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詩兩首》的教學雜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構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預習時讓學生廣泛涉獵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料,能激發閱讀興趣,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上課時根據各自準備的材料交流、匯報。如宋代蘇軾的《題西林壁》。做 PPT 的同學介紹時,既有廬山的地理方位圖,又有各種圖片,還有文字說明。這樣讓學生獲得關于廬山的全方位的信息,調動各種感管,激發了閱讀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有人說:一個人的語文水平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語文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廣闊,語文教育的天地也應有多廣闊。因此,語文教學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礎。
〖蛋炒飯──如虎添翼
整合運用多媒體信息手段,直觀生活的教學情境使課堂變成彩色、立體而非黑白、平面的。同時,課堂也成為學生想象的天地,創造的源頭,益智的場所,冶情的時空。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多媒體信息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給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和動力。它不受時空限制,直接表現多種事物和現象,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充分感知,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強,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刺激記憶和應用。這就是所謂的蛋炒飯,可以事半功倍,課件的運用為新課程的實施插上翅膀。
如《題西林壁》這首詩,在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詩時,為了加強學生對嶺、峰的直觀現象,教師用課件出示兩張圖片,展示了廬山兩種不同的現象:從正面看,它是一道峭拔的險峰;從側面看,它是一堵逶迤的山嶺。學生從畫面具體形象的感受中,不僅明白了嶺、峰兩種不同的概念,而且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印象也不同。在講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句詩時,老師又適時出示一張圖片,展示出詩的情景,創設了詩的`意境:因為我置身于廬山中間,處在群山環抱之中,不能不受到它的限制和影響,看到的都是些片面的、局部的東西,因而對于它的整體、全貌,反而無法弄清楚。一張具體形象的圖片,加深了學生對詩的內容的理解,進而領悟了詩人所提出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深刻的哲理。
【最新《古詩兩首》的教學雜談】相關文章:
1.古詩兩首教學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