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震防范應對措施
(一)成立機構,高度重視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機構和領導是關鍵。為更好地進行地質災害防治,明確防治責任,確保領導有力,特成立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縣級各部門及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和完善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和重要地質災害專人負責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在人員、設備等方面給予保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預算,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按照本地質災害防御預案,將地質災害危險點的監測、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各部門和各鄉鎮要進一步細化預案,完善“兩卡”發放。
(三)加強宣傳,健全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大力宣傳普及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和避讓知識,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和全社會防御地質災害的主動性、自覺性。健全縣、鄉(鎮)、村、組、監測人五級群測群防體系,確保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及時,監測方法得當,組織避險措施得力,險情信息反饋及時。
(四)完善制度,增強應急反映能力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險情巡視制和災情速報制。各鄉鎮、各部門、企業要落實主要領導帶班,地質災害隱患點所在地的單位、鄉(鎮)、村社要安排專人值班,對危險點要設立警示標志,切實加強監測,特別是危及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時,要及時做好人員疏散和財產轉移。
(五)嚴格實行汛期值班制汛期值班從4月15開始,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辦與縣防汛辦實行汛期聯合值班制,總帶班領導為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龍德育。聯合值班充分利用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省、州、縣氣象臺開展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成果,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等工作。
(六)落實措施,杜絕人為誘發地質災害凡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行采礦、伐木、采石、取土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堅持地質災害“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加大對人為誘發地質災害行為的處罰力度。積極開展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制止一切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行為,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七)配合協作,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國土資源、氣象、水利、救災、交通等主管部門要按照各自分工職責,切實做好本部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并密切配合,通力協作,互通情報,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要加強地質災害治理,根據災情規模、類型、性質、穩定狀況及危險程度作好防治工程設計,搞好排水、支檔、排導、清淤工程治理,確保安全渡汛。
關于地震的知識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列尚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
由于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錯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生前出現的異,F象,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離上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遭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是兩個概念,如唐山 7.8級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區的烈度是8度,石家莊 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數人有感。
4—5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破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破壞。
2.發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
有感地震是指發生的地震級別較低,有明顯震感,沒有造成破壞和重大破壞的地震。
應急要點 (1)
○發生有感地震后,室內人員在震發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較安全的室內避震點分頭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臺播發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定。
3.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破壞性地震是指發生地震級別較大,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或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地震。
應急要點 (2)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方向跑。
○正在海邊游玩時,應迅速遠離海邊,以防地震引起海嘯。
○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并盡快選擇空曠處立即停車。
○身體遭到地震傷害時,應設法清除壓在身上的物體,盡可能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塵、防煙;用石塊或鐵器等敲擊物體與外界聯系,不要大聲呼救,注意保存體力;設法用磚石等支撐上方不穩的重物,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
4.地震時切忌驚慌
我們感覺到的地震,大多數是有感、強有感地震,少數能造成輕微破壞,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是極少數。因此,當遇到地震時切忌恐慌,要沉著冷靜,迅速采取正確行動。特別在高樓和人員密集場所,就地躲避最現實。我國有過地震并沒造成任何破壞,但驚慌失措的人們互相擁擠踩踏造成重傷甚至死亡的教訓。
○不要跳樓
○要相互關愛
○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學生要聽從指揮
地震救援應急措施
地震后的個人自救方法
1.被埋壓在廢墟下時,至關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發生崩潰,要有勇氣和毅力。強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滿信心的樂觀精神,是自救過程中創造奇跡的強大動力。
2.被壓埋后,注意用濕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頭部,避免灰塵嗆悶發生窒息及意外事故,盡量活動手和腳,消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周圍可搬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擴大安全活動空間,保障有足夠的空氣。條件允許時,應盡量設法逃避險境,朝更安全寬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動。
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設法爬出去,無法爬出去時,不要大聲呼喊,聽到外面有人再呼叫,或敲擊出聲,向外界傳信息求救。
4.無力脫險時,盡量減少體力消耗,尋找食物和水,并計劃使用,樂觀等待時機,想辦法與外面援救人員取得聯系。
地震后的群眾互救方法
震后救人的原則是:
1.在互救過程中,要有組織,講究方法,避免盲目圖快而增加不應有的傷亡。首先通過偵聽、呼叫、詢問及根據建筑物結構特點,判斷被埋人員的位置,特別是頭部方位,在開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點點撥,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傷勢嚴重,不能自行出來的,不得強拉硬拖,應設法暴露全身,查明傷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應利用鏟、鐵桿等輕便工具和毛巾、被單、襯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時要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壓埋阻擋物,應保護支撐物,清除埋壓物,才能保護被壓埋者賴以生存的空間不遭覆壓。
5.清除壓埋物及鉆鑿、分割時,有條件的要潑水,以防傷員嗆悶而死。
6.對暫時無力救出的傷員,要使廢墟下面的空間保持通風,遞送食品,靜等時機再進行營救。
【地震防范應對措施】相關文章:
美國地震防范措施05-09
關于地震防范的最新措施05-09
煤礦地震防范措施05-09
學生的地震應急防范措施05-09
提高農村地震防范能力的措施05-09
大學生地震防范措施05-09
地震防范知識05-11
防范地震的作文05-09
高考改革應對措施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