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蘆葦抒情散文
(一)又見蘆葦
沂河之濱,夕陽欲下,漫步而行,有風吹過,那一片片的蘆葦隨風而動,忽現一片片濕地,展開一片開闊的水面。不由讓我想起故鄉的蘆葦,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浮現眼前,仍那么安靜,那么恬淡。
讀友所拍照片,沂河蘆葦甚是可愛,突然萌動游看的念頭,想那如煙如雨的蘆葦叢中,有著一個極其夢幻的輪廓,由風吹橫斜的蘆葦和那夕陽下的湖面主宰的濕地之冬,一定勾畫出一幅唯美的畫面。果不其然,我看到了,蘆蕩浮搖,與夕陽、晚霞渾然一體,蔚為壯觀。這分明是嚴寒里的一份春天,似回到了那與我兒時相伴的蘆葦叢中,多了一份溫暖和童趣。
我的家鄉在蒼山鄉的農村,村頭有一條小河,河邊便是蘆葦,很大很大一片,兒時的伙伴常常在放學后結伴而行,去尋找童年的樂趣。看到蘆葦搖曳時,似乎是在審視著我那美好的未來,曾經的綠色讓我心醉,可那一浪又一浪的綠色里,卻藏不住青澀的童年。夏天遠遠望去,蘆葦碧波蕩漾,枝干綠色枝頭白色,很有層次感,那是一片蘆葦的海洋,兒時的我似乎從未走出蘆葦蕩的包圍。要說印象深刻的,當數蘆葦根,放在嘴里嚼嚼,舌頭生出甜津。
初冬時分,蘆葦在寒風中搖曳,顯得楚楚動人。蘆葦是可以作為冬天的暖爐,葦葉是做飯取暖的燃料,蘆花可以編成過冬的棉鞋,蘆葦還可以編成葦席、蘆帽,圓滑結實的葦桿還是家鄉建房造屋的重要材料,至今我老家的屋頂上還用著葦桿編成的“網笆”,安然無恙地蓋在房頂上了。嚴寒中將蘆花掌在手中,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讓我在寒冷的冬天,體會到春一般的暖意,真是那么神奇,溫暖的塞滿了我的童年。可是我回過頭來想想,正是由于很多像蘆葦這類“朋友”的幫襯下,我的成長歷程才顯得愈加充盈。多年來,我離開家鄉去求學、然后工作、定居城市,雖然蘆葦從我的生活中已慢慢走遠,但它卻一直在我心中。
方文山在《愛過你》中寫到:蘆葦也只能在冬季,白茫茫的美麗。我是有幸知道的,如果你沒有見過,可以去沂河岸邊去尋找他的足跡了。蘆葦花并不如其他的花兒一樣艷麗,但你放眼望去,那一簇簇,一叢叢地,立在枝頭,也煞是好看。有風的時候,那絮絮飄飛起來,你的目光也會隨它們飛起來。
冬日河水緩緩地流淌,帶著寒意的風掠過臉頰。在沂河這靜謐的嚴寒里,風中的它該是最美的,因為,他帶給我的是心靈的追憶,堤壩上偶有飛過的小鳥,悠閑的神情感染了我,忽然感覺自己和飛鳥一樣,擁有了一雙飛翔的翅膀,有了與天空、湖水和諧共舞的情懷。不是嗎?孕育的春,盛開的夏,嫻熟的秋,含蓄的冬,都不慌不忙的周而復始。只是在這風韻的冬日,它已全部包容。這是一個生命的過程,是一段生活地歷程,是一種心情的感悟,需用心去閱讀和領悟它的靈性。舉目遠望,城市、高樓、樹木都沉浸在風動的蘆葦中,成為蘆葦的背影,若隱若現。不經意間,已經走近蘆葦。蘆花在嚴寒中悅然開放,手舞足蹈地在初冬的余暉中歡暢,成為蕭瑟冬季里一處獨到的亮麗風景。瞧它,已經深入到了湖邊,看去,水面上罩著薄薄的煙霧,吹著微風,風搖著霧氣,煙云隨著風,時而飄起,時而垂下,時而分開,時而聚集,宛若漂亮的仙子在仙樂的伴奏下偏偏起舞,衣帶飄飄,舞步盈盈……夜色漸漸濃了,月亮漸漸的升高了,遠處的樹影,水中的倒影,開始漸漸模糊起來。夜色把美麗的蘆葦包圍,夜風低低的絮語,與靜靜的水聲,彈奏入眠曲,輕攏著蘆葦入夢,葦似碧玉,透著醉人的清澈,沉醉著夜的幽靜……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過:“人是一枝會思想的蘆葦”。人是孱弱的,生命孱弱如蘆葦,不知哪一陣風將它吹折,就像一根蘆葦,但人又是堅強的,從柔弱中煥發出無窮韌性,那種連自己都有可能意識不到的堅韌,陪伴著我們一路向前。我想借用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一句話來形象蘆葦,那就是“心如巨石,風吹不動”,因為他的生命堅忍不拔。
佛家編撰的'《雜阿含經》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讓人看后難忘:“譬如三蘆立于空地,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豎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這段文字道出了生長于惡劣環境中的蘆葦可以不倒的真諦:展轉相依而得豎立,展轉相依而得生長。在我們的生活社會環境中,我們同樣需要與同伴、同窗、同事、同胞、同類的“展轉相依而得豎立”。當我們心中慈悲的力量擴張時,善的能量就會越來來越充足,最終讓我們生活在純潔與快樂之中。蘆葦是渺小的,它卻有著偉大的品性,它的品行始終不改,展轉相依而得生長。天空里的星光倒影在水面上,偶有招手,我想那分別在與蘆葦相約,迎接明天的朝陽。經歷春的孕育,夏的洗禮,秋的成熟、冬的考驗,我想蘆葦的美同樣在冬季。此時,我的心情豁然開朗……
(二)雨中登西山
周日會有一場大雨,本來是應該呆在家里的,女兒提起想逛逛人民公園的西山,我想風雨中的公園定會有別致的風景,風雨抵擋不住前行的腳步,我們全家便每人一把雨傘前往公園,著實感受到了平日的不同。
臨沂市人民公園位于臨沂市銀雀山路東段,與沂河毗鄰,西山只是公園的一處至高點,山頂約有100平方米大小。人民公園我是去過幾次的,不管是春天的踏春尋覓,夏天的消暑游泳,還是秋天的盡看色彩。
來到公園的北門,東側景觀墻上鐫刻的“臨沂人民公園”6個字由臨沂著名書法家錢守寬先生題寫,鮮艷的巨型音符做成的圍墻將院內樹木映襯得郁郁蔥蔥,門前的燈柱下雕刻著不同的樂器。進入大門,在全長110米的景觀道中軸線上,自北向南按年代順序依次雕刻了巴赫、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柴科夫斯基、冼星海、聶耳等中外音樂名家的頭像。景觀道的兩側各設置了9棵景觀燈具小品,表面雕刻的是臨沂市地方民歌《沂蒙山小調》的曲譜,景觀燈柱與地雕相結合,形成了縱深感強烈的入口形象,如臨樂海,仿佛跨越時空與諸位音樂名家共赴一場音樂盛宴。
走到景觀道的盡頭就是金雀廣場了。金雀廣場呈圓形,由中心花壇、五線譜鋪裝、薩克斯噴水雕塑小品、浮雕柱、親水木平臺等景觀小品組成。五線譜鋪裝共有8組,采用不同色調的石材組合而成五線譜的代表性符號;薩克斯噴水雕塑小品巧妙地把管口作為出水口,使音樂與水相得益彰。在5個浮雕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柱子上的表面雕刻了5幅不同的仕女奏樂圖,著中國傳統服裝的5位仕女正分別演奏簫、笛、月琴、琵琶、古箏等中國傳統樂器。此處設置了親水木平臺,既可觀景,又可沿階而下戲水游樂。此時,小池中的荷花已經盛開,在雨水的敲打下,微微顫動,好像是在告訴我們,夏天已經來了。
我們沿石路向西山方向走去,登山的小路兩側分別布設了一些鵝卵石,雨水也有自己的選擇,沿著石路順勢而下,形成流水擊石的自然景觀,潺潺流水、纏纏綿綿、悄悄潤物。微雨飄在臉上的感覺有如微風拂過,這樣的天氣,漫步初夏的公園真是一件極美妙的事。
因為雨天,人民公園的游人極少,走在公園里,感受不到往日的喧鬧,整個公園顯得寧靜、清幽。晴日里人民公園的景色是非常絢麗的,而此時的人民公園象是籠罩了一層輕紗,所有的豐華、美盛盡在薄霧之中,多了一些空濛、迷離之美。
不知不覺來到了木橋臺階,這是從北面登西山的必經之路。登上臺階,沿線的各種花草樹木盡在眼前,有青翠的槐樹、圣潔幽香的玉蘭花、醉人眼眸的石榴花、細密的紅葉……映入眼簾的嫣紅、碧綠、姹紫、鵝黃在雨珠的映射下分外的晶瑩、清透、唯美。看去,那些豐滿的小綠葉上,小水珠兒正在輕盈的跳著歡快的舞蹈,水珠與花、與草、與樹、與葉演奏出一曲美妙的樂曲。
看到熟悉的槐樹葉,我想起了兒時的游戲,我便和女兒提議一起做游戲,那是我兒時和伙伴們在春夏季節經常玩耍的游戲。我摘取了三串槐樹葉,將其中一串的樹葉去掉,用手把槐樹葉遮蓋,讓女兒先抽,真巧,女兒抽到了那串沒有樹葉的,女兒顯然不高興,說這個游戲不好玩,雖然我給她講述事情的道理,似乎讓她有了一點點感悟,但是如何客觀的對待類似的情況,我想或許時間會讓她更加明白。
抬頭之間,西山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便加快了前進的腳步。站在西山山頂入口處有一位打著帶有“寶悅電動自行車”字樣雨傘的女子,瞧去,這位女子在清秀中透著心思,顯然她等待的不是我們,但是卻為西山增添了一份氣息,想必,這女子也是懷著對雨的期盼來到了這里。
登上西山,引來女兒的一聲歡呼聲,想必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風景,找到了生活中不一樣的境界,找到了雨中不一樣的西山。站在西山,突然之間,感覺雨量增大了一些,風兒也加足了勁的吹,顯然女兒的力量是抵擋不住這風雨的,雨傘幾次被風兒吹翻。站在這里,我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來,突然有“登蒙山而小沂蒙,登西山而小沂河”之感。
站在西山東側,向下是步行的石階,最下面是一片池塘。放眼遠遠望去,沂河風光盡收眼底,北湖心島清晰可見,在這風雨交加的時刻,沂河和公園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山水和諧的風景之作,如果有畫家選此處妙筆生花,必會創作一幅絕好的城市美景。
在西山上欣賞了美景,自然要下山再看看池塘了。沿東側路線下山,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雨珠、風聲、鳥語、花香,好不愜意。因為幽靜,平時感受不到的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此時卻在耳邊此起彼伏。因為有樹木的遮擋,雨量感覺不大,但是從樹上往下滴的水珠的聲音清晰可聞,敲打在我的雨傘上。
沿路看到一處空地,幾棵大樹高聳入云,看到一塊牌子,我便讓女兒辨認上面的內容,五歲的女兒輕松的讀出“武當拳劍、養生太極”這八個字,讓她給我們解釋含義時,她說,這是打拳的地方。想來,往日豐富的生活經歷,對于孩子來說,定能為她快樂的成長帶來活力。這雨中登山,或許也會為她快樂的童年增加一份記憶。
下山后頻臨公園南門處,一排涼亭便呈現在眼前,走進涼亭,女兒告訴我掛在涼亭上空的那古色燈籠上的三個字是繁體字,叫“順風塘”,看著這三個字,讓我陷入沉思。我想,掌握知識也是一種力量,人生或許就是如此,期待可以生活順風,生命順風,這需要一種智慧。孩子與我們親風雨、賞美景、探古今,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穿過順風塘,一片池塘便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池塘邊成排的楊柳,蔥郁的水蒲,鮮艷的荷花,好一處幽靜的天地。忽然,兩只小鳥悄然落到不遠處的一塊石頭上,我便喚女兒瞧看,想必這鳥兒也是前來感受這風雨的洗禮,或許我們的交談聲打擾了它們,兩只鳥兒相伴飛去。此處荷花開的歡暢,多處盛開的荷花襯托出風雨中公園的美麗,順風塘前的荷花看的夠親近,那二十多朵荷花,多是紅花,只是兩朵是白花,但是花蕊都是黃色的,細心的人才能看的貼切。一陣微風拂過,看到西山遇到的那個女子正靜靜地坐在順風塘的涼亭里,此情此景,想必這小女子的腳步也舍不得離開。我以最慢的節奏去觀賞、感受公園的安逸,心情卻很輕快。
雨中漫步公園,有微雨輕觸肌膚,有微風輕揚裙角,有花香留在發梢,心情濕潤、輕快、沉醉,此時,仿佛塵世的喧囂、煩擾已經和我沒有了任何的關系。站在池塘旁邊的小橋之上,看著潺潺水流、魚行穿游,會有一種小橋流水、留連忘返的感覺。
走出公園時,才發現雨水已經打濕了我的整個褲腿。想來,我人生就正如這風雨歷程,感受著生命的珍貴和精彩一定可以忽略褲角那雨水的潮濕。
【又見蘆葦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2.又見花開抒情散文
8.玻璃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