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雹災害及其防御措施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冰雹災害及其防御措施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措施的重要性,措施是管理學的名詞,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你所接觸過的措施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冰雹災害及其防御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冰雹災害的防御措施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天氣雷達、衛星云圖接收、計算機和通信傳輸等先進設備在氣象業務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能力。當地氣象臺(站)發現冰雹天氣,立即向可能影響的氣象臺、站通報。各級氣象部門將現代化的氣象科學技術與長期積累的預報經驗相結合,綜合預報冰雹的發生、發展、強度、范圍及危害,使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為了盡可能提早將冰雹預警信息傳送到各級政府領導和群眾中去,各級氣象部門通過各地電臺、電視臺、電話、微機服務終端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系統等媒體發布“警報”“緊急警報”,使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減輕了災害損失,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冰雹災害的防治
我國是世界上人工防雹較早的國家之一。由于我國雹災嚴重,所以防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目前,已有許多省建立了長期試驗點,并進行了嚴謹的試驗,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開展人工防雹,使其向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達到減輕災害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①用火箭、高炮或飛機直接把碘化銀、碘化鉛、干冰等催化劑送到云里去;
②在地面上把碘化銀、碘化鉛、干冰等催化劑在積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氣里,讓這些物質在雹云里起雹胚作用,使雹胚增多,冰雹變小;
③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飛機上對雹云放火箭、投炸彈,以破壞對雹云的水分輸送;
④用火箭、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結核,使云形成降水,以減少云中的水分;在冷云部分撒冰核,以抑制雹胚增長。
農業防雹措施
常用方法有:
①在多雹地帶,種植牧草和樹木,增加森林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云條件,達到減少雹災目的;
②增種抗雹和恢復能力強的農作物;
③成熟的作物及時搶收;
④多雹災地區降雹季節,農民下地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如竹籃、柳條筐等,以減少人身傷亡。
冰雹災害的形成過程
冰雹產生于雷雨云中, 雷雨云又是怎樣形成的?在夏季晴天,地面受熱,貼近地面一層空氣溫度升高,空氣受熱體積膨脹變輕、上升,形成上升氣流,它空出的位置就由周圍的冷空氣補充,形成熱力對流, 受熱的空氣和地面蒸發的水蒸氣慢慢升高,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一團干空氣平均上升1O0米溫度下降l度, 當升到一定高度, 空氣中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懸浮在空中,就是我們看到的云彩。云底部扁平頂部隆起像饅頭叫積云,如果空氣中水蒸氣很多,上升氣流強,積云越長越大,頂部不斷向上聳起,像山峰或菜花狀,是濃積云。濃積云再向上發展頂部溫度低于0度,云中的小水珠一部分結成小冰粒或小雪花,另一部分水珠雖然溫度低于0度,但仍未凍結形成過冷卻水珠,云再向高空發展溫度更低,過冷卻水珠也凍了起來,這時云的上部幾乎都是由冰粒和雪花組成, 中部有小冰粒和小雪花組成,底層由小水珠組成,云彩的垂直厚度達6公里以上,云中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都很強,看到云彩里上下翻滾的很厲害, 由于劇烈的上下運動,云中的水珠、冰粒、雪花互相摩擦升電,產生雷電現象,這樣的 云彩就是雷雨云,氣象上叫積雨云。
山脈的阻擋和冷空氣入侵把原來的暖濕空氣急劇抬升,也形成積云和積雨云,冰雹就是產生在特別旺盛的雷雨云中,當雷雨云發展到零度線以上時,一些較大的過卻水珠凍結成冰粒,連同上升氣流被帶到高空,和云中的冷卻水珠、冰雪花互相碰撞合并不斷增大, 由于高空溫度很低(一20—30度)使它粘附的水珠、冰 粒迅速凍結在一起,原來停留在空隙的空氣未跑出, 形成一個白色不透明的冰核,是雹心,冰雹由雹心逐漸增大而成。形成的雹心被強烈的上升氣流托住, 當上升氣流減弱或遇到云中有規則的下沉氣流時,雹心因其本身的重量下落,下落過程中又和許多過冷卻水珠、冰粒、雪花碰撞合并,體積越來越大,當下落到零度線以下時,溫度越來越高,其表層開始融化并吸附更多的水珠,當它再度遇到強烈的上升氣流時,又被帶到高空,表面溫度逐漸降低慢慢的凍起來,雹心又形成一層透明的冰殼,反復上下運動多次,越滾越大形成一個明暗相間的大冰球。[當重量增大上升氣流托不住時,掉到地面上來,就是冰雹。
中國冰雹災害的地理分布規律
冰雹活動不僅與天氣系統有關,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響也很大。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貌差異也很大,而且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氣環流也變得復雜了。因此,我國冰雹天氣波及范圍大,冰雹災害地域廣。根據有關資料對中國冰雹災害的空間格局進行對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認識。
(1)雹災波及范圍廣。雖然冰雹災害是一個小尺度的災害事件,但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冰雹災害,幾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災的記錄,受災的縣數接近全國縣數的一半,這充分說明了冰雹災害的分布相當廣泛。
(2)冰雹災害分布的離散性強。大多數降雹落點為個別縣、區。
(3)冰雹災害分布的局地性明顯。冰雹災害多發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別是青藏高原以東的山前地段和農業區域,這與冰雹災害形成的條件密切相關。
(4)中國冰雹災害的總體分布格局是中東部多,西部少,空間分布呈現一區域、兩條帶、七個中心的格局(圖3)。其中一區域是指包括我國長江以北、燕山一線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是中國雹災的多發區;兩帶指中國第一級階梯外緣雹災多發帶(特別是以東地區)和第二級階梯東緣及以東地區雹災多發帶,是中國多雹災帶;七個中心指散布在兩個多雹帶中的若干雹災多發中心:東北高值區、華北高值區、鄂豫高值區、南嶺高值區、川東鄂西湘西高值區、甘青東高值區、喀什阿克蘇高值區。
冰雹有哪些危害
每年的4-6月是我國的降雹盛期,這一時段也是我國發生冰雹災害次數較多的時期。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雖出現的范圍小、時間短,但來勢猛、強度大,并常常伴隨著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陣發性災害性天氣。冰雹每年都給我國農林、通訊、建筑等行業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雹災發生時,會把車玻璃砸裂,車身甚至都會被砸出坑。而人在沒有遮蔽物的情況下,被超過5厘米的冰雹不間斷的打擊頭部,就會導致昏迷,如不及時就醫,則會造成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冰雹對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冰雹從高空急速落下,沖擊力大,再加上猛烈的暴風雨,使其摧毀力得到加強,經常讓農民猝不及防。直徑較大的冰雹會給正在開花結果的果樹、蔬菜等農作物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造成糧田的顆粒無收,直接影響到對城市的瓜果蔬菜供應。雹災的發生,常年使豐收在望的農作物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案例:2008年,夏縣三鄉鎮連續遭受兩場冰雹襲擊,蘋果、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嚴重受到影響。兩次受災面積達到1000多畝,造成的直接損失超過100萬元。
冰雹災害的預防措施
1、提前預報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氣象局大大的提高了對冰雹活動的跟蹤監測能力。準確的冰雹預報,對于在降雹前積極采取防護措施有重要意義。當氣象臺、站發現冰雹天氣時,應立即向網絡、媒體、電視臺發布預警消息,讓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避免或減輕災害損失。
2、人工防治
開展人工防雹,從而減輕雹災。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①用高炮、飛機或火箭直接把干冰、碘化鉛、碘化銀等催化劑送到云里去;
②在地面上向雹云放火箭打高炮,或在飛機上對雹云投炸彈或放火箭,以此破壞對雹云的水分輸送;
③在地面上把干冰、碘化銀等催化劑在積雨云形成以前送到自由大氣里,這樣的做法會增加雹胚數量,從而使冰雹變小;
④用高炮向暖云部分撒凝結核,以此來減少云中的水分。或者也可以在冷云部分撒冰核,這樣做客抑制雹胚增長。
3、日常生活如何防雹
了解天氣變化趨勢,注意收聽收看當地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雹措施。民間故有“早晨露水重,后響冰雹猛”的說法,出現這種天氣時,最好留在家中,盡量避免外出。在室外,當冰雹來臨時,要迅速躲進樓房、頂棚等能夠避雹的安全場所,防止冰雹的襲擊。如在空曠的地方,應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護頭部,并盡快轉移到能夠避險的地方。
4、在農業方面如何防雹
①冰雹多發的地帶應多種植牧草和樹木,以此增加森林面積,從而改善地貌環境;
②增種抗雹和恢復能力強的農作物,成熟的作物要及時搶收;
③每到降雹季節,雹災頻發地區的農民下地應隨身攜帶竹籃、柳條筐等防雹工具,以避免造成人身傷亡。
【冰雹災害及其防御措施】相關文章:
冰雹災害及其防御措施12-09
自然災害防御措施12-09
我國氣象災害防御措施12-09
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05-11
冰雹災害的防治措施12-09
冰雹災害補救措施12-09
玉米冰雹災害補救措施12-09
冰雹災害自然災害12-09
冰雹災害的分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