我反而覺的這樣很好.因為有時候越少的東西我們才會越懂的珍惜,而且會懂的去把握.同樣的道理,折紙課是我班幼兒喜歡的課,而且每一次他們都是很認真的去完成它,所以他們每一次都很珍惜這節課,很仔細的聽老師在講折紙的步驟.
孩子們的喜悅我是看到了,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折紙技術也明顯的提高了很多,從什么都不會折的到從長方形折變成三角形,再由三角形折變成正方形,種種的折法讓幼兒們一步步跟上去,使的他們在折紙方面的技巧不斷提升,同時能夠鍛煉他們的手部活動能力..我們老師為這些幼兒感到很驕傲,相信積累下來的一周一次,我班幼兒們的折紙能力肯定會有所突破.不過當中,還是有個別幼兒〈如 王晨戀,李晨旭,陸子瀚這3人〉感覺在這方面上沒什么天分或沒什么興趣一樣,照樣子折也不會,好象我在這方面上跟她說東,她會聽成西一樣.所以,每次我都會特別的關注這幾個教差的幼兒,幫助他們一起完成.
雖然幼兒們很喜歡折紙課,尤其是成功后的那種喜悅,但其實每次那喜悅的背后教室里多了好多的垃圾,那就是幼兒們遺留下來的廢紙.這點我們老師得時不時的提醒他們,要加強對他們的督促,能夠嚴格保持教室干凈,禁止把那些廢紙扔到地上,使幼兒能在一個干凈舒適的環境下學習,玩耍.
中班幼兒折紙教育隨筆(三)
折紙是深受幼兒喜歡的一種小工藝,它通過剪、折、粘貼、描繪等手段,巧妙地把各種紙制成生動有趣的形象;它造型簡潔夸張,富有情趣,是啟迪幼兒智慧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為了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使其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我與5月中旬為該幼兒園開展了教師折紙技能培訓。
首先出示了一些折紙的步驟圖,請大家通過觀察,對向中心線折、雙正方形折等有了最基本的了解。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方式,由易到難,生動形象地進行折紙教學,大家一起體驗了一回“玩中學”的樂趣。通過范例作品向老師們講解折紙的基本技巧、步驟、造型等,如:青蛙、玫瑰花等等。活靈活現的范例深深吸引了每一位教師,她們都聚精會神的看著,折著,仔細揣摩,認真領會。在看一看、折一折、說一說、玩一玩的過程中,老師們真正體會了折紙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過了幾星期后,我走進**幼兒園,一群孩子跑了出來,“老師,你看我的飛機飛的可高了。”“老師,我的青蛙真的會跳哦!”“老師……”看著這群天真燦爛的笑臉。我開心的和孩子們交流著,她們老師走進來把孩子們領進了教室。教室里玩彩紙的孩子更多了。從我上個月給老師們進行的折紙培訓中可以看出,老師們很好的把自己學到的本領很好的帶給了小朋友,讓小朋友通過折紙活動可使幼兒認識空間方位,建立幾何物體的概念,發展手的動作靈活性,培養目測能力,是一項有利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科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對腦細胞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其道理就在于此。
我不由得想到,真正切合實際的培訓不僅能給老師帶來實際的知識內涵,還能通過老師給孩子們帶去真正的快樂!
【中班幼兒折紙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3.中班幼兒教育隨筆
5.中班幼兒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