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黑龍江哈爾濱市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宋代,治理者與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關系必須以共利雙贏為基礎,否則平等自愿合作關系就無法實現,即使暫時實現也很難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總結信州鉛山銅場興衰的原因時指出:“惟務與民共利,經久可行。不欲專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辦一時,而貽患于后。”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據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納糧草于規定的沿邊地點,給予鈔引,使至京師或他處領取現錢或金銀、鹽、茶、香藥等,“若官盡其利,則商旅不行”。
宋初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由官府核計應征數額,招商承包。商人繳保證金于官,取得征稅之權,謂之買撲。宋代在買撲承包經營中,官府所定競標價必須適中,即一方面競標者以這一競標價承包后,通過經營可以獲取承包利潤;另一方面,官府作為招標者,以這一競標價轉讓經營權后可以盡可能地獲取財政收入最大化。這就是“承撲者無破敗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無失也”。換言之,競標價不能太高,否則競標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贏利,甚至虧損。另一方面,如競標價太低,官府作為招標者無法從轉讓經營權中獲得財政收益,同樣,這種買撲承包也沒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較長久地實行一段時期,其基礎也是官商雙方共利雙贏。如有一方不能從中獲得好處,就會中止雙方的平等自愿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處甚多,既通過賣茶獲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過商人解決沿邊軍需供給難題。而對于商人來說,則可獲得較豐厚的商業利潤。
相反,入中法的失敗,其關鍵原因就是大量茶引無法兌現茶葉而貶值,使商人無利可圖。甚至虧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與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彥博指出的:“非茶法弊,蓋昔年用兵西北,調邊食急,用茶償之,其數既多,茶不售則所在委積,故虛錢多而壞法也!
宋初以來的礦冶業,不問冶戶冶煉的多寡,必須按照國家硬性規定的礦稅課額繳納。由于當時技術的限制,難以探明礦藏量,如果實行課額制,很難準確保持官府與坑戶、冶戶之間共利雙贏的合作平衡點,使雙方的平等合作關系失去堅實的基礎。到王安石變法期間,與召募制相結合的分成制便應運而生了,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紹興七年,朝廷同意“金銀坑場并依熙豐法召百姓采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使官府與坑戶、冶戶的共利雙贏找到了一個“經久可行”的平衡點。尤其對于后者來說,避免了因生產不足但課額不減而引起的折業代賠的弊端,坑戶、冶戶的再生產獲得了一定的保證。
宋代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確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關系時,重視以共利雙贏為基礎。如在出讓坑冶坊場經營權時,注意根據各州買撲坊場歷屆課利的增減情況,酌中確定一個課利錢數額。作為本屆承包的最低價。南宋政府出賣、出租官田宅時,要求立價“量度適中估價,務要公當,不致虧損公私”,并嚴防官吏在估產立價中營私舞弊。
(摘編自方寶璋《略論宋代政府經濟管理從統治到治理的轉變》)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邊地點入納糧草換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無法兌現茶葉而貶值,這是入中法失敗的關鍵原因。
B.在對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稅收買撲承包中,如果官府競標價定得低,承撲者在經營過程中就不會有虧損破產的擔憂。
C.王安石變法期間,實行分成制,允許坑戶依法采礦、冶戶自備物料冶煉,官府只抽取二分稅,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礦業的再生產。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與召募制相結合,恢復了官府與坑戶、冶戶的平等合作關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雙贏“經久可行”的平衡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只有共利雙贏,才有可能實現并維持平等自愿合作關系。在總結銅場興衰原因時,耿延年也指出了這一點。
B.在買撲承包經營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獲取財政收益,做到“有常而無失”,就必須在轉讓經營權招標時確定適中的競標價。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慮國家的財政收益,硬性規定繳納礦稅課額,很難保證官府和坑戶、冶戶的利益,也影響了宋代礦冶業的發展。
D.為了嚴防官吏因營私舞弊而致公私雙方的利益受損,南宋政府在進行出賣、出租官田宅等經濟活動時,要求估價適中,立價公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獲甚多。政府發放鈔引讓商人兌換茶葉,從中獲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決邊境軍需供給難題。
B.入中法能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順利實行,是以官商共利雙贏為基礎。對商人而言,能夠有利可圖,自然不會退出入中法,中止與政府的合作。
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與礦冶業主之間的利潤分成制度,它最大的優點是在課額不減的情況下,避免了因生產不足而引起的折業代賠的弊端。
D.在出讓坑冶場坊經營權、核計應征數額時,宋政府重視承包商的利益,根據各州歷屆買撲課利的增減情況,酌定了一個適中的承包價。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一頭牛臥在春天里
路來森
①春尚早,天,還有些料峭的寒,田野里仍然荒寂著。
、谝活^牛,被牽到了坡地上,已經很是有些老了。它曾經穿透過好些歲月的硬殼,看盡時間深處的風光,F在,它似乎有些疲倦。
、叟7旁谀莾,牽牛的農人就走開了。牛,自己也在游蕩,韁繩拖在一邊,像是永遠甩不掉的牽掛。牛,也在尋覓,它在尋找那些微薄的綠意,可是草尖太小了,太細了,它只好連帶那些地面上的枯草,一塊兒用舌尖卷進口中,然后咀嚼著,不停地咀嚼。它似乎在咀嚼中尋找。尋找什么?很遙遠的過去,還是不可預知的未來?它自己也不清楚。但它知道,它是應該尋找的,這似乎是一種生命的必然。一段時間之后,牛,選擇了一個向陽的嶺坡,臥在了那兒:兩條前腿蜷著,后腿則略微伸著,身體微微右側,頭輕揚,很安適的樣子?谥,依然嚼著,眼睛漠然地環視著周圍的一切。抬抬頭,看看遠處,是遠山,是望不到邊的茫然。于是,它“哞哞”地叫了幾聲,聲音厚重而蒼涼,似乎要努力呼出內心的沉重。牛,也許滿足了自己的這幾聲長號,它眬上了自己的眼睛,似閉似睜,呆在那兒,像是進入了一種思考的狀態。
、芩呀浟晳T了這樣沉靜、孤寂的思考。它老了,這樣的春天它已看過好多次。幾乎每年都是這樣的:在春天里,它的主人把它從封閉了一冬的牛圈里牽出,放進春天里。走進春天里,它總是充滿了興奮。它感受到了春風溫軟的輕撫,它嗅到了大地蘇醒的味道,它覺得自己骨架在咯咯作響。它知道,它的內心充滿了勞作的向往。它一直都是這樣想著的。
、莠F在,它又臥在了春天里,它有了一種垂老的疲倦。這個冬天,主人對它侍奉得很好?墒,它并不喜歡冬天,它閑在那兒,無所事事。它覺得冬天太長,那樣懶惰無聊的冬天,似乎加快了它衰老的速度。它喜歡像現在這樣,臥在春天里,在春風中,煥發自己。
、匏僖淮闻P在春天里的時候,春已漸深。大部分的草,已生長出地面;一些樹木,已經發芽、開花。田野開始變綠,煦暖的空氣涌動著。田頭的桃花開得正烈,灼灼如燒。它臥在田頭,身上系著韁套,韁套拴在一張犁耙上。犁耙的后面,是耕耘出的大片的土地,翻卷如浪,似那涌動著的春氣。新翻的泥土,濕潤潤的,陽光下,閃著油油的光亮,散發出一種清冽、鮮明的土腥氣。坐在田頭的,還有那位農夫,農夫的胖胖的婆娘。農夫的小小的兒子,正攀在桃樹上,一條黑狗,仰頭望著,偶或吠幾聲。陽光很和暖,軟軟地照在大地上。黃牛臥在那兒,依舊是那副茫然的樣子;依舊不停地咀嚼著,安之若泰。不停地咀嚼,這是一種生命的表達方式。緊張的勞作后,它的身體,已完全被汗水浸透,它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淌,每一根筋脈,都成了一條流動的河。黃色的毛發,絲絲地貼在脊背上。它看上去,似乎羸弱了很多。它依然是那樣的臥姿:兩條前腿蜷著,后腿則略微伸著,身體微微右側,頭輕揚?墒,它不再閑適,骨骼間,有著隱隱的痛,肢體仿佛進入一種凌亂無序的狀態,疲憊的身體,沉重地壓向地面?纯磁5难劬,似乎并不傷悲。也許,它早已習慣了勞累和困倦。它不時地抬頭,看看那個吸著煙的農夫,農夫有時會投過愛撫、疼憐的目光。牛,是會意的;再回頭看看那翻耕出的大片的土地,它滿足了。
、吲,有時也會向遠處望去。透過桃花,它看到了小河邊柳樹的翠綠,看到了遠山蔥翠的春意。這個時候,它的心中,總會不期然地生發出莫名的向往和欣悅,眼睛,就變得異常的明亮,它似乎不再衰老。牛,不會向天上看,它只知“地厚”,不知“天高”。它那厚實的身體,注定是屬于土地的。
⑧當農夫的手,再次扶在犁耙上的時候,牛,就也再次站起。它一躬身,力量就穿透了土地。農夫,犁耙,牽頭的村婦,跟在后面的小孩、黑狗,定格在了這個春天里……
1.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盡管有農人的細心照料,但牛還是日漸羸弱和疲倦,這已成為它的沉重負擔,為此它內心充滿茫然。
B.第③段和第⑥段兩次寫到牛同樣的臥姿,第一次表現出了牛的安適,第二次寫出了牛勞作后的疲憊。
C.文章多次寫到牛的眼睛,或“漠然”,或“似閉似睜”,或“明亮”,借此表現了牛復雜的內心世界。
D.文章主要寫牛,也寫了農人、農人的妻兒和黑狗,這豐富了文章的內容,表現了鄉村生活的溫馨和諧。
2.“田頭的桃花開得正烈,灼灼如燒”這句話,在內容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請根據全文,探析“它那厚實的身體,注定是屬于土地的”這句話的含意。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材料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對天氣、土壤、水的環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生有毒物質,威脅著居民健康,這種現象正在向農村地區漫延。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節,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資源得到重復利用,有人將垃圾稱為“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據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相關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有效果。
材料二:
筆者所在的小區,居民樓前三個垃圾桶分別表示出應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墒谴蠖鄶稻用襁是把垃圾混雜在一起,一扔了之。問及原因時,有人說:“我辛辛苦苦分了類,環衛車輛卻混在一起運走了,分類還有什么意義?”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垃圾分類處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必須分配套銜接,才能高效運行。分類投放是居民的責任,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政府的責任。分類投放是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會影響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效果;而分類的目標和途徑不十分清晰,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響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給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但是,這一方案即使再科學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動員、全民參與,也難以由藍圖變為現實。我們應當認識到,生活垃圾雖然有資源屬性,但污染屬性更不可忽視。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資源放錯了地方”而已,實際上,那就是隨意丟棄污染物、危害環境的行為。垃圾分類是我們作為“污染者”的基本責任,責無旁貸。當然,各地政府同樣不能以“居民沒有分類”“缺乏資金”等理由拖延、觀望,應當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政府主導,根據本地特點,做好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同時制定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國民素質的提升和垃圾處理設施的進步,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門前雪”打掃干凈吧!各負其責,各盡氣力,形成合力,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垃圾分類前景可期。
。ㄕ幾詣⒁恪独诸悜話唛T前雪》,20xx年5月6日《人民日報》)
1.下列關于民眾對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多數民眾都知道垃圾分類的概念,而50.9%的民眾“僅了解常見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與實踐情況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從未進行分類的都是少數。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類意識,而是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挫傷了他們分類的積極性。
D.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是我國以往垃圾分類工作難以有效推進的主要原因。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兩項是()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對民眾的認知與實踐情況作了統計;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類難以有效推進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制約著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有助于形成輿論氛圍,增強居民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意識。
C.生活垃圾既有資源屬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屬性,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類說法并不準確。
D.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種理由對垃圾分類工作拖延、觀望的情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發布,明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規劃,具有重要的新聞價值,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
3.怎樣才能有效跪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二、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題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御史中丞。性剛直,甚得司直之體。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與毅舅甥,制不相糾,使治書侍御史丘洹奏彈毅輒宥傳詔羅道盛。
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鮮之因此上議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謂宜從舊,于義為允!睆闹。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與帝言,要須帝理屈,然后臵(罷休、停止)之。帝有時慚恧變色,感其輸情,時人謂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以為右長史。及入咸陽,帝遍視阿房、未央故地,凄愴動容。前至渭濱,帝嘆曰:“此地寧復有呂望邪”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奔佰`阼,遷太常、都官尚書。時傅亮、謝晦位遇日隆,范泰嘗眾中讓誚鮮之曰:“卿與傅、謝,俱從圣主有功關、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颯,去人遼遠,何不肖之甚!”鮮之熟視不對。
鮮之為人通率,而隱厚篤實,贍恤親故。游行命駕,或不知所適,隨御者所之。尤為武帝所狎。上曾內殿宴飲,朝貴畢至,唯不召鮮之。坐定,謂群臣曰:“鄭鮮之必當自來!倍矶鈫⑸袝嶕r之詣神獸門求啟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當權。出為豫章太守。時王弘為江州刺史,竊謂人曰:“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今徐、傅出以為郡,抑當有以!痹稳,弘入為相,舉鮮之為尚書右仆射。四年卒。
。ü澾x自《南史?鄭鮮之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B.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C.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D.帝少事/戎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武帝是皇帝謚號,“武”是褒揚皇帝生前德行之詞,有“威武睿智”之意。
B.呂望即姜子牙,他與文王相遇渭濱,因功封于呂地,后來代指輔佐國君的賢才。
C.尚書原指掌管文書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時期,事實上為最高行政長官。
D.景平,年號。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貞觀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鮮之性格剛直,極盡官責。他的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規定,鮮之不能彈劾劉毅,他便讓治書侍御史丘洹奏表彈劾劉毅。
B.鄭鮮之敢于犯顏,直論是非。與皇帝交談,他總是駁難,一定要讓皇帝理屈詞窮,才肯罷休;皇帝有時感到慚愧,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
C.鄭鮮之被人譏誚,不作分辯。范泰當眾譏諷他雖功勞不下傅亮、謝晦,而地位和恩遇遠不及傅、謝;他只是看著范泰,并沒有回應。
D.鄭鮮之隱厚篤實,贍恤親故。他出游,有時也不知要去何處,任駕車的人隨意去哪;皇帝舉行宴會故意不請他,他來奏事,最終也參加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
(2)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應夢武林春②。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1.本詩尾聯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對此進行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本聯用李揆的典故準確貼切,因為蘇軾兄弟在當時聲名卓著,與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遼闊,人才濟濟,豪杰輩出,即使卓越如蘇軾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從李揆的典故推斷,如果蘇轍承認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蘇軾告訴蘇轍,作為大國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
E.蘇軾與蘇轍兄弟情深,此時更為遠行的弟弟擔心,希望他小心謹慎,平安歸來。
2.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四、名句名篇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離騷》中“雖體解吾猶未變兮,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體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與兵器的撞擊聲來表現音樂高昂激越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高度稱贊滕子京的政績。
五、選擇題
下列各句巾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想通過借子彈給韓國維和部隊,來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
、诠境闪⑦@么久,我作為銷售顧問卻沒有什么好的建議和舉措,以致公司連續兩年銷售業績陷入低谷,真是馬齒徒增啊。
、墼诒緦们嗄旮枋蛛娨暣筚惿,面對評委的刁鉆提問,一支農民合唱隊真摯純樸,巧言令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苊缆搩炔筷P于何時加息的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今日關聯儲主席邢倫將發表講話。公眾期待耶倫一錘定音,結束爭吵,盡快出臺新政。
⑤父母常常埋怨孩子漠不關心自己,沒有責任感,他們也許不知道,責任感要從小培養,要給孩子擔負責任的機會。
、藿鼇韲H形勢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我們的外交政策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膠柱鼓瑟是難以適應新的國際形勢的。
A.③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①③⑤
六、選擇題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根據調查顯示,我國30%以上人群有睡眠障礙。睡前使用手機會影響睡眠質量,因為手機的藍白光對人的大腦有持久刺激作用。
B.職業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傳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識地把工匠精神滲透進日常的技能教學中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C.臨近歲末,各種商品的打折促銷也漸漸“白熱化”了。行走在商場,減價的標牌隨處可見,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誘人。
D.音樂劇《元培校長》塑造了以蔡元培為首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棟梁”形象,以及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觀念和沖擊酒文化體制取得的成就。
七、選擇題
下列句子用語得體的一項是()
A.日前丟失支票,蒙您及時送回,感激不盡。明天我將于百忙中專程前來致謝,請在家等侯。
B.學生會經過調查研究,寫出了《我校食堂服務質量調查報告》,文中提出了改進意見,并且責成學校領導研究落實。
C.聽說貴公司在經營方面存在困難,你們如需要指點的話,我們將不吝賜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識淺,書中謬誤甚多,特此敬請斧正。
八、語言應用
在下面文段的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字。
建筑師繪制了設計圖,接下來,便要采購合用的建材。與此同理,演講者的講題已經決定,大綱也草擬好了;接著該做的,①______。所搜集的材料,如果內容充實,又有深度,②______,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口味絕佳。反之,如果缺乏適當的材料,③______,則縱使口才很好,也難免令聽眾覺得味同嚼蠟。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佼敗拔⑿拧弊鳛橐环N社交平臺剛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時,②熟識的朋友時不時在《微信朋友圈》里曬曬照片,輕松隨意地點評對話,③朋友間的距離確實拉近了不少;④但是,隨著微信用戶數蒸蒸日上,⑤當中各種心靈雞湯式的人生感悟、根據可疑的養生秘籍、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充斥其間,讓人不堪其擾,⑥那些患上“微信依賴癥”的人們終于想從微信的“綁架”中解脫出來了!
1.文中有一處標點符號運用不正確,請指出并改正。
2.文中有一個成語使用不當,請指出并改正。
3.文中有一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修改。
九、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走鋼絲跨越峽谷的雜技演員,談到他走鋼絲時的體會時說:“當一個人走在鋼絲上時,他并不是非?贪宓亟┯膊粍拥。雖然他基本上保持可能直立的姿勢,但為了保持運動中的整體平衡,他的身體總是輕輕地擺動和彎曲。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他的腳只朝著一個方向移動,向著眼睛緊盯著的目標——鋼絲的另一頭前進!
對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注意】
、龠x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
、诓坏妹撾x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
【黑龍江哈爾濱市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2018屆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5-01
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5-01
2018屆中考模擬語文試卷12-07
黑龍江哈爾濱2018屆九年級中考英語試卷12-07
高三上學期生物期中考試的試卷質量分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