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原文的白話翻譯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用短小的文字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隨筆語言靈動,意之所之,隨即紀錄,那么大家看過什么優秀的隨筆散文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竹窗隨筆,歡迎欣賞!
竹窗隨筆(一)
僧無為原文
吳江流慶庵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游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云棲。公來受戒。求列名弟子。予謝不允。則固請曰。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我何人斯。自絕佳會。不得已。如董蘿石謁新建故事。許之。以賢下愚。有古人風。筆之以勸后進。
僧無為譯文
吳江流慶庵的能公號無為,他的年齡比我大,德行比我高,出家也比我早。我年少之時云游到蘇州太湖一帶,曾經和他一起同堂坐禪。等到后來我住持云棲寺的時候,他前來我這里受戒,請求做我的記名弟子。我婉言謝絕沒有答應,他非常堅持的請求說:“從前普賢、普慧二位大菩薩還要求加入廬山慧遠大師創建的白蓮社(自遠公大師結蓮社以來,后來一直到現在的一些祖師,沒有不按照這個方法,自己實行度化他人,廣度一切眾生的。長蘆的賾禪師,結蓮華勝會,普勸道俗,念佛往生,感的普賢普慧二菩薩夢中求入勝會,于是以二菩薩為會首。)我是什么人物啊,自己斷絕這個好機會”我實在不得已,只好效仿“董蘿石拜王陽明為師(董沄字復宗,號蘿石,嘉靖辛丑進士。歷知安義、漢陽二縣,與大吏不合而歸,68歲時聽了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的講學以后,大為佩服,于是拜王陽明為師,并改號為從吾道人。)。”的故事,答應了他的請求。以無為能公的賢明來屈就我這個愚人,有古人的修養,忠厚、平和、沉穩、度量大、與世無爭的作風,因此記錄下來,可以勸勉以后要學習的學子們。
竹窗隨筆(二)
人命呼吸間【原文】
一僧瘵疾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輒不懌。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間。佛為無病人言之也。況垂死而不悟。悲夫。
【譯文】
有一位出家人患肺癆病有很多年了,長期臥床不起,大家都知道他一定壽命不長了,而他自己沒有快要死的打算。對他提到死的事情,他就很不高興。于是我安排人直接告訴他:“你已經快死了,趕快安排死后的事情吧,一定要一心保持念佛往生凈土的正確思想。”他卻回答說“男人生病時忌諱在生日前安排后事,等過了生日再慢慢商量吧”。這個月的十七日就是他的生日,結果他在生日的前一天就突然間死去了。唉!“人命在呼吸間”(《四十二章經》中說:“佛問一位弟子:“人的壽命大概多長時間那?弟子回答說:有好幾天的時間。佛說:你還沒有明白。又問另一位弟子:人的壽命大概多長時間那?弟子回答說:一頓飯的時間。佛說:你還沒有明白。然后又問另一位弟子:人的壽命大概多長時間那?回答說:一呼一吸之間。佛贊嘆的說:太好了,你已經明白了!”)這句話,是佛對身體健康的人宣說的,何況病到要死的人還不能覺悟,真的是太可悲了啊!
竹窗隨筆(三)
古今著述【原文】
予在家時。于友人錢啟東家。一道者因予語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只貴得明師耳。予時未以為然。又一道者云。玄門文字。須看上古圣賢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見。不足信。予時亦未以為然。今思二言皆有深意。雖未必盡然。而未必不然。以例吾宗,亦復如是。因識之。
古今著述【譯文】
我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有一次在朋友錢啟東的.家中集會。其中有一位修道的人因為我提到了準備出家的事情,他就告訴說:“最重要的問題不在于出不出家,而是可不可以遇到賢明的老師。(憨山大師費閑歌中也說: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煉也徒然。)”我當時對他的說法并不同意。另外還有一位修道的人對我說:“佛家、道家這些方面的文章著作,一定要看古時候的圣人賢士們所寫的,最近這些年代的人所寫的大多加入了太多個人的主觀的看法,不值得去相信。”我當時也不同意他的說法。現在回想起二位的話都是非常有深刻意義的,雖然不一定完全是正確的,但也不一定完全都是錯誤的。就以我佛門為例子,也是這個道理,因此把它記載下來。
【竹窗隨筆原文的白話翻譯】相關文章:
2.竹雨隨筆
3.竹里館翻譯賞析
4.擊鼓原文翻譯
8.透過那扇窗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