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以貌取人的文章
何為以貌取人,翻后,得到的解釋是:根據一個人的外貌來判別一個人的品質才能,多作貶義詞使用。
最早出現這個詞是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看過史記的人應該都知道,并且都會認為孔子失去子羽是他事業上的一大損失,但現實是孔子的事業并非因為沒有吸納子羽而受到任何影響,相反他的儒學精神還更加地被發揚光大,究其原因,其實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內在才學固然重要,但必要時期的儀態也必不可少。
一個人的外貌,不僅僅是他的模樣,他的五官,還包含著他的儀表,站姿,步態,表情,衣著,發型,甚或是他的性格。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以貌取人,絕對科學,因為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里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衣著顯審美,發型表個性。職業看手,修養看腳。可“窮”會從全身散發出來,那些騙來的名牌穿戴再多也無法遮蓋!
也許有人會說這句話有些絕對化,但請結合現在的社會現實仔細想想,其實是頗有道理的。我始終相信--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會閑著沒事去通過你那邋遢的外表來了解你自詡精彩的內心,因為那個過程無疑是在浪費對方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
這就是我為什么自從結了婚生了孩子后依然堅持每天清晨練練瑜伽,即使在家帶孩子我也會讓自己時刻保持清爽干凈的樣子的原因。對于我的孩子,我也絕不會像那些大嬸大媽那樣隨隨便便穿著衣服就好,我沒有那樣的習慣,我認為外貌是一個人的第一張名片,而孩子的形象則又是我的第二張名片,如果這兩張名片我沒有設計好,沒有準備好,我絕不會冒然出門,因為那不僅是對我自己形象的侮辱,也是對孩子形象的摧毀。
美是永恒的競爭力。我的責任就是給我自己和孩子一張不被憐憫的臉。
前段時間我在微信里看到一個視頻很有意思,視頻內容是一個女孩,穿著不同的衣服走在公共場合,測試人們的反應。
當小女孩穿著看起來整潔干凈的衣服時,路人們會停下來跟她聊天,非常禮貌的問她是否需要幫助,小女孩得到了路人的關心與喜愛。然而,隨后,工作人員把小女孩打扮成了一個衣衫襤褸、滿臉灰塵的“小邋遢”,這樣的她看起來比之前更可憐。但是,當她孤獨的站在路邊,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停下來看她一眼,后來,小女孩很傷心,哭著跑向攝像組,說:我覺得很難過,大家都像沒看到我一樣,有的還故意捂著鼻子走開。因為我的臉上有臟臟的灰塵和我穿著骯臟的衣服。
這段視頻,一經播出,便立即火了起來。視頻中小女孩的遭遇意在告訴我們“人不可貌相”,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人的衣著外貌,動作神態,都在綜合而復雜的共同營造著別人對他的看法。而這種“以貌取人”,是不分年齡和地域的。
這段視頻也從側面上印證了張愛玲的一句話:“一張好看的臉,就像一本好看的扉頁,令人忍不住想讀下去。”
我們無法左右我們的容貌,但我們卻能通過給自己或孩子合適的打扮,給我們一張不被憐憫的臉。
我所說的合適的打扮,并不是一定要穿上滿身的名牌,戴上多么貴重的飾品,而是在保證穿得干凈得體的條件下,盡量讓我們的衣著更加有色彩感和審美情趣。這不僅能夠讓我們更加自信,而且還能讓我們時刻以一種整潔得體的形象出現,就是給了我們一張永不過時,并贏得他人親近和認可機會的名片。
俗話說:“審美是條起跑線,越早重視越易贏”。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講過自己25歲時候在英國的一段經歷:她面試失敗以后,披頭散發穿著睡衣裹著外套就去了咖啡廳,咖啡廳里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像伊麗莎白女王一樣尊貴和精致的英國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沒有看她一眼,寫了一張便簽給她:洗手間在你左后方拐彎。當楊瀾再回到座位的時候,那個老太太已經離開了。那張留在鋪了細柔的格子的餐桌上的便箋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寫英文:“作為女人,你必須精致。這是女人的尊嚴。”這時候她才突然想起自己面試被拒的理由是穿著隨意,憤慨于對方的以貌取人,此刻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邋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看起來這是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一回事:我們常常會告訴別人,內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不要穿的別人不同。而在歐洲,那里的人會告訴你: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圍的建筑風景,你的談吐氣質,你的衣著服飾,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所以,我一直相信沒有人會愿意通過你那邋遢的外表來了解你自詡精彩的內心,一個連自己不知道尊重的人更別指望他會有多尊重別人。我們要有一顆慈愛之心,這不假,但培養一個人的審美觀,也同樣很重要,很重要。讓他學會審美學會了解自己并不是讓他穿著華貴雍容,而是讓他學會如何得體干凈優雅的生活。
一個人的審美觀決定著他朋友圈的質量,而絕非是單純意義上的“以貌取人”!
【淺談以貌取人的文章】相關文章:
1.淺談死亡文章
2.淺談文章中的伏筆
5.淺談秘書專業文章
6.淺談漢樂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