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地質災害的常識

時間:2022-12-09 18:28:34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關于地質災害的常識

  我國地質災害種類很多,作為一個地勢起伏大的國家。除現代火山災害外,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都不少見。那么有哪些你需要了解的地質災害基礎知識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地質災害基礎知識,供大家參閱!

  地質災害的滑坡知識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俗稱“地滑”、“走山”、“垮山”、“山剝皮”、“土溜”等。

   滑坡主要類型

  滑坡根據其滑體的物質組成,可分為堆積層滑坡、黃土滑坡、粘性土滑坡、巖層(巖體)滑坡和填土滑坡。

  按照滑體體積大小,可分為巨型滑坡(>1000萬方),大型滑坡(100-1000萬方),中型滑坡(10-100萬方),小型滑坡(<10萬方)。

  滑坡對人類的危害

  滑坡作為山區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常常給工農業生產以及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

  滑坡對鄉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毀農田、房舍、傷害人畜、毀壞森林、道路以及農業機械設施和水利水電設施等,有時甚至給鄉村造成毀滅性災害;位于城鎮附近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傷亡人畜,毀壞田地,摧毀工廠、學校、機關單位等,并毀壞各種設施,造成停電、停水、停工,有時甚至毀滅整個城鎮;發生在工礦區的滑坡,可摧毀礦山設施,傷亡職工,毀壞廠房,使礦山停工停產,常常造成重大損失。

  滑坡除給人類造成上述幾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電工程、公路、鐵路、河運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經常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類外,還常常產生一些次生災害間接危害人類。

  形成滑坡的內在條件

  形成滑坡的內在條件主要有:

  (1)巖土類型。巖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結構松散、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巖、土,如松散覆蓋層、黃土、紅黏土、頁巖、泥巖、煤系地層、凝灰巖、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及軟硬相間的巖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巖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巖、土,降低巖、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巖、土,增大巖、土容重,對透水巖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誘發滑坡的外界因素

  誘發滑坡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

  人類活動與滑坡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后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巖、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

  此外,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使斜坡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而產生滑坡;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巖、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有利于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相互結合,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滑坡的次生災害

  滑坡除直接成災外,還常常造成次生災害。最常見的次生災害是:為泥石流累積固體物質源,促使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或者在滑動過程中在雨水或流水的參與下直接轉化成泥石流。

  滑坡另一常見的次生災害是:堵河斷流形成天然壩,引起上游回水,使江河溢流,造成水災,或堵河成庫,一旦庫水潰決,便形成泥石流或洪水災害。

  滑坡體落入江河之中,可形成巨大涌浪,擊毀對岸建筑設施和農田、道路,推翻或擊沉水中船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落入水中的土石有時形成激流險灘,威脅過往船只,影響或中斷航運;落入水庫中的滑坡體可產生巨大涌浪,有時涌浪翻越大壩沖向下游形成水害。

  地質災害的滑坡知識

  什么是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巖體或者土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山體發生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谷的地質現象。崩塌又稱崩落、垮塌或塌方。大小不等,零亂無序的巖塊(土塊)呈錐狀堆積在坡腳的堆積物稱為崩積物,也稱為巖堆或倒石堆。

  按崩塌體的物質組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產生在土體中的稱為土崩;二是產生在巖體中的稱為巖崩。

  當崩塌的規模巨大,涉及到山體者,又俗稱山崩;當崩塌產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時,稱為岸崩。

  根據運動型式,崩塌包括傾倒、墜落、垮塌等類型。

  誘發崩塌的外界因素

  誘發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地震。地震引起坡體晃動,破壞坡體平衡,從而誘發坡體崩塌。

  (2)融雪、降雨。大雨、暴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使地表水滲入坡體,軟化巖土及其中軟弱面,從而誘發崩塌。

  (3)地表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不斷地沖刷坡腳,削弱坡體支撐或軟化巖、土,降低坡體強度,從而誘發崩塌。

  (4)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開挖坡腳,地下采空、水庫蓄水、泄水、堆(棄)渣填土等改變坡體原始平衡狀態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崩塌活動。

  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凍脹、晝夜溫度變化等也會誘發崩塌。

   崩塌發生的時間規律

  5而及松散土層等物質條件。石和崩落等類型,害且將可能造成較多人員發生崩塌的時間大致有以下規律:(1)降雨過程之中或稍滯后。這是出現崩塌最多的時間;(2)強烈地震或余震過程之中;(3)開挖坡腳過程之中或滯后一段時間;(4)水庫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強烈的機械震動及大爆破之后。

   如何識別可能發生崩塌的坡體

  通常可能發生崩塌的坡體在宏觀上有如下特征:

  (1)坡體大于45度、且高差較大,或坡體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坡體內部裂隙發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隙發育或順坡裂隙或軟弱帶發育,坡體上部已有拉張裂隙發育,并且切割坡體的.裂隙、裂縫即將可能貫通,使之與母體(山體)形成了分離之勢。

  (3)坡體前部存在臨空空間,或有崩塌物發育,這說明曾發生過崩塌,今后還可能再次發生。

  具備了上述特征的坡體,即是可能發生的崩塌體,尤其當上部拉張裂隙不斷擴展、加寬,速度突增,小型墜落不斷發生時,預示著崩塌很快就會發生,處于一觸即發狀態之中。

  滑坡與崩塌的區別

  滑坡與崩塌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崩塌發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積在山坡腳,呈錐形體,結構零亂,毫無層序;而滑坡堆積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狀,滑坡體的整體性較好,反映出層序和結構特征。也就是說,在滑坡堆積物中,巖體(土體)的上下層位和新老關系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是有規律的分布。

  (2)崩塌體完全脫離母體(山體),而滑坡體則很少是完全脫離母體的,多是部分滑體殘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發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遠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則不然,通常是滑坡體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數滑坡體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動距離卻很大。同時,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緩慢。

  (4)崩塌堆積物表面基本上不見裂縫分布。而滑坡體表面,尤其是新發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規律性的縱橫裂縫。比如:分布在滑坡體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張裂縫;分布在滑坡體中部兩側的剪切裂縫(呈羽毛狀);分布在滑坡體前部的鼓張裂縫,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壓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體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為多的扇形張裂縫,或者稱為滑坡前緣的放射狀裂縫。

  地質災害的泥石流的知識

  什么是泥石流

  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庫塘潰壩等水源激發,使山坡或溝谷中的固體堆積物混雜在水中沿山坡或溝谷向下游快速流動,并在山坡坡腳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積下來,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沿著陡峻的山溝奔騰而下,山谷猶如雷鳴,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在很短時間內將大量泥沙石塊沖出溝外,破壞性極大,常常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主要類型

  按流域的溝谷地貌形態可分為溝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溝谷型:沿溝谷形成,流域呈現狹長狀,規模大。

  山坡型:為坡面地形,溝短坡陡,規模小。

   泥石流對人類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的特點。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

  (2)對公路、鐵路及橋梁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他構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筑物,淤埋水電站水渠,并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3個條件:陡峻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條件:地形上,山高溝深、地勢陡峻,溝床縱坡降大,溝谷形狀便于水流匯集。溝谷上游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或漏斗狀,周圍山高坡陡,植被生長不良,有利于水和松散土石的集中;溝谷中游地形多為峽谷,溝底縱向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夠向下游快速流動;溝谷下游出山口的地方地形開闊平坦,泥石流物質出山口后能夠堆積下來。

  (2)松散物質來源條件:溝谷斜坡表層巖層結構疏松軟弱、易于風化、節理發育,有厚度較大的松散土石堆積物,可為泥石流形成提供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礦堆棄在溝谷的棄渣堆土等,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3)水源條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發條件和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庫(池)潰決下泄水體等。

  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

  泥石流的發生時間具有如下三個規律:

  (1)季節性:泥石流的暴發主要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的激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發生于多雨的夏秋季節。因集中降雨的時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區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6-9月;而西北地區降雨多集中在6、7、8三個月,尤其是7、8兩個月降雨集中,暴雨強度大,因此西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7、8兩個月。

  (2)周期性:泥石流的發生受雨、洪、地震的影響,而雨洪、地震總是周期性地出現。因此,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動周期與雨洪、地震的活動周期大體一致。當雨洪、地震兩者的活動周期相疊加時,常常形成一個泥石流活動周期的高潮。

  (3)泥石流的發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連續降雨稍后。

【地質災害的常識】相關文章:

關于地質災害的常識05-09

關于地質災害防范常識05-09

小學生地質災害知識常識05-09

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05-09

地質災害知識宣傳05-09

如何防范地質災害05-09

地質災害類型知識05-09

關于地質災害的知識05-09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