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

時間:2022-12-09 18:14:26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

  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暴雨、洪澇,處于地震活動帶的居民還可能會遭遇地震,那么有什么實用的防災小知識需要了解的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防災害小知識,供大家參閱!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

  防暴雨災害小知識

  一、什么是暴雨

  一般把24小時降水量達到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暴雨標準不完全相同)。暴雨來勢迅猛,常引起江河泛濫,沖毀堤壩、房屋、道路、橋梁,淹沒田野,也會引起山洪暴發、泥石流和山體滑坡,造成嚴重的經濟及生命財產損失。

  二、暴雨來臨之前的準備要點

  1、注意氣象部門關于暴雨的最新預報。

  2、處于危舊房屋,或處于地勢低洼住宅里的居民,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3、最好關閉煤氣閥和電源總開關。

  4、易受淹的家庭應收拾家中貴重物品放到樓上或置于高處。

  5、暴雨來臨前,要暫停戶外活動,并立即到安全地方暫避。

  6、及時清理室外排水管道設施,保持排水管道設施,保持排水暢通。

  三、暴雨應急預警信號及防護知識

  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一)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標準: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護措施:學校、幼兒園采取適當措施,保證學生和幼兒安全;駕駛人員應當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做好排澇準備。

  (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標準: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護措施: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路況在強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積水路段實行交通引導;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采取必要的排澇措施。

  (三)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標準: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護措施: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處于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采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注意防范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四)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標準: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防護措施: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防洪澇災害小知識

  1、什么是洪水

  洪水的類型可分為:暴雨洪水(含山洪)、泥石流和垮壩洪水、風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等多種類型。以下介紹幾種主要類型。

  暴雨洪水:是由較大強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簡稱雨洪。在我國它是最主要的洪水。

  泥石流:是一種發生在山區河流溝谷中的飽含泥、石、水的液固兩相流,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突發性特殊洪流。暴雨或(和)冰雪融水是其發生有誘因。按其固體物質構成不同可分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等三類。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是:溝谷內有豐富的松散固體堆積物;溝谷地形陡峻、比降很大,有暴雨或冰川和高山積雪強烈融化的時期;在地區方面,泥石泥主要在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運動活躍地活動強烈,植被不良、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泥石流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突發性山地自然災害。

  垮壩洪水:水庫垮壩和堤防決口所形成的二類洪水。這兩類既與氣象因素有關又與人為因素有關。

  ⑴、水庫垮壩洪水的突發特點是:洪峰高、歷時短、流速大,往往造成下游毀滅性災害,特別是人員傷亡。

  ⑵  堤防決口是:由于洪水超過堤防設計標準,堤防質量有問題,或者因人為設障壅高水位而造成漫或潰決洪水。人為扒堤決口造成的.洪水也有發生。

  2、洪水的主要特點

  季節性明顯:洪水集中出現的季節段時稱之為汛期。江河每年汛期來臨的時間有一定規律,它主要決定于夏季雨帶的南北位移和秋季頻繁臺風暴雨。

  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響,河流常可以形成極大洪峰流量。

  江河洪水年際變化不穩定:暴雨洪水區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變幅大。

  3、洪水爆發時怎樣緊急自救

  一個地區短期內連降暴雨,河水會猛烈上漲,漫過堤壩,淹沒農田、村莊,沖毀道路、橋梁、房屋,這就是洪水災害。發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1)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利用船只、木排、門板、木床等,做水上轉移。

  (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3)在山區,如果連降大雨,很容易暴發山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沖走,還要注意防止山體滑坡、滾石、泥石流的傷害。

  (4)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4、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首先應該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層建筑避險,而后要與救援部門取得聯系。同時,注意收集各種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為逃離險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員失蹤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險水。所以,洪水中必須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帶等待救援。

  (1)避難所一般應選擇在距家最近、地勢較高、交通較為方便及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層建筑的平坦樓頂,地勢較高或有牢固樓房的學校、醫院等。

  (2)將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處保存;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處,票款、首飾等物品可縫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塊等漂浮材料加工為救生設備以備急需;洪水到來時難以找到適合的飲用水,所以在洪水來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貯備干凈的飲用水。

  (4)準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可與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訊、交通聯系。

  預防地震災害小常識

  1.地震知識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生前出現的異常現象,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是兩個概念,如唐山7.8級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區的烈度是8度,石家莊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數人有感。

  4—5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破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破壞。

  2.發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

  有感地震是指發生的地震級別較低,有明顯震感,沒有造成破壞和重大破壞的地震。

  應急要點

  ○發生有感地震后,室內人員在震發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較安全的室內避震點分頭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臺播發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定。

  3.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破壞性地震是指發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地震。

  應急要點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方向跑。

  ○正在海邊游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采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實。我國有過地震并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相關文章:

自然災害安全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05-09

自然災害防范預案05-09

自然災害防范心得05-09

如何防范自然災害05-09

自然災害防范教案05-09

自然災害防范措施05-09

自然災害防范措施05-09

夏季自然災害防范工作05-09

學校自然災害防范制度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