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試題及答案
財政學是以研究國家為主體的財政分配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二級經濟學科,期末考財政學會有哪些題型呢?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財政學期末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財政學期末試題及答案(一)
1、 國家財政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C)發展到一定階段,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
A、社會生產力 B、社會生產關系 C、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2、 中國古代財政收入思想的核心是應根據(C)而行,切不可橫征暴斂、竭澤而漁。
A、 政治力量 B、 軍事力量 C、經濟力量 D、 其他力量
3、 GDP是從最終產品角度反映各生產部門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全社會使用的(C)總量指標。
A、中間產品 B、初級產品 C、最終產品 D、進出口產品
4、 從財政分配的實際內容來考察,財政分配的對象是(B)。
A、全部社會產品 B、部分社會產品 C、全部精神產品 D、部分精神產品
5、 相對于私人產品的特征來說不屬于公共產品特征的是(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非競爭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6、 在市場條件下,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體,國家財政應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C)的作用。
A、主角和主導 B、主角和補充 C、配角和補充 D、配角和主導
7、 調節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的體現是(C)。
A、財政收入的大小 B、財政支出的大小 C、財政收入占GNP或GDP的比重
D、財政支出占GNP或GDP的比重
8、(A)通常也被稱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A、財政支出 B、補貼支出 C、利息支出 D、基本建設支出
9、(B)直接表現為資金的無償的、單方面的轉移。
A、購買性支出 B、轉移性支出 C、預防性支出 D、創造性支出
10、 財政支出過程實質上是一個(D)過程。
A、發放補貼 B、利息支出 C、回籠貨幣 D、資源配置
11、 轉移性支出直接表現為資金的無償的、單方面的轉移。不包括政府部門用于(D)的支出。)
A、補貼、債務利息 B、失業救濟金 C、養老保險 D、基礎設施
12、 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對生產和就業的經濟影響結果是(B)。
A、前者是間接的而后者的影響也是間接的 B、前者是直接的而后者的影響則是間接的
C、前者是間接的而后者的影響則是直接的 D、前者是直接的而后者的影響也是直接的
13、 效益分析中,對于那些有直接經濟效益的支出項目,采用(A)。
A、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B、最低費用選擇法 C、公共勞務收費法 D、零基預算法
14、 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對政府的效益約束的經濟影響結果是(A)。
A、前者較強后者則較弱 B、前者較弱后者也較弱 C、前者較強后者也較強
D、前者較弱后者則較強
15、 我國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下降趨勢的原因不包括(D)。
A、政策性調整 B、管理水平 C、管理體制和統計 D、經濟發展水平
16、 行政管理與國防經費支出都屬于用于( B )。
A、社會消費生產性支出 B、 社會消費非生產性支出 C、個人消費非生產性支出
D、個人消費生產性支出
17 財政投融資是一種政策性投資的特征之一是( C )。
A、無償撥款 B、商業性投融資
C、它是在大力發展商業性投融資的同時構建的新型投資渠道 D、外商直接投資
18 在現階段我國稅收收入占國家政府財政收入的( D )左右。
A、50% B、60% C、80% D、90%
19 所得稅也稱收益稅,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企業的所得額征稅。其稅率采用( B )。
A、累進稅制 B、比例稅制 C、固定稅制 D、固定加比例稅制
20、 價外稅指的是稅款在應稅商品價格之外,不作為商品價格的一個組成部分的稅種。具有代表性的稅種是( D )。
A、城市維護建設稅 B、營業稅 C、關稅 D、增值稅
21、 直接稅是指納稅人本身承擔稅負,不發生稅負轉嫁的稅種。它包含( A )。
A、所得稅 B、增值稅 C、營業稅 D、筵席稅
22、 財政分配包括( D )。
A、組織收入 B、安排支出 C、發行公債 D、組織收入和安排支出
23、 中外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 )。
A、稅收 B、債務收入 C、上交利潤 D、規費收入
24、 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來自( D )。
A、C B、V C、M D、V+M
25、企業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應歸( C )。
A、國家 B、政府 C、企業 D、個人
26、財政收入中,來源于M的收入,是通過( B )來實現的。
A、發行公債 B、征稅 C、上交利潤 D、罰沒收入
27、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中,( B )不能計算為財政收入。
A、稅收收入 B、債務收入 C、企業收入 D、事業收入
28、財政收入占剩余產品價值的比率,稱之為( C )。
A、財政需求率 B、勞動生產率 C、財政集中率 D、基本折舊率
29、90年代以來,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大都為( A )左右。
A、20% B、30% C、40% D、50%
30、( A )決定了財政收入的規模。
A、財政基本需求率 B、財政集中率 C、勞動生產率 D、剩余價值率
31、 稅收制度組成的類型有(C)。
A、單一稅制 B、復合稅制 C、單一稅制和復合稅制 D、差別稅制
32、 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稅收制度以(A)為主。
A、所得稅 B、流轉稅 C、人頭稅 D、土地稅
33、 增值稅基本稅率為17%,低稅為13%,出口適用(C)稅率。
A、17% B、13% C、零稅率 D、33%
34、 對于國際稅收與國家稅收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的理解不對的地方是(D)。
A、國際稅收不能脫離國家稅收單獨存在
B、國際稅收不能脫離跨國納稅人單獨存在
C、國際稅收嚴格區別于國家稅收
D、國際稅收是國家稅收在地域上的延伸
35、 為協調各國稅收管轄權的關系,世界各國通行稅收( A )權優先的原則。
A、地域管轄權 B、居民管轄權 C、經濟關系 D、政治及外交關系
36、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特征――把國有資產的管理變為國有資本金管理是在(D)年。
A、1978 B、1984 C、1994 D、1998
37、 國有企業利潤分配原則上的錯誤的說法是(D)。
A、物質利益兼顧原則 B、利潤分配制度規范化原則
C、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制 D、公平原則
38、 國家依據有借有還的原則取得的財政收入,稱為( B )。
A、財政透支 B、發行國債 C、銀行信貸 D、基建投資
39、 國債的功能之一是(A)。
A、彌補財政赤字 B、擴大外貿規模 C、削減行政管理費 D、降低利率
40、 還債的收入來源最終還是(D)。
A、罰沒收入 B、規費收入 C、企業收入 D、稅收收入
41、 國債規模首先受( A )的制約。
A、認購者負擔能力 B、政府償債能力 C、企業還貸能力 D、居民消費能力
42、 國債發行時已確定利率基數,但此基數可以隨市場物價水平的上漲而上浮的國債,稱為( D )。
A、自由國債 B、固定利率國債 C、市場利率國債 D、保值國債
43、 國債是由( A )直接舉借的債務。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國有企業 D、居民
44、 各國政府償還國債的基本手段是(D )。
A、設立償債基金 B、依靠財政盈余 C、通過預算列支 D、舉借新債
45、 我國自(B )恢復發行國債。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下一頁更多有關“《財政學》試題及答案”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