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自然災害安全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

時間:2022-12-09 18:35:47 災害防范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自然災害安全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

  自然災害防不勝防,做好預防措施雖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但是可以有效的減少財產和人身損失。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自然災害資料,供大家參閱!

自然災害安全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

  工程建設預防自然災害的措施

  1、加強對工人的思想教育,經常對工人的安全生產的培訓和安全生產重要性的教育。

  2、隨時掌握自然災害預報,及時搞好防范措施,疏散工人和轉移材料和設備。

  3、時時掌握天氣預報,作好防暑降溫除濕工作,現場應存有常用藥品和設一名醫護人員。

  4、經常組織工人觀看有關自然災害的錄像片。

  5、開挖基坑應做好防雨準備,要確保潛水泵的完好性。

  6、下雨時砌筑砂漿應減小稠度,并加以覆蓋。下雨前新砌的砌體和新澆的砼均應覆蓋,以防雨沖。受雨沖刷過的新砌砌體應翻砌最上面兩皮磚,繼續砌筑前應復核已完砌體的'垂直度和標高。

  7、現場中、小型機械必須按規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應著重做好水泥等原材料的防漏、防淹。

  8、防水層施工時,找平層應基本干燥,其含水率不宜大于9%。檢查含水率的簡易方法是在基層表面上鋪設1m×1m的橡膠卷材,靜置3h左右,掀開后如基層表面及卷材表面均無水印,即可視為符合要求。

  校園預防自然災害教案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和自然災害的特征。

  2、掌握一些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自然災害危害和特征

  難點:講解如何預防龍卷風

  三、課型:講讀和討論相結合

  四、教學時數:1課時

  五、教學內容過程

  (一)導入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F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臺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二)自然災害的涵義

  自然災害是指由于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資源破壞等現象。

  (三)自然災害的特征

  1、突然,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持續時間有長有短。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較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

  2、無法控制,引起破壞和混亂有時很短暫、有低高、有時可以預報。

  (四)自然災害的種類(學生發表見解后教師總結)

  地震 海嘯 凍害 風暴潮 水災 雷雨大風 火山爆發 龍卷風

  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

  (五)簡介龍卷風及危害

  龍卷風是一種伴隨著高速旋轉的漏斗狀云柱的強風渦旋。龍卷風中心附近風速可達100m/s~200m/s,最大300m/s,比臺風近中心最大風速大好幾倍。中心氣壓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達200hPa。它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離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稱“龍取水”。由于龍卷風內部空氣極為稀薄,導致溫度急劇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結,這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漏斗云柱的直徑,平均只有250m左右。龍卷風產生于強烈不穩定的積雨云中。它的形成與暖濕空氣強烈上升、冷空氣南下、地形作用等有關。它的生命史短暫,一般維持十幾分鐘到一二小時,但其破壞力驚人,能把大樹連根拔起,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江蘇省每年幾乎都有龍卷風發生,但發生的地點沒有明顯規律。出現的時間,一般在六七月間,有時也發生在8月上、中旬。

  (六)如何防御龍卷風(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1、尋找最安全的位置。根調查表明,最安全的位置是與龍卷風來向相反的方向?茖W家認為,東北方向的房間相對比較安全。小房間和密室比大房間安全;

  2、在家時,務必遠離門窗和外圍墻壁,最好是到房子的最低一層,并保護好自己的頭部;

  3、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時,應就近尋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4、在公共場所,應向指定地點疏散。最好的隱蔽場所是低洼的地方;

  5、如果在汽車上遇到龍卷,這是非常危險的,應立即把汽車停在低洼的地方,人離開汽車,千萬不要開車躲避龍卷風。

  6、立刻離開橋、高坎、沿河海岸及危險房或活動房。如果附近沒有屏障,則應平伏于低地面,但要注意防水。

  自然災害安全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F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臺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能力,人們還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也無法抵御自然災害的破壞。但是完全可以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盡量地減少損失。

  1. 雷電災害與防范

  雷電是大自然中靜電放電過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時,產生云和云之間以及云和大地之間放電,迸發出光和聲的現象。雷電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實質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電,放電時產生的光是閃電,閃電使空氣受熱迅速膨脹而發生的巨大聲響是雷聲,雷雨天容易遭受雷擊,致人受傷甚至死亡。

  (1) 雷電天氣時,要留在室內,并關好門窗。

  (2) 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

  (3) 雷雨時,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應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4) 減少使用固定電話和手提電話。

  (5) 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6) 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上或其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7) 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8) 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

  (9) 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扛在肩上。

  (10) 不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外出。

  (11) 大量的雷擊搶救實踐證明,遭受雷擊后,有一部分呈死亡狀態的人還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臟停止跳動,,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種暫態現象,通常稱為雷擊“假死”。辨別的方法是觀察受害者的.身體是否出現紫蘭色斑紋,若未出現,說明還未真正死亡,應迅速就地搶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法,對雷擊導致“假死”人員的搶救,往往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切不可半途而廢。

  (12) 據有關專家介紹,出現雷擊事故后,最好對被擊傷者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13) 在外出時遇到雷雨天氣,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

  (14) 雷電交加時,如果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應該盡量尋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降低身體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導電的物體(如鐵鍬、金屬桿雨傘),要迅速拋到遠處,千萬不能拿著這些物品在曠野中奔跑,否則會成為雷擊的目標。

  (15) 特別要小心的是,遇到雷電時,一定不能到高聳的物體(如旗桿、大樹、煙囪、電桿)下站立;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擊危險。

  2. 暴雪、冰雹災害與防范

  暴雪、冰雹比較常見,雖然不一定會形成災害,但也應注意保護自己:

  (1) 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減少室外活動,避免凍傷。

  下冰雹時,應在室內躲避;如在室外,應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護頭部,并盡快轉移到室內,避免砸傷。

【自然災害安全常識與防范應急措施】相關文章: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05-09

自然災害防范措施05-09

自然災害防范措施05-09

學校自然災害防范措施05-09

自然災害應急避險常識05-09

加強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措施05-09

學生的地震應急防范措施05-09

自然災害安全措施05-09

關于自然災害的安全措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