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古詩詞鑒賞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元日》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分享。
《元日》古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譯文翻譯
高高的軒臺輝映著春色,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
紅色的宮墻內飛舞著彩色的飾旗,翠玉珠簾映曜著宮女們的玉佩。
我效仿古代的明君們,恭謹而節制地治理著國家,終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
(現在)丹陛下排列著森森戟戈,長廊里回蕩著絲竹樂聲。
壯美的和煦之風浩蕩在華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運途正昌。
(我)將繼承周文王的.事業,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鑒古代帝王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來治理國家。
春天來臨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樣沐浴在春風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樣綻蕊怒放。
我想渡過巨大的河流到達彼岸,但最終還要靠舟船才能渡過去(意思就是靠民眾的支持和大臣們的幫助才能治理好國家)。
注釋解釋
恭己:語出《論語》,恭謹而律己,是形容君王治理天下的詞句。
垂衣:語出《易·系辭》,原意指天下太平,李世民在這里形容自己效法皇帝、堯舜無為而治。
穆:壯美。
康:康盛。
《元日》古詩詞鑒賞2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注釋
⑴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見家家忙著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
賞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日》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元日》詩詞鑒賞05-08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游人古詩詞鑒賞05-09
經典的古詩詞鑒賞03-21
古詩詞鑒賞04-06
古詩詞鑒賞11-20
兒童經典古詩詞鑒賞05-11
經典勵志古詩詞鑒賞05-11
中篇的古詩詞鑒賞精選05-11
中篇的古詩詞鑒賞精選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