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3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簡單區分小雞、公雞和母雞的外形特征。
2.了解雞的生活習性。
3.培養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小雞的一家
2.ppt課件:小雞是怎么出生的
3.聲音:公雞打鳴,小雞叫,母雞咕咕叫。
活動過程
1.聽辨游戲:這是誰的'聲音?
播放聲音:公雞打鳴,小雞叫聲,母雞咕咕叫聲。
讓幼兒聽聲音分辨是誰在叫。
2. 認識小雞。
(1)課件演示2
(2)鼓勵幼兒看一看小雞的眼睛在哪里呢?
讓幼兒知道:小雞的耳朵,在眼睛后面有兩個小洞,
被羽毛蓋住了,是雞聽覺器官的開口。
(3)找一找小雞的耳朵、鼻子在哪里?身上的毛看上去怎樣呀?
學一學小雞的叫聲。
3.比較公雞和母雞的不同之處
(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
小結:公雞和母雞一樣的是他們都有翅膀、兩條腿、雞冠,
不一樣的是公雞的羽毛比母雞的羽毛漂亮。
公雞頭上有高高的雞冠,每天早晨打鳴,而母雞的雞冠比公雞的雞冠小,
會咕咕叫,會下蛋。
4.討論:小雞是怎么出生的?
課件演示:小雞是怎么出生的
母雞生下的蛋經過一定時間的孵化就變成小雞了
(幫助幼兒理解小雞一家的關系)。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 篇2
設計者:吉林七班胡翠翠
單 位:長春市綠園區同心幼兒園
一、活動名稱:會動的小雨滴
二、活動領域:藝術
三、活動班級:小班
四、指導老師:胡翠翠
五、活動目標:
1.學習體會滴管繪畫的美術形式和樂趣
2.體驗幫助別人后的快樂情感
六、教學重點:滴管繪畫的方法
七、教學難點:滴管繪畫的方法
八、設計思路:根據《發展指南》五——藝術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活動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根據小班的幼兒年齡段,喜歡感受和發現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對動感的'顏色和鮮艷的物品感興趣,以此設計了會動的小雨滴,提供豐富的便于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適宜的表現方式進行模仿或創作,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
九、活動準備:調制好的各色顏料、貼有花、草、云朵的畫紙若干、滴管若干、盒子若干
十、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5分)
故事導入:太陽公公照得小花、小草熱烘烘的,都沒有了往日的精神頭兒。小花、小草齊聲喊著:“ 我渴,我渴,好渴啊!”太陽公公說:“別急,別急,我請來了云姐姐幫忙,她帶來了許多小雨滴給你們。”頑皮的小雨滴一個接一個地從云朵里跳出來,好像各種好喝的果汁一樣,一點一點地流進小花、小草的身體里。小花、小草又開始開心地、歡快地唱著歌兒了。
教師用滴管繪畫演示,拿起畫紙的上面兩角,使小雨滴一點一點流進小花、小草的身體里,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活動主題《會動的小雨滴》。
(二)活動安排(12分)
1.認識繪畫工具——滴管
認識滴管工具,使幼兒知道除了畫筆以外,還有很多繪畫工具和形式,產生的效果也是各有特色的。
2.掌握滴管的使用方法
給每位幼兒發一支滴管,請幼兒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滴管的氣囊部位,將里面氣體捏出去一部分,然后將吸口伸進顏料中,輕輕松開氣囊,這樣顏料就被吸進滴管里去了。(教師規范并放慢示范動作,并對個別氣囊沒有捏出氣體的幼兒進行指導。)
3.幼兒作畫,教師給予適當指導。
⑴利用廢舊的橡皮泥盒子盛裝各色調制好的顏料,請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顏色作畫。(要求幼兒取顏料時候,一個一個地進行取用。)
⑵播放音樂,營造輕松愉快的作畫氛圍,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藝術感受。 ⑶請幼兒在貼有小花、小草和云朵的畫紙上,用滴管自由地滴上顏色。當幼兒將各色顏料都在畫紙上滴好時,和教師一起捏住畫紙的上面兩角,將畫紙輕輕地、慢慢地立起來,(一定要強調動作的輕和慢)就會發現小雨滴從云朵里緩緩地流進小花、小草的身體里面去,感知真實的小雨滴就是這樣從天而落的。
(三)活動結束(1分)
小花、小草得到了小朋友們的幫助,喝到了你們做的“果汁”,他們又開心地唱起了歌兒。(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十一、活動延伸:(2分)
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如果你們是小花、小草,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你會對幫助你們的人說些什么話呢?(體會被別人幫助的感恩心情)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號
2.故事磁帶。
設計思路:
孩子逐步脫離依戀物,慢慢的融入新的集體是需要培養其獨立性的,所以我們以故事的方式來打動孩子,讓故事中人物所發生的事件對孩子產生影響。
活動重點或難點:
通過故事,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正確的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和改掉依戀物的壞習慣。
活動指導:
1.認識阿文
教師出示掛圖。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阿文上幼兒園前,很喜歡一條小毯子,到哪兒都帶著它。可是現在上幼兒園了,帶著這么大的毯子行嗎?
2.聽聽阿文的故事
教師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帶著毯子干什么?她喜歡這塊毯子嗎?
后來阿文放下毯子了嗎?
3.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
你們是不是像阿文一樣也有一件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常常用它干什么?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里?
我們小朋友比阿文還能干!每天早上高高興興地和好朋友再見,到幼兒園學本領,和小朋友做游戲,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錯。
活動延伸:孩子們圍成圓圈,一起來討論說說自己喜歡的.什么東西?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里?
效果分析:孩子之間的獨立性及適應能力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了思考。有很多的孩子的一些回答讓我發現小班的孩子也慢慢的有了一種自我反饋的能力。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3篇05-12
精選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四篇05-12
精選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4篇05-12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四篇05-12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4篇05-12
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三篇05-12
【精選】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四篇05-12
精選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三篇05-12
【精選】幼兒園幼兒教學方案設計3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