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生活小常識大全
秋季到了,這也是一個有季節疾病的高發季節,那么在秋高氣爽的秋季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來注意呢,在秋季要注意什么生活小常識呢,接下來就讓陽光網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初秋之時,欲食之味宜減鋅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凋零,氣清風寒,節約生冷,以防疾病,此時宜進補養之物生氣。
中秋炎熱,氣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食品。其次,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癥應多食含維生素A、B、C、E類食品,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節,心肌梗塞發病率明顯增高。此時日常飲食中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切記進食過飽,其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晨起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日間多喝 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秋季健康飲食七項
進入秋季,由熱轉寒,陽消陰長。進入了“養收”階段。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則,減辛以平肺氣,增酸以助肝氣,以防肺氣太過勝肝,使肝氣郁結。所以秋季的飲食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多飲水,維持體內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干裂、邪火上侵。
二、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
三、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厚味。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椒等辛味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四、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防止腹瀉。另外,秋天每餐進食宜簡不宜繁,這是由于人體陽氣衰弱,胃氣亦弱,每餐吃品種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導致胃病。
五、燥是秋季的主氣,肺易被秋燥所傷,進補時還應當注意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采取平補、潤補相結合的方法,以達養陰潤肺的目的。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另外,秋季早晨食粥加入梨、蘿卜、芝麻等食藥俱佳的食物,則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效用。
六、由于秋季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貼秋膘”,所以,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七、秋季可多食芝麻、糯米、蜂蜜、荸薺、葡萄、蘿卜、梨、柿、蓮子、百合、甘蔗、菠蘿、香蕉、銀耳、乳品等柔潤食物。
秋季6大養生蔬菜
秋季容易出現口干唇躁等“秋躁”癥候,應選擇一些滋養潤躁的食物,燕窩、銀耳最好,白木耳也可以。養生金湯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礦物質,選用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功效的食材,對治療“秋躁”非常有效。按照中醫“春夏滋陰,冬秋養陰。四季調理,各有所重”的理論,秋日里我們還應著重于養陰護陽。
一般來說,秋季養生食物有以下幾種:
豆芽菜——所含的葉綠素可以防止直腸癌,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胡蘿卜——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胡蘿卜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
菠 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菠菜中胡蘿卜素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蔬菜,抗壞血酸雖低于辣椒卻高于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
菜 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以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75%以上的維生素A。
萵 筍——其中的鉀含量是鈉的27倍,有利于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好處。此外,秋季愛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還可以止咳。
芹 菜——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并有祛痰功能。芹菜可與香干、肉絲等炒食,無不色彩鮮艷,味道清香。
秋季水果之妙用
蘋果:果汁可止瀉,空腹吃可治便秘,飯后吃能助消化。但是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于心、腎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炎、糖尿病者,切勿多食。
梨:具有止咳、化痰和清燥等作用,對治療咳喘、風熱、咽炎等有良效。因性寒,脾胃虛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泄者應慎食。又因糖量高,過食會使血糖升高,故糖尿病者少食。
柑橘:內含大量胡蘿卜素,入血后轉化為維生素A,積蓄在體內,使皮膚泛黃,即導致“胡蘿卜血癥”,俗稱“橘黃癥”,繼而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綜合癥狀。患“橘黃癥”后,應適應多食植物油,并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轉化和排泄。
柿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C和鞣酸,營養豐富,有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但內含大量柿膠酚和果膠,與胃酸相遇會凝集成纖維性團塊,即“胃柿石”,導致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又因果膠有收斂作用,故便秘者忌食。不宜空腹服用,更不宜與螃蟹、山芋等同食,否則更易產生胃柿石。
菱角和荸薺:許多人吃生菱角用嘴啃皮、吃生荸薺不削皮,而不經消毒殺菌,很容易感染上姜片蟲病。姜片蟲蟲體肥厚,在顯微鏡下觀察極似切下的姜片,入人體后寄生于小腸內,導致營養不良、消瘦和貧血等,對小兒危險更大。再則兩者性寒滑,常人也不宜多食。脾胃虛寒、便溏腹瀉、腎陽不足整個均不宜食用。
板栗:含淀粉、蛋白質、粗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味甘性溫,甜糯爽口,有“千果之王”和 “木本糧食”的美譽。板栗有益氣補腎、健脾補肝、調理腸胃之功效。中醫稱其為“腎果”,尤適腎病者食用。但是板栗堅實,生食難于消化,熟食易滯氣積食,一 次不易多食。有安腸止瀉作用,便秘者忌食,否則加重癥狀。
秋季四防
一、秋涼防感冒.秋天氣溫降低,又常突然變冷,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因此,當天氣較冷時要注意保溫,及時添衣,若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于預防感冒。
二、秋凍防過頭.常言道,春捂秋凍。秋天適當地讓身體經受寒冷的考驗,對機體是一種鍛煉,能加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一旦凍過了頭便事與愿違,不僅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相反還會帶來許多疾病,諸如傷風、關節炎、氣管炎、消化道疾病等。老年人還會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引起中風。
三、秋燥防皸裂.入秋以后,天氣逐漸干燥,人的手、腳、臉面若不注意保護就會變得粗糙,皮膚彈性變小,以致產生皸裂。因此,洗臉、洗腳不宜用堿性大的肥皂,并應選用合適的護膚用品保護皮膚。
四、食果防秋痢.秋天瓜果多,帶菌多,食用瓜果若不注意衛生,很容易患痢疾,使人腹痛、腹瀉、嘔吐。故食用瓜果應注意清潔和消毒,霉爛的瓜果不能吃,以防病從口入。
秋季常見疾病與預防
目前,隨著冷空氣的入侵,天氣已漸漸轉涼,漸涼的天氣對人體的健康也將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秋季成為一些常見病的'多發期,大家應注意及時增添衣服,加強鍛煉,增加身體抵抗力。
胃病:10月份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因此人們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類為宜。
哮喘病:有哮喘病史的人對氣溫、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極為敏感,而且適應能力弱。另外,草枯葉落的深秋過敏物質大量增加,也是該病易發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弄清引起哮喘發作的致敏源,盡量避免與之接觸。
心腦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腦血管病的多發季節,寒冷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本身血液的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腦血管病人秋天應堅持服用治療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藥物,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積極預防感冒等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腹瀉: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欲增加,易暴飲暴食,致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晝夜溫差較大,易引起腹部著涼,或誘發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致腹瀉。因此應注意飲食健康,并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秋季咳嗽吃什么好得快
1、蜂膠
蜂膠的主要成分是低聚果糖,它能改善腸道的微生態,減少細菌滋生,長期服用,有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之功效。可抗病毒及增強免疫能力,醫學界證實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發生率。
2、羅漢果
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大腸經,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于肺熱或肺燥咳嗽,百日咳及暑熱傷津口渴等。羅漢果洗干凈,把外殼挖破,連皮帶瓤一起放在水杯中加開水泡。泡出的水呈紅褐色,略有甜味,口感很好。喝完續水,一天喝數次。一天后咳嗽大為減輕,兩天后便可痊愈了。
3、柚子皮
柚子皮味辛苦甘,性溫,有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的功效,主治咳喘、氣郁胸悶、小腹冷痛、食滯、疝氣等,所以吃完柚子別扔皮。制作成柚子茶,可以止咳化痰、潤肺清腸功效,柚子皮除可做成除臭劑與烤肉醬。
4、梨
在此時上市的水果中,梨子是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應季水果。秋梨不僅香甜可口,肥嫩多汁,還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不論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川貝母、冰糖、蜂蜜、甘蔗等搭配榨汁或熬制,止咳效果更佳。因此,秋季咳嗽首推秋梨,效果非凡哦!
5、大棗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6、甘蔗
甘蔗含糖量高,漿汁甜美,具有滋養潤燥,清熱潤肺、降火利咽的`功效,對治療津液不足、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虛熱咳嗽等癥有著不錯的療效。可生吃,還可以榨汁服用,若將甘蔗削皮后切片與秋梨、冰糖同煮后飲用湯水,并吃煮熟后的梨子與甘蔗,止咳效果更佳。
7、獼猴桃
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被譽為“水果之王”。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包括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胡蘿卜素和多種維生素。獼猴桃能改善口渴多飲、虛煩不眠、干咳痰黏、小便灼痛等多種問題。適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嘔吐、泌尿系感染等癥。
8、橙子
橙子富含多種維生素,并含有一定成分的那可汀,具有與可待因相似的鎮咳作用,且無中樞抑制現象。因此,秋冬季常吃橙子,可以預防和緩解咳嗽。
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
1、避免過早地添加衣物
初秋,暑熱尚未退盡,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用來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秋凍”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則應及時增減衣服。“適溫”最重要。尤其在關節、腰部、咽喉、頸部等地方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2、多喝蜂蜜水
蜂蜜潤肺、養肺,秋天經常服用,既可以防秋燥,又能抗衰老。有些人說,這個時候生姜要少吃,其實也不一定。生姜性偏溫,對于小感冒發發汗還是比較管用的。
3、喝粥健脾胃補中氣
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和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醫生提醒,調理保養身體應該從秋天開始,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能增強抵抗力。
4、避免臍部、胃部受涼
天氣漸涼,肚臍部位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關好門窗。
5、少吹空調風扇
初秋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經常吹空調、吹風扇,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等,要少受“冷刺激”。
6、輕松運動
飯后兩小時,可以做些不太累的運動,如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適度的運動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對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幫助。
7、泡澡
養生可以選擇泡澡,趁著舒緩身心的時候平衡身體肌膚的酸堿值。同時添加浴鹽用以軟化角質、強健肌膚,為下一步的保濕滋養作準備,享樂泡澡就更加有意義了。
【秋季生活小常識】相關文章:
秋季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育兒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寶寶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日常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生活小常識廣播稿05-09
孩子秋季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
生活小常識飲食禁忌及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