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愁滋味散文隨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秋雨《鄉愁》
小的時候,幻想著能夠到村子外面的集市走一走,瞧一瞧;大一點兒的時候,盼望著能夠到周遭的鬧市玩一玩,逛一逛;等到后來大學畢了業,盼望著到大的都市去看一看。如今,真的夢寐以求的時候,才發覺,還是家鄉好,民情淳樸自然,那個時候家鄉還是老樣子。一望無際的田野,綠油油的麥田,金燦燦的油菜花,是如此地心曠神怡!父親還是依舊的慈祥、和藹可親,母親是依舊的勤勞、美麗。
沒過多久,家鄉搞起了新農村計劃,開荒拓土、大建工廠,漸漸地田野消失了,麥田寥寥無幾了,油菜花零零散散,曾經少時的玩伴一個個離開了家鄉,沒過兩三年,我也離開了家鄉,來到了山城“重慶”。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也會離開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剛開始來到重慶一半歡喜一半憂愁,歡喜的是終于可以來到大都市了,到處耍著玩,像脫了韁的小馬駒到處玩到處逛,到處都是新奇,到處都想去!憂愁的是我聽不懂本土的方言,怎么聽怎么別扭,連續半年就是在這種不熟悉的環境下度過了。上班的地方是一個小鎮,說小也不小,因為這里有兩個大公司。還好的是同事們都是和我年齡相仿的男男女女,沒多久就和他們混熟了。我們一起去了洋人街,從朝天門輪渡過去。適逢金秋十月,江面上煙霧繚繞,身著紅色薄毛衣的我,稍稍有點兒經不住這江面上的風了。望著云煙深處自由自在飛翔的白鴿,耳畔升起了縷縷的傷感。縱使自己玩得有多開心,繁華落盡了鉛華,不免惹人凄涼。
重慶的古鎮比較多,臨近市中心就有一個古鎮,名叫“磁器口”,那里人山人海,每每到那里,就是擠著進去,擠著出來。各種賣手工藝品的、土特產的,數不勝數。留戀拍照的有很多,每到有牌匾的地方就會看到絡繹不絕地人群。有種讓人喘不過來氣的感覺。渾然不覺這里竟然是一古鎮。相反,我更喜歡江邊,滔滔江水,載著一片孤舟,一路飄向西,更有一番古人的余韻。
去年清明去“金刀峽”游玩,周圍也有一個古鎮。相比“磁器口”而言,這里顯得更僻靜了許多,這里依山傍水,空氣清幽,民風淳樸。有類似于古代的客棧,有載著一片木筏穿行于橋下的漁翁,有破破舊舊的六七十年代的黑白相間的瓦房,路旁也有土地公公的“小廟”。雖然它們離城區較遠,不及“磁器口”那般的.繁華、熱鬧,但作為一個古鎮,它也毫不遜色,它從不掩飾、包裝什么,不需要打著風景區的名號,去賣弄什么,它們只是把自己最淳樸最原始的面貌示于他人已足矣。
后來就去了赫赫有名的重大,不僅學校占地面積大,建筑宏偉新穎別致。值得一提的是校中央有一小湖,湖中央有一對黑天鵝,時不時用翅膀撲打著湖面,在那里翩翩起舞,精致分外優雅。看著眼前的景象,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的母校。校外不遠處有一條湖,當地人取名叫“磁湖”。遠遠只一眼,就再也揮灑不去它的模樣。一年四季,季季景色迷人,季季給人不一樣的心情和歡愉!由櫻花盛開到垂柳婆娑,由垂柳拂風到秋葉飄飄,由秋葉枯萎凋殘到落雪紛飛。想起了“磁湖”,就難免會想起我的大學校園。曾經伴我學習成長的老師和同學,待過的自習室,教室,林蔭小道,書聲朗朗。日落西山,月上柳梢頭。閑情雅致之際,風中彌漫著梔子花、鳶尾花的香味,夜色如水,鏡花水月,皆成空!
如今正值端午節,想起了家鄉的龍舟賽,粽子香,咸鴨蛋……忘不了家鄉的味道,也忘不掉那番新愁和舊愁……
【家鄉愁滋味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1.情系家鄉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