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范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人才素素質質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2002年曾提出:教師是影響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并直接決定著教育的成敗,這一點,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為此,在世界各國,無論是教育界人士,還是政府部門都已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改革,教育發展最終都要通過教師的教育實踐才能實現。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的:”為組織適應未來中國教育,我們需要有新型的教師。”正是面對著這一近切的現實需求,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將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專業化作為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化是一個具有濃厚學術味的詞語,對于我們廣大基層教師而言,并沒有多少明確的概念。倡導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本身就說明我們的職業身份與我們的職業要求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的。而當今教師為何要謀求專業發展呢?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決定:
1、隨著教育本身的發展,今天的教育工作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這些期望直接或意間接地轉嫁于教師。
3、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教師對于學生發展的實際影響力巨大,提升教育質量,必須提升教師。
4、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實施,使學校和教師面臨越來越緊迫的競爭壓力。
5、日益頻繁的教育改革不斷重新詮釋”好教師”的標準,迫使教師必須不斷更新和提升。
6、教師界對教師的職業價值有新的認識,教師隊伍的專業自覺水平不斷提高。
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在其著作”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中的導言中說:在學校中,沒有教師的發展,難有學生的發展;沒有教師的解放,難有學生的解放;沒有教師的創造,難有學生的創造;沒有教師的轉型,難有學校的轉型。教師的重要性及受關注度可見一斑。
那究竟什么是教師的專業化?就其本質內容來看,應該包含專業知能,專業智慧和專業精神三個方面。
專業知能是教師應當具備的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專業智慧是指教師的行為水準和工作技巧。專業精神是老師基于自我期待而表現出來的風范與活力。專業知能是教師專業的前提;專業智慧是教師專業的關鍵;專業精神是教師專業的動力。這三個方面在教師專業構成中是缺一不可的。
而教師專業發展的取向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智取向
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即將(別人)已經整理好的文明遺產傳遞給下一代。由專門的研究人員經過系統研究形成的專業知識,教師本人在專業知識的生產過程中能夠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的。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講授,閱讀或示范等方法,向校外的”專家”學習專業知識。
2、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取向
每位教師都是有著個人歷史,社會關系和情感傾向的豐富的人,教師的觀念和行為與他個人的成長歷史是密切相關的。而真正的專業知識是根植于教師日常實踐的那些真正指導教師專業行為的知識。雖然有很強的個**彩,但不易清晰地,自覺地認識到。通過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實踐,并因此而實現自我的提升和專業上的發展。
反思就是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3、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取向
每位教師都生活于某一專業社群中,其教學風格,策略的形成,受教師文化或教學文化的影響。深刻影響教師專業行為的專業知識是社會建構的,即在專業社群長期互動中形成的,這些知識往往帶有重要的評價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教師文化的構建和綜合的,整體的學校重構來促進專業的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應具有的特點:
1、根植于學校背景:
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應對教師所處的實踐背景保持相當的敏感性,而不是與教師的日常實踐兩相脫離
2、持續進行:
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應是持續進行,前后銜接的,而不應該是一次性的,孤立的,不相銜接的。
3、目標明確:
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直接以教師和學校的某個方向的改進為目的,多屬專題性的,而不是泛泛而論的。
4、采取”大愿景,小步調”的策略。
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既不失長遠的追求,又務實的從日常專業實踐中的細節改進做起,既不淹沒于專業活動的細枝末節之中,又不奢望”一口吃成個胖子”。
5、具有參與性和合作性。
在專業發展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有機會參與相關問題的界定和解決,也有機會進行反思,并嘗試運用所學,重愬自己的觀念和實踐。
教師專業發展途徑及其改進:
1、促進教師對外來知識的吸收與分享:
講座,短期課程,到大學進修,研討會,自我主導的學習等。
2、促進教師的自我理解和專業自覺:
反思性教學,寫日志,寫自傳,講故事,信件交流,想象,隱喻分析,專業發展自我規劃。
3、促進學校文化或教師文化的改進:
①教研組改進,我們每天都因同事和家人評價而改變自己,教研組的文化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每一位教師,教研組作為有中國特色的教研團體,我們要加強建設,形成獨特的教研文化節,用文化節來感染人,激勵人,使教研組成為一個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
②學校日常組織行為改進,學校應將研究意識滲透到日常生活。
③校內跨學科的改進。拓展研修空間,鼓勵跨學科教研活動,鼓勵教師進行跨學科聽課,博采眾長,融會貫通,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促進和諧教育的實現。
4。中國特色實踐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①教研員支持系統。
②校內,校外教學觀摩
③校內”傳幫帶”活
④校內,外”聽—說—評”課活動。
⑤教育科研。
⑥教例研究。
那么如何才能實踐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呢?
1、勤于學習,做一個博學的人。
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的人,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前提,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孩子的年齡越小對老師期望越高。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孩子的眼里,我們這些教師應該是無所不知的。所以,就算為了不讓
孩子們失望,我們當老師的也應該積極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從自身角度來說,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滋潤,不僅能有助于內省與自查,還能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創造生活,做一個學者型的教師,在當今社會雖然很難,但又非常可貴。如果我們都能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針對個人愛好和所欠缺的方面有針對性,有計劃的讀一些書,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和精力,持續不斷地提高自己,如果我們能把自己學習和研究的成果應用研究到實際的教學中,轉化為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教學生活,那么我們的精神生活會更加充實,人生更有意義,專業化的成長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
2、勤于思考,做一個智慧人。
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就其表現形式而言是由思想決定的,就其表現內容而言是由素質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教師擁有什么,他才能夠給學生什么。如果教師只擁有知識,技能,他就只能傳授學生知識,訓練學生技能,而只有教師擁有智力,能力,他才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惟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
3、勤于自律,作一個高尚的人。
傳授知識是教育最基本的目的;而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喚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徹悟人生,使混沌的人生變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覺醒。通過教育,人要成為真正人,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這時實施者必須是一個自身人格完美者和自身生命覺醒者。這是對教師起碼要求,同時也是一個教師必須達到的境界。人格殘缺者不能做教師,生命處于迷蒙狀態的同樣不能做教師。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04-17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04-02
《自主發展取向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01-20
《自主發展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12-09
《教師成長》學習心得04-18
山東省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活動的學習心得04-04
教師專業化成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9-19
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總結03-29
專業教師成長個人總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