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學》復習試題及答案
管理會計學是指在當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管理會計學》復習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管理會計學》復習試題及答案(一)
一、填空題(共4小題,每題3分,共計12分)
1、某企業利用高低點法進行成本性態分析,在已知的八期歷史資料中,四月份的產量最低,為200件,總成本為9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為65000元,變動成本為23000元,其余為混合成本。七月份產量最高,為300件,總成本為102000元。則該混合成本的總成本的成本性態模型為( )
2、假設某企業只能產銷一種產品,其單位售價為32元,單位變動成本為20元,固定成本總額為22000元,若計劃年度目標利潤為20 000元。則為完成上述目標應實現的銷售額為( )元
3、在不考慮期初存貨的前提下,當生產量( )銷售量時,變動成本制度下的利潤計量結果比完全成本制度下的利潤計量結果要大;
二、單項選擇題(共5小題,每題2分,共計10分)
1、在變動成本法下,其利潤表所提供的中間指標是( )
A、貢獻邊際 B、營業利潤 C、營業毛利 D、期間成本
2、當剩余生產能力無法轉移時,出現下列( )情況時,企業不應該接受追加定貨。
A、定貨價格低于單位完全成本
B、訂貨沖擊原有生產能力
C、追加定貨的邊際貢獻高于減少的正常損失
D、以上都不對
3、在利潤敏感性分析中,如果企業正常盈利,則對利潤影響程度最高的因素是( )
A、單價 B、單位變動成本 C、銷售量 D、固定成本
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是相對的
B、內部轉移價格不可以采用市場價格
C、投資報酬率指標的不足之處是缺乏全局觀念
D、利潤中心可以人為劃分
5、在標準成本制度下,成本差異應定期地轉入( )帳戶中
A、本年利潤 B、生產成本 C、利潤分配 D、制造費用
《管理會計學》復習試題及答案(二)
一、填空題(共3小題,每題4分,共計12分)
1、在不考慮期初存貨的前提下,當生產量( )銷售量時,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計量結果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計量結果要小
2、某公司生產甲乙兩種產品,甲的售價為5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20元/件,銷售比重為40%,乙的售價為6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42元/件,銷售比重為60%。假定該公司的固定成本為21000元,目標利潤為12600元。則該公司的綜合邊際貢獻率為( )、
3、某企業生產A產品需用甲材料。本期購入甲材料3500千克,實際耗用2970千克,其標準用量為3080千克。甲材料實際價格為26、10元/千克,標準價格為26、80元/千克。則甲材料的價格差異為( )元
二、單項選擇題(共5小題,每題2分,共計10分)
1、在零部件自制和外購的決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確定,應當采用的決策方法是( )。
A、相關損益分析法 B、差別損益分析法
C、相關成本分析法 D、成本無差別點法
2、對于任何一個成本中心來說,其責任成本應等于該中心的( )
A、產品成本 B、固定成本之和
C、可控成本之和 D、不可控成本之和
3、全面預算的起點是( )
A、直接材料預算 B、直接人工預算
C、生產預算 D、銷售預算
4、在中間產品存在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下,最理想的內部轉移價格為是( )
A、市場價格減對外的銷售費 B、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格
C、變動成本加固定費轉移價格 D、全部成本轉移價格
5、在標準成本制度下,分析計算各成本項目價格差異的.用量基礎是( )
A 標準產量下的標準用量 B 實際產量下的標準用量
C 標準產量下的實際用量 D 實際產量下的實際用量
三、多項選擇題(錯選、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每小題3分,共15分)
1、按經濟用途對成本進行分類,其結果應包括的成本類型有( )
A、生產成本 B、非生產成本 C、未來成本
D、責任成本 E、可控成本
2、在半成品進一步加工決策中,差量成本的構成項目有( )
A、原有生產能力的維持成本 B、新增專屬固定成本
C、原有生產能力對外出租收入 D、半成品自制成本
E、繼續加工的變動成本
3、計算變動性制造費用的效率差,需要的數據有( )
A、實際工時 B、標準工時
C、實際費用分配率 D、標準費用分配率
4、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成本的可控與不可控是相對的
B 內部轉移價格不可以采用市場價格
C、投資報酬率指標的不足之處是缺乏全局觀念
D、利潤中心可以人為劃分
5、銷售預算可能影響預計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有( )
A、應收賬款 B、貨幣資金
C、存貨 D、未分配利潤
【《管理會計學》復習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