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地質災害防范常識
大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尤其是面對地質災害重災區,有利于減少地質災害形成的損失。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預防地質災害知識,供大家參閱!
地質災害緊急避險方法
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辦
1.行人與車輛不要進入或通過有警示標志的滑坡、崩塌危險區。
2.當發現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時,應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同時通知其他受威脅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觀察,做好撤離準備。
3.當您正處于滑坡體上,感到地面有變動時,要立即離開,用最快的速度向兩側穩定地區逃離。向滑坡體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險的!
4.當您處于滑坡體中部無法逃離時,找一塊坡度較緩的開闊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圍墻、電線桿等靠得太近。
5.當您處于滑坡體前沿或崩塌體下方時,只能迅速向兩邊逃生,別無選擇。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險
1.在溝谷內逗留或活動時,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圍環境,特別警惕遠處傳來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異常聲響,這很可能是即將發生泥石流的征兆。
3.發現泥石流襲來時,要馬上向溝岸兩側高處跑,千萬不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溝內住地,應等待一段時間。
注意:野外扎營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址,盡量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溝底。
地震緊急避險方法
1、逃生原則:破壞性地震突然發生時,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的方法是應急避險的好辦法。但地震時不宜奪路而逃,這是因為: ①現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層樓房,根本來不及跑到樓外,反倒會因樓道中的擁擠踐踏造成傷亡; ②房屋劇烈搖晃,造成門窗變形,很可能打不開門窗而失去求生時間;③地震時,人們在房中被搖晃甚至拋甩,站立和跑動都十分困難。
2、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經驗表明:
①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家具下,如寫字臺、結實的床下,也可躲到墻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但要盡量避開玻璃柜。注意不要躲到外墻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要迅速抱頭臥在座位下面;如在工廠車間里,應就近蹲在大型機床和設備旁邊,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②如果你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墻建筑、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后,為防止余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內。
③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面部或用雙手護住后腦,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后,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
④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如果正使用明火,應迅速熄滅。
3、除“伏而待定”這一原則外,地震時還應注意不要顧此失彼。短暫的時間內首先要設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脫險,才可能去搶救親人或財物。當然,如果身處平房或樓房一層,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點也是可行的。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經過對國內現行的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相關標準和規范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目前比較流行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主要有:截水和排水工程,遮擋和支護工程,護坡和加固工程,壓腳和卸載工程,合理進行躲避等措施。工程措施是巖土工程中使地質災害出現的概率得到降低的主要手段,但是這些措施還存在一定的適用性,需要根據具體的工程狀況進行分析與選擇。比如,如果是因為切坡而引起的滑坡,可以使用排出地表水或者在前端進行支檔的方法,避免其出現地質災害;如果是規模很大的滑坡,需要對周圍的地質狀況進行充分的考慮,對地質進行嚴格的勘察,然后以此為基礎,使用綜合防治的'措施,以便使防治的效果得到提高,確保邊坡的可靠與穩定。
生物措施
這種措施主要是使用植樹造林或者退耕還林等方式對巖土工程中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借助生物性種植,能夠使水土的穩定狀態得到顯著的提高,即便遇到很強的振動或者沖刷,也不會出現滑坡等地質災害。而且,這一措施還有圖 1 泥石流圖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環境保護也有很大影響,能夠確保生態環境的平衡,使某一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價值非常大。但是這一措施也有一些缺點和不足,其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真正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在一些容易出現泥石流或者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地區,需要按照當地的實際狀況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使用封山育林等措施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做好預防工作,以便使地質災害出現的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避讓措施
(1)雨季時期避讓的措施。根據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的區域或者變形的斜坡,需要按照這一地區實際的狀況和氣候與天氣的特點,適當地使用避讓措施。不同城鎮都要以地質災害防治的預案為基礎,重新對安全轉移的方案進行編制,對地質災害可能影響的區域內全部人員和資產等進行轉移,并將其安置在事先準備好的避難地點,切實保護人們的安全,并確保避難地點足夠安全。在進行避讓時,還要按照就近原則進行處理,不能舍近求遠,需要把人們和資產等安排在最近的避難地點內,以便降低地質災害的危害,降低成本。
(2)搬遷避讓。如果是出現地質災害的概率非常大或者危害性很高的地區,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所需的費用遠遠超出搬遷的費用時,就需要按照具體的要求,使用合理的措施進行搬遷避讓,以便降低地質災害的危害,降低人們的損失。在搬遷時還要做好人們的安置工作,確保人們安全,保障人民權益。
【地質災害防范常識】相關文章:
如何防范地質災害05-09
關于地質災害的常識05-09
關于地質災害的常識05-09
單位如何防范地質災害05-09
火災防范及自救常識05-09
巴士的火災防范常識05-09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05-09
學生地震防范與自救常識05-09
小學生地質災害知識常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