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牡丹隨筆
賞牡丹隨筆1
前天晚上,日月之心發貼說醫圣祠牡丹花開了,邀朋友們去賞花。當然要參加這個免費的賞花聚會。
所定時間,九點在醫圣祠前集合,如約前往。
醫圣祠內有片牡丹園,種有數十株牡丹花。匆匆奔往牡丹園,過了仲景塑像,在仲景墓前東側那片園子里,牡丹花果然開出一片絢麗。白色的牡丹花,高潔而冰清,其花株也高出別花許多。白色的花瓣盛開了,向四周張揚著,春風輕來,花瓣在風中如蝴蝶般的振翅欲飛。白牡丹下有一株水紅的牡丹花,那花讓人看了心疼,那色彩似水似珠,嫩得似不經風,薄薄的花瓣層層相疊,薄而不軟,整個花形保持著完美。那邊的紫紅色的牡丹花,開出一片火熱燦爛。數十朵花高低錯落,遠近相間,疏而不遠,近而不擠,自然布局,讓人無可挑剔。這些牡丹花啊,花朵如小碗,多姿多彩,如此大的花朵大有讓花莖不堪重負的感覺,否則,那幾朵花兒為何側著腦袋呢。紅的白的紫的粉的花在青中略帶一絲微黃的繁密的葉間,向春天吐露著自己的心聲,展示著自己的美麗。
宛城文學網的朋友們應約而來了,還有素未謀面的朋友們也來了。大家只有一個目的,一睹這國色天香,象征著富貴的牡丹花們。我們是幸福的,當號稱為甲天下的洛陽牡丹還未綻放,洛陽的牡丹藝術節尚未開幕之前,我們有幸在自己的家門口,在受世人敬仰的醫圣爺的祠堂里一睹為快,來親近牡丹這雍榮華貴的芳容。
看那些蜜蜂們在花間飛舞,不時鉆進花蕊間去采密集粉,忙得不亦樂乎,開始只有一只白色的蝴蝶,后來太陽高了,人也多了,又來幾只蝴蝶來捧場了,幾只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無數蜜蜂在花間穿梭,更有那些與花媲美的女人們在花園里賞花拍花,春天,在醫圣祠的牡丹園里演繹了一個完美花季。
牡丹花應當生長在醫圣的墓前。因為,仲景爺配得上這樣的花兒,否則,還有什么人配得上這樣賞心悅目的花呢。一個懸壺濟世,坐堂行醫,解民之苦的良醫,是應該有這樣的絢麗的牡丹花陪他的。
醫圣的牡丹園不大,但它的美麗讓我不忍離去。牡丹、醫圣、朋友……
一個美好的春天。
賞牡丹隨筆2
四月十五日,到洛陽的第二天,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我們千里迢迢赴洛陽,就是來看牡丹花的。心情隨天氣慢慢陰了下來,沒奈何,即來之則安之,撐上雨傘直赴洛陽中國國花園。
“東風未放曉泥干,紅藥花開不奈寒,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唐代詩人竇梁賓雨中看花的詩充分表達了我們此刻想看牡丹的急切心情。雖然沒有白居易“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的執著,但是冒雨賞牡丹的勇氣還是有的。這一次不就是奔洛陽牡丹而來嗎?
在國花園,游客們冒雨觀賞盛開的牡丹。該園在雨前連夜搭建臨時大棚,棚下盛開的牡丹朵朵嬌艷欲滴。盛開的牡丹掛著雨露,別有一番風韻,放眼望去,綠蔥蔥的枝葉襯托著五顏六色的花朵,仿佛進入了花的海洋、花仙子的世界。牡丹花在春風的吹拂下,競相怒放。花色豐富多彩,主要以紅、粉、白為主色調,各種花色又有淡濃之分,每株牡丹的花型也各有千秋,花朵豐碩,端研富麗,看這層層疊疊的花瓣猶如翻卷起的浪花,舒展優雅,落落大方的展現在眾人面前。
黃牡丹一團團,一簇簇的,嬌艷欲滴、色澤艷麗,令人心曠神怡,讓人目不暇接。室外牡丹花因為碩大,經雨的花朵浸滿了雨水,變得濕沉,大多低下了頭,翡翠的葉片上散落的粒!罢渲椤,但那些待放的'牡丹花蕾卻昂然挺胸,等待在陽光中綻放。
黑牡丹,花色較其它牡丹花顏色明顯濃、深,呈深紫色、花型豐實,花瓣像綢緞般舒展開來,有種柔情似水的味道,黃黃的花蕊點襯其中,更加顯襯出它獨特的個性魅力。
白牡丹,晶瑩雪亮,像一團團雪花點綴在翠綠叢中,又像一群群白鶴起舞在藍天,那么皎潔耀眼。而經昨夜風雨打散的花瓣,飄飄灑灑、紛紛楊楊,鋪滿一地。
牡丹園浸染在濛濛細雨中,碧綠如洗,青翠欲滴。由于雨大,園中游人不多,顯得異常空曠,我們衣服、鞋子都被雨水打濕,但并不影響觀賞、拍照的興致,倒也別有一番韻味!
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是我國的國花。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和平、幸福、富貴”的象征。“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由于洛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園藝大師們巧植善種,培育出許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變異千種,名品日增,譽滿全國,遂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自古洛陽人愛花成俗,邵雍的“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開花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的名詩,正是這種習俗的真實寫照。
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二、三天,絲毫沒影響我們觀賞牡丹的心情,接連觀賞了王城公園、隋唐遺址公園牡丹花展,聽的士司機講,郊外邙山牡丹開得更漂亮,有“洛陽牡丹出邙山”之說,遺憾的是已定好回程的高鐵票了,留待來日吧!
賞牡丹隨筆3
正是北方暮春時節,爭相報春的素白如雪的梨花、粉嫩嬌艷的桃花都已不見了蹤跡,玉蘭樹枝頭還殘留著幾朵不忍退場的玉蘭花,花瓣零落,已沒有了原來纖塵不染、卓然而立的模樣。大地已是一幅草木深深的景象了!安慌c百花爭報春,春深時節始登陸”,這時候該是牡丹花雍容登場的時候了。
趁五一假期,我們來到了位于河北省南部著名的柏鄉漢牡丹園游覽觀賞。天空蔚藍,微風徐徐,風和日麗。進入院內,游人如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尊漢白玉制成的牡丹、芍藥仙子塑像。她們腳踏祥云、衣袂飄飄,分別手執牡丹、芍藥,歡迎游人的到來。聽人說牡丹需和芍藥種植在一起,才能生長的更好。不過芍藥比牡丹花期稍晚,現在正是牡丹的王國!
導游介紹此園占地136畝, 園內囊括了洛陽、菏澤、安徽、甘肅以及日、美、法等國內外牡丹珍品全部的9大色系150多個品種,共植有3萬余株牡丹。跟隨導游我們進入了“世界牡丹苑”,滿眼都是挨挨擠擠的花兒,仿佛一下子掉入了花的海洋。瞧,這種是“曹州紅”,花瓣微向花蕊靠攏,紅艷若蒸霞,熠熠生輝;那種是“醉西施”,水紅色的花瓣向外卷曲,顏色由里而外漸淺,顯得慵懶嫵媚;這種是“春雪”, 花色潔白無暇,在綠葉的襯托下,清爽襲人;那種是“雛鵝黃”,花瓣緊攏,露出中間金色花蕊,像小鵝剛要破殼而出,嬌嫩可愛……在導游的介紹下,我目不暇接。
怪不得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呢,有哪種花有這么碩大的花盤,重疊繁密的花瓣,數不清的顏色品種呢!有那種花開放時這么轟轟烈烈,縱情恣意呢!牡丹花就像烈焰女子,她不嬌柔、不造作,熱情奔放,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不掩飾地展示給大家,無愧于“春來誰是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的美譽。
過悟肖園,伴隨著馥郁花香,跟隨人流,我們來到了“神花苑”,也就是著名的漢牡丹所在地。和“世界牡丹苑”里爭奇斗艷的各色牡丹相比,這里的七株牡丹顯得遜色很多,均為那種不起眼的紫紅色。神奇之處在于,這七株牡丹都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號稱“世界牡丹的活化石”。據柏鄉縣事舊志記載,兩漢之間,王莽篡奪漢室江山后,為斬草除根,派兵追殺漢室宗親劉秀,劉秀藏于柏鄉縣北郝村彌陀寺牡丹花叢中而得救。臨別劉秀曾在寺內斷墻壁上題詩一首:“小王避難過荒莊,井廟俱無甚荒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漢牡丹之名由此而得。
據說,這七株牡丹很有靈性,在清代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駕崩那一年,曾開過兩朵白花。一九七六年又開了三朵白花,就在那一年,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毛澤東主席相繼去世。抗日期間,日軍顧問高久中雄貪圖名花,連根帶土運回日本栽種,雖然澆水施肥,百般侍弄,漢牡丹仍以死抗爭,枯萎而亡。漢代牡丹遭此劫掠,枝葉干枯,數年不發。至新中國成立,漢牡丹才根枝復生,鮮花又開。因此人們又稱贊漢牡丹有民族氣節,是愛國神花。
我不想探究這些記載到底真實性有幾許,但至少可以說明一點,這里面包含了當地人民對牡丹花的偏愛和情有獨鐘!古人常以花喻人,認為菊為花中隱士、蓮為花中君子、蘭為花中高潔者,而常常把牡丹喻為花中富貴者也。游覽了牡丹園后我對牡丹有了新的認識,牡丹不為富貴者,而應是最具真性情的人。它不要養在深閨人不知,它要轟轟烈烈,它要做時代的弄潮兒!這種品性也許這就是當地人民對牡丹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賞牡丹隨筆4
洛陽牡丹,國色天香,聞名天下。可是每年春天,都去欣賞,也不現實。
現在,各地興起綠色旅游,旅游文化,因地制宜,栽種各種花卉,開發和建設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游玩景點,讓人們不出遠門就能看到——以前要跑很遠的地方,用好幾天時間,花不菲的費用才能看到景物。如此,既增加了人們游玩的地方,又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鮑河村萬畝牡丹園就是這樣一個景點。鮑河村近兩年,在過去只長雜草灌木的荒山坡上,引進栽種了上萬畝集實用和觀賞于一體的油牡丹,節假日吸引人們前來游玩賞春。
久雨天晴,陽光明媚,適逢花期,又值周日,我們隨騎行,前去游玩。
來到山頂,放眼一望,暮春時節,雜花生樹,草長鶯飛,春意正濃。漫山遍野都是栽種的油牡丹,嫩綠叢中雪白的花朵正在開放。只是去年才種,今春雨水又稠,野草瘋長,欺得牡丹秧長得稀稀的,弱弱的,花朵看得零零碎碎,沒有形成本應有的隨著山嶺地勢、風起綠涌、花朵似錦的氣勢。不過牡丹花朵碩大,多重花瓣,白萼黃蕊,散發清香,吸引成群結隊的蜜蜂前來采蜜,既是單看,也叫人欣喜激動。前來欣賞牡丹的人們,蜂涌而來,絡繹不絕。大人小孩大呼小叫地進入花叢中,細瞧慢看,拍照留影,陶醉在這鮮花點綴的綠色海洋。
灰白的水泥路,像一條條銀帶,繚繞蜿蜓在幾座山巒崗地之間。路兩邊新栽的香樟樹,花木工人正在澆水。山坡上,洼地里,農民們正辛勤地薅拔快遮蓋了牡丹的蓬松的野草。幾塊除草干凈的地里,牡丹茁壯,枝稠葉密,綠葉白花,與點種其間的紅楓樹,相映成趣,連成一片,遠接青山,如一幅清新動人的春色畫卷。
山間幾座水庫,波平如鏡,倒映著藍天和周圍綠木。山脊和陡坡上幾叢樹木郁郁蔥蔥,布谷鳥悠揚嘹亮的叫聲,回蕩于空曠的山野之間。
山腳下幾個山村,紅磚瓦房漸漸為新綠的樹木掩隱,有喜鵲蹦跳在枝頭喳喳鳴叫。村頭地邊,一窩窩粉色蘿卜花,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幾只母雞在菜地草叢里覓食。溪溝里,細流如線,閃著銀光,偶爾聽到幾聲嘹亮清脆的蛙鳴。
牡丹園之外,是平畦連野的銀綠麥地,麥子已抽穗,正不舍晝夜地生長。我們從田間小路經過,驚起野鳥,撲楞楞飛向遠處。云雀在晴空里歡快清脆地高唱,只聽到聲音,看不見身影。
萬畝牡丹園初具規模,何況還有萬千朵潔白的牡丹,似一張張笑臉,笑迎四方客人。將自然之美、生態之美與勞動之美,完美地融合一起,是人類尋求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生活幸福的夢想。祝愿牡丹園的明天更加燦爛,祝愿鮑河村民眾的生活更加美好!
賞牡丹隨筆5
花無百日紅。
牡丹花一般都在清明至谷雨這段時間盛開,就算前后加上一周,最多也只有一個月時間。今年我到處去尋訪和欣賞牡丹,唯有尚湖的牡丹最壯觀。
今年尚湖牡丹花會是從3月25日開始至5月5日結束。4月12日中午12點,我突發異想,與好友一家趕往常熟尚湖觀賞牡丹,其規模之大、品種之多、色彩之美,確實令人陶醉、流連忘返。當天進園走走停停、看看拍拍,緩緩前行,不知不覺太陽西斜,朋友催促回蘇,然而總覺得意猶未盡。
兩周后,另外又有四五位好友想去尚湖,我們都持有高齡證,所以特地嘗試性乘地鐵2號線到底,再轉乘公交車,到常熟境內只需花3元錢的車票,便可直達尚湖的大門口。我們進入尚湖后,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園內游客如織,老老少少,熙熙攘攘。
時間飛逝,園內大批牡丹已經隱退,幸好在中華牡丹園和國際牡丹園內,仍然有紫紅、大紅、粉紅、純白、嫩黃等多種牡丹英姿勃勃。我們依依不舍地在此觀賞、攝影留念。
自然,也有一些牡丹倦容憔悴、漸漸枯萎,準備紛紛謝幕;期待到明年再與廣大游客相會!
賞牡丹隨筆6
山東菏澤牡丹久負盛名,一直沒有機會去觀賞。直到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才有機會去了一趟菏澤。
大概是觀花的心情迫切,我們是輕裝簡從。本來開三個小時的車,不巧的是,天下起了小雨,又因為走錯了路,竟用了四個多小時才到菏澤。
六點多鐘我們到了菏澤,天色漸黑,先吃飯,后住宿。
進了招待所,主人非常熱情,端上了自助餐。沒有想到服務員上的第一道盤子,不是飯菜而是一盤子牡丹花瓣。大家一起圍觀桌子上五顏六色的花瓣來,面對各色的花瓣,有藍色、白色、紅色、黃色、綠色、墨色,在燈光下,各色花瓣色彩自然協調,是那么淡淡的、淺淺的、柔和的,白中有紅,紅中有黃,蘭中有白,墨里透紫。就在大家聚精會神觀賞時,主人卻拿起筷子,夾了花瓣,連聲說,這是食品,先賞后吃。大家這才恍然大悟,于是紛紛拿起了筷子,夾著花瓣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我們一邊吃,一邊細細品味,很爽口,爵起來滿口花香。
吃著牡丹,我們興趣盎然詢問起牡丹有關家事來。菏澤的牡丹與洛陽的牡丹有什么不同,主人告訴我們,牡丹起于隋唐,盛于明清,從歷史的角度看,洛陽牡丹成名于唐朝,菏澤的牡丹成名于明朝。從發展的路子看,洛陽牡丹是觀賞型、園林型、盆景型。它主要是生長在公園里,在家庭的院子里,人們的桌案之上。它美化環境,供人們欣賞。
菏澤的牡丹是經濟型,田園型,大眾化,如今它已經成為發展經濟的一條產業鏈條。它不僅用來供人們欣賞,而且更多的是深加工成為商品,如牡丹點心、牡丹飲料、牡丹香料、牡丹精油、牡丹糕、牡丹酒等等。牡丹樹根還是名貴的中藥——丹皮。丹皮以曹州(菏澤以前的稱謂)最佳。
聽了主人的介紹,我們饒有興趣地吃了一頓簡單而又別開生面的晚餐——花宴。
第二天早晨,我們來到了久負盛名的曹州牡丹園。正巧是第22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20日、21日是今年牡丹節開幕后的第一個周末。曹州牡丹園每天四萬多游客觀花,園內園外是人山人海,游客摩肩接踵。
大概是經過一個下午輕風細雨的清洗,曹州牡丹園格外清爽,微風吹來,有點微微涼意,可是給人有一種非常愉悅的感覺。這是一個萬里無云,風清氣爽的早晨。進了公園,道路整潔,碧草蔥蘢,鮮花怒放,風中帶著牡丹花的香味兒,散發到公園每個角落,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沒有走多遠,迎面就是十九個大大圓圓的牡丹花園。先是按牡丹花的顏色排列了九個花園。原來牡丹花一共有九種顏色,即黃色、紅色、白色、粉色、豆綠色、黑色、藍色、紫色、復色(一朵花有兩種一是顏色)。在這些花色中,以黃色最為貴,因為只有皇家才能享有黃色牡丹。以黑牡丹為珍,因為黑色的花稀少,并且她的花期特短,人們難得一見她的芳容。以紅色最美,因為紅的如血,紅得如陽,紅得艷麗,紅得令人心跳。
牡丹花雖然是九色,但她們的色彩并非單調,而是非常自然和諧,往往是一色為主而帶有其他色彩,或是一個花瓣由淺向深過度。如黃色牡丹,是白色帶黃;黑牡丹,是黑中透紫,黑中帶紅;藍牡丹是藍中泛白,藍中顯粉;紅牡丹,紅中帶黃,紅里露粉。
當你來到白牡丹花園,仿佛那綠色海洋上覆蓋一層雪花?粗呛谀档@,朵朵牡丹就像是一個圓形的鳥巢,微風吹了,左右搖擺著,那里是鳥兒的搖籃,是生命的誕生處?粗嵌饲f的黃牡丹,猶如盤踞在枝頭的一個個嫻雅的雪球。再看那藍牡丹園,更像漂浮著朵朵彩云。
緊接著九色牡丹園,就是按照牡丹花型建立的十個圓形花園。原來牡丹的花型共有十種類型,如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玉環型、托掛型等。各種花型造型各異,各有特色。各有韻味。各種類型的花朵,猶如各種美女的舞姿,無不閃亮登場,展現自己的風采。
走進牡丹花,仔細觀賞了各種優美造型的牡丹花,還發現雨后的牡丹花的綠葉也非常特別,每枝子有三片葉子,每片葉子都是三個角,并且菱角分明,像古時的兵器。人們常說紅花雖美,需綠葉扶持,我倒以為,牡丹雖美,需綠葉呵護。綠葉和花朵剛柔的結合是那么的和諧。因為雨后的原因,牡丹花和葉子一塵不染,并且片片葉尖頂著一顆水珠,如同透明的珍珠,更為牡丹增添光彩。
主人告訴我們菏澤的牡丹不僅九色十型,而且還有1237品種。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來不及仔細觀賞,來不及慢慢品味,來不及仔細琢磨,便隨著主人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牡丹園,到了“國花門”留了影,就大步流星進了“國花館”,當我們看到那些獲獎的牡丹花彩照,立刻就被這些朵朵怒放的鮮花所感染,所震撼,所吸引,情不由己得覺得身心輕松,愉悅氣爽。你看那“向陽紅”紅的像太陽;“金星雪浪”就是朵朵雪花飛舞;那“百花爭春”,那“百花爭艷”,那“名品薈萃”,那“錦上添花”,猶如美女群舞,人人爭艷斗奇;仿佛兒童的笑臉,張張天真爛漫,煞是令人喜愛,令人神往,令人頓生愛慕之心。
出了牡丹園,坐在車子上,我還沉浸在那花的海洋之中,腦海里還一直在留念牡丹,思考牡丹。
牡丹以她大度、張揚、雍容的花容,贏得了人們的愛慕,也被人們贊譽為國花。她成為榮華富貴的象征,她常常被人們擺放在最顯要的地方,或放在案頭,或放在客廳,或放在庭院,或置陽臺,供人們觀賞。古時,因為她的嬌貴,更多的只是達官富貴之家的貢品。直到今天牡丹才平民花,才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才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廣大平民百姓觀賞品。
鮮花歷來只是消費品,如今菏澤的牡丹竟成為一條發展經濟的鏈條。主人充滿信心地說,現在菏澤種植牡丹達四十多萬畝,到2020年,將達到200萬畝。誰能想到牡丹不僅為人們提供精神的享受,而且也能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這應歸功于時代的進步,歸功于菏澤人的勤勞。
賞牡丹隨筆7
涂春梅,字茜之,1966年生,河北省張家口市人,F任中國書畫協會理事,中國當代書畫院特邀畫家,中華書畫家協會副主任,陜西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剪紙研究室主任,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一級美術師,現執行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書院“鳳藝軒”主人等。涂春梅老師擅長中國花鳥畫,以其獨具個性風格的現代彩墨寫意牡丹畫步入畫壇,成為近年來頗受學術界關注的實力派畫家。
筆者有幸欣賞到涂春梅老師的巨幅牡丹作品《花開富貴圖》,此副畫作上的牡丹爭奇斗艷,懾人心魄;明艷如朝霞,和暢如清風,華彩樂章般令人迷醉,令人遐思遄飛。細細品讀不難發現,畫面上那動與靜、剛與柔、拙與逸、濃與淡、輕與重、繁與簡、疏與密、遠與近、虛與實、似與不似、有限與無限,看似對立的東西,在畫家的筆下都極其巧妙地統一起來,無論是一瓣花、一片葉、一絲蕊、一顆芽、一株蕾、都各有各的靈性,各有各的神韻,觸手可及,呼之欲出,洋溢著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力。
牡丹始于魏晉而盛于盛唐,經千年不衰的繁茂,昭示著泱泱華夏吉祥的昌隆,它四季蔥蘢開放,顯現著時逢盛世、國泰民安。牡丹聚天地靈氣,日月之秀色,萬卉之姿韻。自詩人李正封“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佳句問世后,牡丹就贏得“國色天香”之美譽。劉禹錫有詩為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中國詩詞協會副主席胡韻在《國花禮贊》里也曾這樣寫過“百花叢中鮮艷首,天香國里壯觀最;絕代西子眾芳丹,花開奇驚洛陽城”。牡丹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及桀驁不順、不畏強權的象征,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無不對牡丹倍加贊美,并賦予其深邃的內涵。無數丹青高手無不為牡丹傳神寫照,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歷代專攻牡丹的畫家多如繁星,大家輩出,且手法風格各異,故有“牡丹好畫出新難”的說法。涂春梅老師的作品,綜諸家之長,革舊創新,自成一家。她以率直達觀的人生態度,使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融于作品之中。不做作,作品極盡艷麗繁華之能事,一派陽光燦爛生機盎然,讓人體味到有一種積極向上、朝氣勃發的生命力,如一曲曲生命舞出的清麗樂章,從而感染著欣賞者。以其灑脫與坦蕩,使她的作品具備了一種自然、健康、親切的藝術風格。為使作品筆意豐富、面貌新異,她把西畫中的色彩觀念、布局方法和中國畫傳統技法融合在一起,來豐富和充實牡丹的層次和空間,用極富滲透力的筆墨描繪牡丹靈美的花型、濃郁的盛葉、勁健的枝干,使之渾厚華滋、美好和諧。畫面或絢麗璀璨、或清新明快、或富貴神秘、或激烈奔放、或恬淡細潤、或婀娜多姿,色彩亮麗處生動怡人,縱深處神秘、幽邃,水彰墨化,彩墨交融,虛實相生,抽象與具象和諧統一,顯現了極強的感召力。
涂春梅老師采用重彩和寫意手法,善用冷色與暖色對比,強化牡丹的整體感,突出表現牡丹的形態美。既注重意境、情感和質感的表現,又追求沉著中的華美和斑斕。她那美倫的作品散淡清新、意趣豐幽、意境深遠。一派陽光燦爛生機盎然,讓人體味到一種積極向上,朝氣勃發的生命活力,如一曲用生命歡歌出的清麗樂意,感染著觀者。傳達給人們的是一種欣欣向榮的精神感召和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既可見牡丹的靈性和華美,又不其工致與力度,而且還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牡丹的富貴和倔強的個性特色,又注重意境又重視造型,其意境是典雅和夢幻的,造型則是十分的美妙,猶如伸手可摘一般。牡丹在她的筆下萬狀皆絕,赤如日,白如雪,暗香浮動,生機盎然,傾白花之光英,奪珠樹之鮮輝,氣質不同凡卉,其雍容華貴之態,儼然花君子之相,她的作品充溢著藝術的靈性,傳達出主體情感對自然與生活的詩情感受。令觀賞者為之嘆服。
涂春梅老師筆耕不輟,繪畫意境也在不斷開拓,我相信她日后的筆耕一定會呈現出更多的精彩!本是國色天香、天生麗質、花中之王的牡丹,在她未來的神來之筆下將會盛開得更加絢麗、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