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村民對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
自然災害對于農村的損害相對于城鎮而言是更大的,除了基礎設施跟不上,與對村民的防災宣傳跟不上也有關。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村民自然災害防范意識,供大家參閱!
如何提高村民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憂患意識,防患于未然,防災減災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廣泛增強防災意識、了解與掌握避災知識.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普通群眾能夠知道如何處置災害情況,如何保護自己,幫助他人.
政府與社會團體應組織和宣傳災害知識,培訓災害專業人員或志愿者.有關部門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廣泛宣傳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過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村莊”行動,使最基層的社區居民、廣大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民、社會弱勢群體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掌握基本的避災、自救、互救技能,達到減災目的.防災減災需要從娃娃抓起,把災害、災害應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
有關部門應編寫自然災害防御宣傳手冊與宣傳材料,廣泛宣傳與普及災害知識、應急管理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能力與自救能力.
社會公眾要充分認識災害預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類預警信息含義,在收到災害預警信息時,根據不同預警信息、不同的預警級別,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需要建立廣泛、暢通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利用廣播、電話、手機短信、街區顯示屏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發布預警信息,重要預警信息在電視節目中能即時插播和滾動播出.有關部門能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在有效時間內到達有效用戶手中,使他們有機會采取有效防御措施,達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近年來,氣象部門在重大氣象預警信息服務中,向政府相關部門呈送供決策的氣象信息的'同時,在電視上滾動播出氣象警報,并用手機短信將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至用戶,使基層干部和群眾對預警情況心中有數,從而解決氣象產品從氣象局到普通用戶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然災害的防范措施
洪水突來如何應對——冷靜觀察 迅速轉移
(1)冷靜觀察水勢和地勢,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樓房轉移。
(2)就近無高地樓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時爬上高樹也可暫避。
(3)切記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頂,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防冰雹如何避險——防雹勿忘防雷電
(1)關好門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戶外,不要在高樓屋檐下,煙囪、電線桿或大樹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時,也要做好防雷電的準備。
臺風來了怎么避——盡量避免河邊走
(1)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風躲雨,強風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設施易造成人員傷亡。
(2)盡量避免在河邊和橋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橋上、水邊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摔死摔傷或溺水。
地震來臨——送你防震自救口訣
(1)高層樓撤下,電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講究,是跑是留兩可求,因地制宜做決斷,錯過時機諸事休。
(3)次生災害危害大,需要盡量預防它,電源燃氣是隱患,震時及時關上閘。
(4)強震顛簸站立難,就近躲避最明見,床下桌下小開間,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時火災易發生,伏在地上要鎮靜,沾濕毛巾口鼻捂,彎腰匍匐逆風行。
毛家村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為有效防治我村自然災害,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上級自然災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結合我村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機構和職責
1、應急領導小組:負責我村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指揮、組織、協調、監管。
組 長:楊 進
副組長:楊興富
成 員:毛永平 毛翠香 毛正富 楊亞飛
下設辦公室,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辦公室主任由毛永安兼任。
職責分工:
(1)組長:分管組織、指揮、協調本村自然災害群測群防和突發性自然災害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災情報告,在強降雨期間執行“零報告制度”,并負責向村民公布本預案。
(2)副組長負責組織搶險小分隊及其人員分工;組織自然災害臨災搶險、排險。搶險小分隊由毛永安負責指揮。
(3)會計負責發布本村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負責地質災害監測資料和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巡查資料的整理、匯總和上報工作。
(4)村民小組組長:負責組織本村民小組范圍自然災害點監測和自然災害易發地段巡查;負責臨災時組織受威脅群眾撤離;負責及時向應急工作組組長報告自然災害災情。
(5)應急工作組其他成員:負責物質保障、災民安置、救護和汛期值班等項工作。
2、村(組)兩級巡查小組:村兩委、村民小組長和受影響的村民分別組成村(組)級巡查小組。
二、防災搶險
1、自然災害點監測、易發地段巡查防災避險。
2、預警及搶險救災措施。
當遇強降雨和上級自然災害預警預報,立即加強自然災害點監測、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地段巡查。特別是要加強房前屋后高陡邊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地質斜坡、溝口及溝邊低洼地帶的巡查、排查。發現險情征兆,立即組織受影響群眾撤離,并及時上報。疏散安置地點必須在汛期前實際調查選點,確保安全。劃定臨時危險區,在危險區邊界設置警示標志,同時明確具體監測人。在強降雨過后,根據自然災害點具體情況,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溝、埋實裂縫等簡易治理措施。
3、監測、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監測、巡查一次。汛期3月1日—9月30日每15天量測、巡查一次,若發現監測自然災害點有異常變化和暴雨天氣前后,應增加觀測次數,每日觀測次數不少于3次,災害體處快速異變狀態的,應每1-2小時監測一次;易發地質災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響村民加強觀察、巡查,發現險情立即報告。監測、巡查必須做好數據記錄、歸檔。
4、災后處理
災情發生后,村應急工作組將與上級部門一道做好災區群眾的思想工作,安定群眾情緒,并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及時組織災區群眾開展自救。
三、保障措施
1、組織到位。做到機構落實、組織落實、人員落實,不斷把村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軌道。應急領導小組、應急工作組成員、搶險小分隊成員、村(組)兩級巡查小組成員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調查補充,修改本預案,并向村民公布。
2、宣傳到位。向村民宣傳自然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公布本預案,充分認識防御自然災害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提高村民有自我防范意識。
3、措施到位。自然災害點監測到位、易發自然災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組織對避險路線、臨時安置點進行勘查,并向村民公布。
4、物質到位。每個村民小組購雨衣、手電、應急燈(具體數量由村組具體實際確定)等必備應急設備,并由毛永安保管。
【如何提高村民對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相關文章:
如何防范自然災害05-09
如何提高中小學生火災防范意識05-09
提高安全意識防范于未然的旗下講話04-26
火災防范意識的作文05-09
自然災害防范預案05-09
自然災害防范心得05-09
自然災害防范教案05-09
自然災害防范常識05-09
安全防范意識文章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