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
《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講述一個好的教師,他在學生的心中的影響,當然首先是看得見的專業智慧,還有一種看不見的價格魅力,這是兩個最重要的部分,下面為大家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心得,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1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學習,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最近網上國培學習聽湯豐林專家的講座之《自主發展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讓我從中獲取了非常寶貴的知識。課程引導我們從正確認識職業困惑,、積極打開成長之門、有效把握幸福準則三個方面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建議我們參訓教師邊聽課邊重新審視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工作環境,從授課專家提供的六項提升自我效能的選擇、七項職業準則及兩大自我調控模式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嘗試運用,從而達到保持良好職業狀態、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目的。
教師是助人的職業。教師要學會自助。教師助人的目標是實現學生有效的自助。我們要正視、要面對我們的職業困惑。回歸我們的內心,做出我們內心的選擇。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滿意不滿意,我們今天的狀態都是我們一步一步選擇的結果。每時每刻的選擇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命運。從培訓中我學到了提升自我效能的六項選擇: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它的寬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改變容貌,但我可以展現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事事順利,但我可以事事盡心。
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學習,用知識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經驗充實自己。
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2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個很時髦的話題,更是個很現實的話題。現代教育的迅猛發展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教師專業化成長。只有走專業化成長之路,才能成為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的教師,才能成就教師職業的理想境界。讀了李再湘老師的《教師專業成長導引》,我深有感受。
我們怎樣走專業化成長道路呢?我覺得有三點極其重要。
一、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低是不爭的現實,教師的職業壓力大,社會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師行業形容為"雞肋"行業,更有人把教師的工作幽默地比喻為"站臺"、"賣聲"、"吸粉"。故而,眾多的教師職業心態差,職業倦怠感強。所以,許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職業,上班、下班,備課、上課、看作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從初級做到中級,從中級做到高級,平平淡淡,終此一生。這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人生有兩種職業心態:一種是"用生命回應職業的需要",一種是"用職業實現生命的價值"。
作為教師來說,應該要有后一種職業心態。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把教育當作事業來追求,用教育這種職業去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申繼亮提出:教師"應該對自己職業生涯有個規劃,凸顯個人發展主線。一方面需要創造條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內心告訴自己,把教師當做事業來看,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
只有把教書育人當作事業來追求,我們才會由從業到敬業,最終樂業;才會從追求功利價值到追求社會價值,追求人生價值;才會從追求教學技能到追求教學模式,追求教學境界;才會由匠師成長為能師(經驗型教師),最終成為人師(專家型教師)。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鎮西深有體會地說:"我的教育不為領導,不為職稱,不為榮譽,只為著我的樂趣本身。"正是這種良好的職業心態成就了他輝煌的'教育生涯。
樹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心理基礎。有了它,教師專業化成長才有了"核動力"。
二、吸納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學
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是學習者、研究者。教師這種職業最需要與時俱進。有人說:"要當一流的教師,就要先當一流的學生。"這話最著真知灼見,因為當教師第一位的是學養,第二位的才是教學的技術技巧。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認真學習,擠出時間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不斷吸納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學。
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嶄新的要求。新課程強調"四個注重"(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重整合)、"五個發展"(全面發展、全體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轉變角色,我們不僅是一部教案劇的編劇、導演、主演,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伙伴、參謀、鼓動者、裁判甚至是學生的欣賞者、供學生分析批判的參照物或靶子;我們要轉變思考的維度,不應僅僅思考把什么給學生,還應思考把什么東西不給學生,什么東西用什么方式給學生可以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思考和收獲,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可以給學生帶來激勵性的評價;我們要轉變教學的方法,徹底消除滿堂灌,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我們還要轉變教學成果意識,它不僅應該有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還應有方法、能力、意識,更有教師自己做人和做學問的態度。
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的我們,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必須加強學習,加深對"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否則,我們就會落伍,我們就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有教育家早就說過,學校是農村,不是工廠;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學生就像植物,需要澆水、施肥、治病、滅蟲,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自由發育生長。而我們習慣于將不同資質的人輸入機器設備,按同樣標準、同樣程序、同樣時間予以"鑄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與施教者對等的主體進入教學程序,而是作為"灌輸"對象、作為一個被動的物件進入教學程序,抹殺了個性,限制了特長,弱化了創造,不利于我們的人才培養。這種做法必須改變。
吸納、更新了教育思想,我們才能更好地轉變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課程,適應新形勢,創造新成就。
三、反思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實踐經驗教訓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的著名學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足見教育反思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作用。
而我們的許多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太愿意去進行教育反思。教學常規中強調教師要寫教學后記,但真正用心去寫的不多;每年要求教師寫一篇論文,但一些人總是敷衍了事,總不想認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反思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反思實際是對本質的追問,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是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學藝術的反思。通過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教訓,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精益求精,漸臻完美。
教學反思要找準切入點。根據專家的看法,對于新手型教師來說,應以自身教學技能反思為切入點;對于適應型教師來說,應以課堂教學策略反思為切入點;對于成熟型教師來說,應以自身教學理念反思為切入點;對于專家型教師來說,應以教育研究反思為切入點。
可以說,上述三點非常重要,樂業積綻底氣,學習滋養元氣,反思造就靈氣。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有積極的心態,有扎實的學習,有深刻的反思,我們就能達到"職業有認同感、事業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3
利用假期的時間讀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本書給步入教師隊伍二十多年的我指明了方向,專家型教師成為了我的愿望和追求。作為一位普通中學的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隨著社會的成長,知識的更新,自己的現存知識,已經遠遠不夠滿足學生學習,現在教給學生的那些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始終如一地學習,再學習,不斷補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當自己看完《教你如何成為專家型教師》這本書之后,真的是感慨萬分。對照書中序言中談到專家型教師的標準,自己幾乎沒有一個能達到的,還需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什么是專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所具有的素質外,還必須具備教育科研素質——“有求知欲、主觀能動性和自學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識、有演繹、歸納和類比能力;在進行一項活動時,具有確定其不同階段所必須遵循的邏輯順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設、擬定觀察計劃或試驗計劃以及理出事實與現象之間聯系的能力;對收集到的數據材料能加以處理,使之系統化,并且予以說明,從而得出結論;有獨自做出科學根據的決定的能力;有清楚、確切、簡潔的表達能力。”從不同的教育專家成長的軌跡可以看出,專家型教師還有著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擴展的專業特征”,即會反思、質疑、探索、總結。專家型教師的職業道德、才學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無疑代表著教師職業的最高水平,他們具有崇高的師德風尚,擁有專家一樣的知識,同時能將這些廣博的可利用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在教學中,具有強烈的反思傾向,專家型教師不是把書本的東西由口頭傳達出來,而是藝術家、創造者……
讀了這本書,覺得自己離專家型教師還有一大段距離,決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我覺得此書第七章提到的修煉高超的教學藝術的確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核心。首先體現的是專家型教師是教學中的“有心人”。有心體現于具有更加豐富、有效的技能、方法、策略和技巧,他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也能用恰當的方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其次,體現在備課上面。專家型教師備課非常簡潔,只提出課堂教學的主要步驟與內容,至于時間分配、教學進度與一些細節會根據臨場進行處理。他的備課計劃、備課程序與方式都是獨特的。
專家型教師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而這種風格經歷入格、立格、破格、無格,從而讓自己達到這種高度。
專家型教師還能夠巧妙挖掘課堂資源,從學生的'任知沖突中發現問題,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能把學生的錯誤理解轉換成非常重要的課堂資源,這些無不體現專家型教師的人格魅力。
對教育而言,教學技術的變化,以及教學結構、模式的變化,帶給了課堂最深刻的變革。組織學生自學、展示、小組合作,都應該被視為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創新——在一個革命性的理念下的技術創新。”并且強調“教學‘首先’是一門技術。我們必須首先掌握教學技術,通過一定的教學技術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培養情感。如同一個服裝的制作完成,首先需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將一塊布料經過裁剪、縫制,成為一件能遮羞保暖的服裝。但僅有這些技術還不行,同樣的布料,為什么有的就變成了時裝,千嬌百媚,有的則僅僅起到了遮體保暖的作用?那就是藝術。
就教學來說,教學技術更多的屬于教學基本功范疇,教學藝術則讓教學變得富有趣味、學生愿意主動參與進來而更加喜歡你的課堂。比如,朗誦一篇文章,不讀錯、聲調很準確,但不一定打動人,這只是技術。假如能聲情并茂的讀,投入的讀,能隨著文章中故事的發展而歡欣、落淚,那學生聽了一定也會受其感染,這就是朗讀的藝術了。教學藝術包含的內容也很多。記憶中,曾參加一次教師培訓,主要內容就是教學藝術,包含開講的藝術,提問的藝術,應答的藝術,語言藝術,板書的藝術,結課的藝術,肢體語言藝術等等。當教學成為藝術的時候,對于聽課者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享受著老師創設的課堂環境,享受著老師優美的語言、融洽的交流,也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和幸福,可以讓所有聽課者入迷,連聽課的老師都沉浸其中忘記了記筆記。
但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的,就技術而技術、就藝術而藝術的課堂是膚淺的、功利的。比如,聽過不少老師的公開課、參評課,有些老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千方百計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討論、合作的環節,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精心制作課件,插入多種媒體文件,音樂,視頻,能用的都用上,為的是上出一堂美輪美奐的、讓評委認可欣賞的課。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了教學技術的完美和教學的藝術性,是不是真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是不是真的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有沒有體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自身獨特的教學品質?在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的背后是否蘊含了教師自身對教育的思考、對課堂的理解?也就是說,在教學行為的背后,是否承載著這位老師的教育者之心?
有“教育者之心”的老師,應該是“讀懂孩子的故事,幫助孩子創作自己的故事,然后,講述孩子的故事,如數家珍一般,臉上帶著幸福的笑”的老師,是“心里裝著一個個學生——而不是只是教學任務和分數”的老師。只有真正懷有一顆“教育者之心”,就會在追求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中時刻以學生為參照,也以學生為目的,懷著對學生的尊重、呵護、信任、激勵等情感,真正用心去喚醒學生心靈中的美好、開啟學生智慧之門,所培養的學生不僅掌握知識和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品質、完善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如此,也才能真正用心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既要掌握嫻熟的教學技術,還要在技術的層面上升到藝術的層面;教學中就能用信任的目光、溫情的目光注視著孩子們,教學就變了——不僅是藝術的課堂,更是人文的課堂,是散發著人性光芒的課堂。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為自己制定了三個目標:
第一、夯實基本功,成為合格教師
當前要成為好老師應著力提高“五個能力”:
一、是教材解讀能力;
二、與學生交往能力;
三、是課堂組織管理能力;
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五、是試卷編制能力。
第二、立足課堂,力爭做骨干教師
課堂,是老師勞作的田地,課堂是實現我們教師人生價值的舞臺,了解教師應當從課堂開始;教書育人從課堂開始。所以,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得立足于課堂,把根深扎于學科課堂的沃土,課堂對于教師來說,是永恒。俗話說:教無完法,只要得法。但凡好課,必然循循善誘,啟發引導,教師教得輕松啟智,學生學有興趣,富有成效。一堂課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框架,總體而言,思路要清晰,條理要明確,主題要明確。課堂學習的形式靈活適應少年兒童特點,學生學有效果,實現學習目標。
第三、質量加特色,做一個品牌教師。
做一個品牌教師。“質量+特色”鑄就品牌,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求質量,其中目的就是想對教師一種引導,或者說一個壓力,引導教師成長,爭取成為一個特色教師,成為一個品牌教師。
整體回顧這本書,要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我們教師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閱讀學習擁有專家一樣的知識、教研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走教科研之路、加強反思,促進實踐、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形成自己高超的教學風格,努力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04-02
《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范文04-17
《自主發展取向的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12-09
《自主發展取向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心得01-20
《教師成長》學習心得04-18
山東省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活動的學習心得04-04
教師專業化成長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9-19
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總結03-29
專業教師成長個人總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