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川農業大學“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農民新希望
四川農業大學“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農民新希望
7月22日 四川農業大學“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眉山小分隊一行來到眉山尚義鎮學習水稻自種基地的相關知識。
“哇!……”站在被稻子覆蓋的田埂上,望著一望無際的自種水稻田。我們一行平日里總呆在校園里的大學生不約而同地發出了深深地感概。
我們一邊聽著村主任的細心解說,一邊忙著做筆記、提問題、拍照……生怕遺漏了一丁點兒的細節。因為在我們的眼里,這些基地不僅工程浩大,更是新農村建設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7000畝稻子種著的是當地農民的新希望。
眼前的這位村主任是政府工作人員介紹中提到的相當有才能的一位。黝黑、結實,一看就是和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地道農民,爽朗、干練則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初印象。
他點上一支煙,便為我們滔滔不絕的講解起來。
他介紹到眉山是四川第二大水稻自種生產基地。而眼前的這7000畝,只是眉山市尚義鎮廣闊基地的一角!底氣十足的自豪更是透露出這種生產模式的巨大成功!要聚集如此多的田來種植水稻,首先便是成立合作社,將村民資源集中起來,然后再建立與之適應的土地制度——土地承包流轉!
說到這里,村主任像大學教師一般侃侃而談“土地流轉在如今的農村地區是一種必然趨勢。首先,避免了土地流失,田地里長稻子總比長雜草強。再者,使合作社業主獲益。業主每年收租金,參與勞動也有分紅,這樣一來又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當然集約化的生產模式還有其他很多優點的!”
的確,當今農村面臨的困境就是外出務工人員很多,土地荒蕪現象嚴重,剩余勞動力花在傳統農業生產上很少。這種集約化模式無疑是農民的福音。據悉,全村90%以上農戶參加了這種模式。
在一個普通的鎮上,一個并不繁華的鄉鎮能有如此成就并不是偶然。他們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首先是優越的自然條件,土壤、水溫、光照、濕度等都相當適合此類雜交自種水稻的生長。其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村主任認為要堅持以科技求生存。稻子生長過程中用藥、施肥必須按照科學的指導,一絲一毫不得馬虎。
7000多畝水稻收割拋棄了人力,完全采用收割機,這是農業機械化道路上的重要一環。最后,村主任意味深長地說道“所有的這些還得建立在扎實苦干上!”
扎實苦干,簡樸的四個字概括了村民在致富路上執著堅定,更透露出了閃耀在樸素農民身上的優秀品質。
中央一號已連續10年出臺有關三農問題的頭號文件。而提高農民收入正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絕大部分農村,還面臨著勞動力、土地流失的困境。
眉山市尚義鎮這種集機械化、集約化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無疑是一個可以作為廣大農民發展農業的成功典范。
【四川農業大學“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農民新希望】相關文章:
四川農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關注留守兒童05-09
暑期下鄉支教社會實踐活動總結05-06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職業農民培訓狀況訪談05-10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個人總結05-11
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的社會實踐活動04-18
西藏大學舉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