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淺談漢樂府文章

時間:2020-01-31 12:01:46 文章 我要投稿

淺談漢樂府文章

  樂府原是漢代的掌管音樂的官署。由于專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樂府代稱入樂的民歌俗曲和歌辭。在六朝,更明確地把樂府和古詩相對并舉,以區別入樂的歌辭和諷誦吟詠的徒詩這兩類詩歌體裁。宋、元以后,樂府又被借作詞、曲的一種雅稱。

  樂府的興廢沿革

  西漢初期的廟堂宮廷音樂大體承襲秦代。掌管廟堂音樂的職官是太常的屬官太樂令(《漢書百官公卿表》)。專職演奏的樂工是世代相授的制氏一家,隸屬于太樂到武帝時,定郊祀之禮,在太樂之外,乃立樂府,于是正式開展了漢代音樂歌曲的一場重大改革。

  郊祀天帝是秦、漢的傳統祭禮,原有古樂武帝立樂府的目的是在崇祀的名義下,要求用新聲改編雅樂,以創作的`歌詩取代傳統的古辭。為此,樂府官署的任務便是采民歌俗曲以創設新聲曲調;選用武帝所欣賞的司馬相如等當時作者的頌詩以為歌辭;以及訓練樂工、女樂進行新作的排練。顯然,其實質是改革傳統的郊廟音樂歌曲。

  從武帝立樂府到哀帝撤銷樂府,其間不時有人批評、反對樂府,傳統觀念和保守勢力的影響始終存在。但由于雅樂古奧,自公卿大夫觀聽者,但聞鏗鏘,不曉其意,因而并不流行,不起教化作用。而在宮廷內外、朝野上下,從帝王到吏民,都愛好俗曲新聲,流行成風。上圍繞樂府官署立廢的這場音樂歌曲雅俗之爭,形式上以哀帝撤銷樂府而休,實質上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改革取得勝利,新聲漸替雅樂,并積極促進詩歌的發展,終于在東漢導致五言俗體取代四言雅體的正統地位。

  樂府歌辭的采集和分類

  西漢樂府廣采歌謠與音樂改革相聯系,注重樂曲,因此采地雖廣而存錄歌辭不多。成帝時劉向校錄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其中采地有吳、楚、汝南、燕、代、邯鄲、河間、齊、鄭、淮南、河東、洛陽及南郡,遍及全國各地。但除去宗廟祭祀、歌頌神靈、周秦舊謠及有主名作品,實存民間歌辭僅55篇(《漢書藝文志》)。東漢觀聽風謠與用人政策相聯系,注重歌辭,因此存錄民歌謠辭較多。此外,由于西漢后期風行俗曲新聲,貴戚顯宦及地方豪強私家蓄養伎樂甚多,到東漢,雅俗之分漸泯,文人作者漸起,因此除官府機構保存民歌謠辭外,文人學者也開始撰錄樂府歌曲、歌辭和著錄樂府曲題源流。同時由于歌辭和樂曲分別傳抄,造成了樂府和古詩相混的現象。大體說來,存于官府的兩漢樂府歌辭,匯錄于《宋書樂志》;傳于民間的,則散見諸集,例如《隴西行》出諸集,不入樂志(《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而《孔雀東南飛》則始見于《玉臺新詠》,當是長期流傳民間,錄定于陳代。到宋朝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搜集歷代各類歌辭,便把他所見的兩漢官私所存的各類歌辭及謠諺,都編了進去。

  樂府歌辭的分類,相沿從屬音樂歌曲。明、清以后一般沿用《樂府詩集》的分類,兩漢歌辭分入其中六類。廟堂宮廷的頌歌樂舞入《郊廟歌》、《鼓吹曲》、《舞曲》三類,但《鼓吹曲辭》中有民歌作品。入樂的民歌及部分文人作品入《相和曲》、《雜曲》。《相和曲》又分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側調及大曲等調類歌曲。凡未入樂府,別為漢雜曲歌辭(黃節《漢魏樂府風箋》)。不入樂的徒歌謠辭則統歸《雜歌謠辭》一類。此外,《琴曲》類也收有漢代詩歌,但都是琴曲所依據的本事詩,并非歌辭。

  今存兩漢樂府,大致東漢作品多于西漢。

  兩漢樂府的藝術特色

  兩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了先秦民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傳統。明代徐禎卿說:樂府往往敘事,故與詩殊(《談藝錄》),是其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較之《詩經國風》,兩漢樂府多敘事詩,即使是抒情之作也每每帶有敘事成分。從長篇《孔雀東南飛》到小詩《公無渡河》的許多敘事詩,或故事完整,情節曲折;或生活片段,截取一側;或詠當時,或托歷史;或取材真人真事,或寓意草木禽獸;或順敘追述,或夾敘夾議。大都以事為主,即事見義,相當明確地表達出主題思想。再如《白頭吟》、《怨歌行》及《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之類抒情作品,多采用第一人稱自述的結構,大都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謝榛《四溟詩話》),娓娓動人。

  兩漢樂府的表現藝術,一般說來,其抒情詩較多地吸取了《詩經》、《楚辭》的比興手法,比喻貼切,發人聯想,而委婉曲折,含蓄有味。其敘事詩的突出特點是善于抓住詩中主人公遭遇的矛盾沖突,通過富有個性的對話或自述,運用鋪張排比的手法來交待情事,見出神態,表達主題思想。如《孔雀東南飛》一開始就寫劉蘭芝向焦仲卿傾訴委曲,提出離婚的要求,將這場婚姻悲劇的尖銳沖突一下子展開;此后則通過各個人物的對話來推進悲劇的發展,同時在對話中或插敘中渲染人物性格和悲劇氣氛。其他如《東門行》以夫妻對話,《上山采蘼蕪》通過前夫對棄婦對話,《董嬌嬈》寫女子和桃李花對話,《羽林郎》寫胡姬駁斥馮子都等,也都是運用人物對話來表現情節發展,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畫。像誓死殉情的劉蘭芝、焦仲卿,抗拒太守調戲的秦羅敷,嚴斥霍家奴才的酒家胡姬,哀傷薄命的董嬌嬈,以及鋌而走險的窮漢等,都是兩漢樂府中很有光彩的人物形象。

  兩漢樂府的詩歌體裁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生活氣息比較濃厚。與先秦傳統的詩歌四言形式相比較,以五言為主的兩漢樂府歌辭是一種新體、俗體。它大致經歷了從民歌到文人創作、從入樂弦歌到徒歌、從長短不一的雜言到整飭的五言的發展過程,其間文人的加工和創作,顯然促進了五言詩體的成熟。到魏晉以后,一般以入樂與否區別樂府和古詩,但也有一些文人,仿古樂府作詩而不入樂。隨著詩歌聲律的講求和對駢麗形式的追求,又把樂府、古詩歸于古體,而把講究聲律駢對的五言詩稱為近體或今體了。兩漢樂府開創了古代敘事詩的可貴的戰斗傳統,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詩體,即樂府體。從建安時代起,凡以詩歌抨擊政治黑暗、反映民生疾苦而取得顯著成就的詩人,大都從兩漢樂府中汲取藝術養料,如三曹、七子以樂府舊題詠時事,鮑照的擬樂府歌行,杜甫即事名篇的樂府詩等。至于白居易、元稹、李紳等發起的新樂府運動,以及晚唐聶夷中、杜荀鶴、皮日休等人的詩歌創作,其源亦出自兩漢樂府,可見其歷史影響之深遠。

  今存兩漢樂府歌辭謠諺作品,有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元代左克明《古樂府》,明代馮惟訥《古詩紀》,梅鼎祚《古樂苑》等總集。今人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將前人所輯全部搜列。

  參考書目黃節箋釋:《漢魏樂府風箋序》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53。余冠英:《樂府詩選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57。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4。

【淺談漢樂府文章】相關文章:

1.淺談死亡文章

2.淺談以貌取人的文章

3.淺談秘書專業文章

4.淺談文章中的伏筆

5.淺談換位的作用文章

6.淺談長相問題的文章

7.淺談網絡文章標題論文

8.淺談相關排澇泵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