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教育隨筆
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兩年來青少年犯罪比例越來越大,追溯原因,他們的心理不夠健康。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從一定意義來看,健康的內涵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學生,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學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學校里,有的學生學習優秀或者家庭條件優越,因而很受老師賞識。于是,他們在贊揚聲中成長,在榮譽堆里泡大。不知不覺中形成虛榮、驕傲、嫉妒的'心理。他們聽到別人的夸獎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誰敢指出他們的缺點,他們就會變得敏感、焦慮,甚至暴跳如雷。他們經常把自己凌駕于集體之上,好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甚至會對教師傲慢無禮。他們認為自己是班級中最好的,一切榮譽非他莫屬,一旦有誰在某方面超過自己,他們就不能正確對待,就會遷怒于超過自己的人,對其加以中傷。
有的學生成績一般或不好,生活邋里邋遢,還有愛調皮的學生,他們受盡了老師的冷眼和訓斥,成了教師的“出氣筒”。在生理方面,有的有明顯的缺陷,引起自慚形穢的心理。在智能方面,他們的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學習與集體活動中經常處于落后地位,在家庭方面,他們的家庭有的社會地位低下,經濟狀況困窘或殘缺,容易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在教育方面,教師對優等生產生明顯的偏愛心理,對于多數處于中間狀態的學生來說,普遍滋長了嚴重的自卑心理。
二、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
1、淡化差生觀念,尊重學生人格。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币鹬貙W生,首先不要傷害他的人格,因此教師應淡化差生這一概念,從人格上尊重所有學生。
2、強化情感教育,親近全體學生。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最高原則是愛,要對學生實行“愛的教育”!熬\所至,金石為開”,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師辦事要公正,要平等對待學生。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學習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對優等生,多看缺點,對后進生多看優點。不可感情用事,要認識到只有一視同仁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從情感深處,萌發對老師的尊敬和信任。
3、創設情境,取長補短。這要求我們教師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特長,優等生愛展現自己,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的優點易于顯露。而中等生和后進生的優點需要教師去發現去挖掘。這就要求教師細致的觀察了解,并使他們的長處得以充分發揮。
【心理健康的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1.教育隨筆
3.不同的教育隨筆
4.教師的教育隨筆
5.愛的教育隨筆
6.心理健康教育評價
7.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