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隨筆
教學隨筆即教師在對教學工作內容所做的記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語文閱讀教學隨筆,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語文閱讀教學隨筆1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萬年牢》這一課時,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六個成員組成:三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潛能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設立幫扶對子,讓學生互幫互助。
首先是積分在小組教學中的運用。因為本節課是自讀課文,所以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首先是預習課文,根據預習情況給小組加分。小組成員自主預習生字,根據預習情況給小組加分。預習充分的小組加分高,這樣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比如說生字的認讀,三、四、六組全員會認會讀,就翻倍加分。鼓勵了加分小組,也提高了其他小組的積極性。并且給幫扶對子實行雙向加分的原則,幫助了同學有分加,學會了也有分加。這樣學生既有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幫助別人的積極性。實行了小組和個人雙加分的政策,本節課的生字不用費力就達標了。
學習課文也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根據課文內容我提了幾個問題,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
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并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并且根據各小組的表現給小組和個人加分。
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
小組合作交流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的意識,也提高了本節課的學習效率。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要堅持下去。
語文閱讀教學隨筆2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獲。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游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二、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么認真的聽課,不能那么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后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里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為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愿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于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語文閱讀教學隨筆3
如何有效地指導低年級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呢?我從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
1、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推薦課外讀物
首先應該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來確定。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識字少,因而閱讀能力相對偏弱。但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富于幻想,所以可以給這個階段的孩子推薦圖文并茂的短片讀物。
其次應根據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推薦有營養有價值的讀物。閱讀應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產生積極的、正向的影響。
第三,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定要注意閱讀的廣泛性。一是體裁要廣泛,小說,詩歌,散文,童話,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內容要豐富多彩。童話故事、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都應齊全。
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讀物應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能夠使兒童入神入迷的。低年級就比較適合兒歌,寓言,童話以及神奇的科普小知識等。同時,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推薦相關的讀物。比如學了《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就向學生介紹一本科學童話《小傘兵和小刺猬》;學了《快樂的節目》一文,就可以介紹和指導學生去看一些簡單的歌詞和兒童詩等。
2、利用有限的課堂,教給學生無限的閱讀方法。
(1)盡管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并不多,但是我們可以安排兩周一次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教他們怎么看圖畫,講圖意,辨認常見事物的名稱,把圖書上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并告訴他們書上還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以引起他們讀書的欲望。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圖書角有相關資料,就可以向學生介紹,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學生怎樣讀。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著重教會學生這些方法:第一,按順序看懂文章。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樣從頭說到尾,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第二,從故事題目入手,根據題目說出在讀之前想知道什么。指導他們看封面和插圖,講講書中可能寫些什么事。堅持引導學生從看圖到讀文到講述,把聽、說、寫緊密結合起來,融合為一體。
總之,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應注意閱讀內容的選擇和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興趣的培養,給予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閱讀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4.初二語文隨筆
5.語文隨筆范文精選
6.中學語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