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萬和宮散文
打開歷史,有兩條途徑可以找到萬和宮。一條是沿著文圣孔夫子周游列國的腳步循跡而至,還可以讀著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也會安全著陸。萬和宮地處三省六地八縣之處,與泰山隔河相望,與孔子故里一脈相通。萬和宮就這樣誕生在這片滄桑、蒼茫的大地上。
還有一種辦法,也能直抵萬和宮。那就是,我們可以打開兩本書,打開中國文化的源頭,也能一睹萬和宮時時露崢嶸的面目。一本書叫做《易經》。易經的陰陽之變化,骨子里面,就是一個“和”字。天與人的和,人與人的'和。還有一本書,也可以找到。那就是老子洋洋灑灑五千言的《道德經》。萬,不是一個確數,蓋言數目之眾耳!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源于道。道可道,非常道也。萬和宮也這樣誕生在傳統文化的源頭上。
然而,萬和宮并不虛無縹緲,可望而不可即,它也是現實的,可以詩意觸摸的。萬和宮——中國首座和諧文化宮,是由河北萬通萬和文化傳播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播項目。據說總經理王殿明熱衷于文化,到了幾近癡迷的程度。他把儒道釋融為一體,這應該也是一種“和”的工夫;把傳統和當代濃縮成面對面的零距離,把古今中外的優秀思想和不屈的靈魂,一個個樹立起來,叫我們后人來頂禮膜拜。果真“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萬和宮這樣的一個姿態,無疑算得上一種手筆了。
萬和宮不僅求思想之真、文化之善,還有藝術之美。
都說建筑是活的歷史,是凝固的音樂,我想萬和宮,真真確確地驗證了這樣一個說法。
萬和宮有千年古剎萬通寺、儒家山、神明湖、名人園、和諧廣場,還有碑林、地藏王菩薩、三面觀音、四大天王和民俗神靈等人文景觀,也有亭臺樓閣鱗次櫛比,殿宇回廊器宇軒昂,小橋流水相映成趣,靜湖奇石交相輝映,林木花草姹紫嫣紅,四季輪回之自然景觀。果真是“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我們人類原本是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里的一個旅人,萬和宮就是人生一期一會的驛站。這個驛站,端的如詩如畫,可掬可撫。
可是,再美的景致,終究是客,人才是主,才是風景的靈魂。只有人是鮮活的主題。萬和宮里面開展的每一項活動,都是以文化為背景的,都是在傳承上下工夫的。王殿明以文化為職業,更以文化為追求、為事業。萬和宮的存在,和王殿明的努力,時刻彰顯著一種堅持,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活法。那就是“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園”。
而這,無疑是21世紀人類關注與共同面臨的課題。
萬和宮,在漫漫征程上,在巨大的時空里面,梳理著“天人合一”的新思路。
【傳說中的萬和宮散文】相關文章:
1.繁宮浮沉散文
5.萬秀才的奇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