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氣象災害分布特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氣象災害特點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里面最常見的災害之一,我國尤其是氣象災害受災最重的國家之一,這與氣象災害的特點分不開。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氣象災害特點,供大家參閱!
氣象災害的特點
一、種類多。主要有暴雨洪澇、干旱、熱帶氣旋、霜凍低溫等冷凍害、風雹、連陰雨和濃霧及沙塵暴等。
二、范圍廣。一年四季都可出現氣象災害;無論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島,還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處處都有氣象災害。
三、頻率高。旱、澇和臺風等多種災害,每年都會發生。
四、持續時間長。同一種災害常常連季、連年出現。
五、群發性突出。某些災害往往在同一時段內發生在許多地區。
六、連鎖反應顯著。天氣、氣候條件往往能形成或引發、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產生連鎖反應。
七、災情重。自然災害中61%是由氣象災害造成的。
我國的氣象災害主要特點
——普遍性。從時間和空間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災,無處沒有災。每年都會有一種或幾種氣象災害,而旱、澇災害最為頻繁。災害在時間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區分布上具有廣泛性。
——區域性。總體看來,北方旱多,南方澇多。旱區主要分布在黃淮海地區及黃土高原,洪澇主要發生在珠江、長江中下游地區及淮河流域等地。華南和東南沿海是熱帶氣旋災害的多發地區,初霜凍對東北地區危害最大。
——季節性。春季往往南澇北旱,盛夏往往南旱北澇,華南秋冬或冬春連旱比較明顯。霜凍,春季主要發生在華北等冬麥區,秋季主要出現在東北、西北地區。
——持續性。同一種災害常連季出現。如華北常出現春夏連旱或伏秋連旱,長江中下游易出現伏秋連旱,華南常會冬春連旱。長江和珠江中下游以及東北等地連續兩年發生洪澇災害的情況也不鮮見。
——交替性。不同的氣象災害常交替出現,如旱、澇交替出現,或先旱后澇,或先澇后旱,或兩頭澇中間旱。
——階段性。某些氣象災害在某個時期較多,而在另一個時期則相對較少。
幾種重要氣象災害
一、干旱 在足夠長的時期內,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而水分虧損,河川流量減少,破壞了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其結果造成農作物、果樹減產,人民、牲畜飲水困難,及工業用水缺乏等災害。干旱的程度因地域、土質、植物、農作等對象的不同而不同。
二、暴雨 我國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短時間內或連續的一次強降水過程,在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給農業帶來災害。暴雨甚至會引起山洪暴發、江河泛濫、堤壩決口,給人民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三、熱帶氣旋 也就是臺風,熱帶氣旋是在熱帶海洋大氣中形成的中心溫度高、氣壓低的強烈渦旋的統稱。是造成狂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等惡劣天氣,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
四、風雹 風雹災害是指在對流性天氣控制下,積雨云中凝結生成的冰塊從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災害。冰雹常常砸毀大片農作物、果園,損壞建筑物,威脅人類安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通常發生在夏、秋季節里。
五、低溫冷凍 低溫冷凍災害主要是冷空氣及寒潮侵入造成的連續多日氣溫下降,致使作物損傷及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
六、雪災 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象。雪災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對人民生產、生活影響巨大。
此外,雷擊、沙塵暴、霜凍、冰雹、霧災等在我國也是經常發生的危害較大的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的特點主要包括:
種類多。氣象災害包括暴雨、干旱、熱帶氣旋、霜凍低溫等冷凍害、風雹、連陰雨和濃霧及沙塵暴等,共7大類20余種,細分可達數十種甚至上百種。
范圍廣。氣象災害一年四季都可出現,無論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島,還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處處都有氣象災害。
頻率高。中國從1950-1988年的38年內每年都出現旱、澇和臺風等多種災害,平均每年出現旱災7.5次,澇災5.8次,登陸中國的熱帶氣旋6.9個。
持續時間長。同一種災害常常連季、連年出現,例如,1951一1980年華北地區出現春夏連旱或伏秋連旱的年份有14年。
群發性強。某些災害往往在同一時段內發生在許多地區,如雷雨、冰雹、大風、龍卷風等強對流性天氣在每年35月常有群發現象。
連鎖反應強。暴雨往往會引發洪水、泥石流、植物病蟲害等災害。
災情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一般較大,如20世紀90年代以前,在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中,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150億元)占全省總損失的37%,超過地震災害和地質災害,居全省首位。
此外,氣象災害還分為天氣氣候災害和氣象次生衍生災害兩種。天氣氣候災害是指因臺風、暴雨、冰雹、大風、沙塵、凍雨、霜凍、干旱、洪澇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是指由氣象因素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酸雨等災害。
氣象災害種類
氣象災害,一般包括天氣、氣候災害和氣象次生、衍生災害。
天氣、氣候災害,是指因臺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風、沙塵、龍卷、大(濃)霧、高溫、低溫、連陰雨、凍雨、霜凍、結(積)冰、寒潮、干旱、干熱風、熱浪、洪澇、積澇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是指因氣象因素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森林火災、酸雨、空氣污染等災害。
氣象災害有20余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⑴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⑵雨澇:內澇、漬水;
⑶干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⑷干熱風:干旱風、焚風;
⑸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⑹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⑺冷害:由于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⑻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⑼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⑽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后路面結冰;
⑾雪害:暴風雪、積雪;
⑿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⒀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⒁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⒂雷電:雷擊傷亡;
⒃連陰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霉變等.
⒄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⒅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氣象災害特點】相關文章:
我國氣象災害分布特點12-09
氣象災害的應對12-09
氣象災害與氣候災害的關系12-09
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的關系12-09
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12-09
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12-09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12-09
氣象災害的等級劃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