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谷經典散文
一個愜意的周末,約一縷冬日的暖陽,泡一壺紅茶,便是最美好的休閑時光。打開電視機,我忽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自己似乎很久都沒有認真欣賞過電視節目了,有點無所適從,不知該看哪個頻道,任由拇指指揮著遙控器上下搜索著。山西衛視在復播2016年的《伶人王中王》,著名晉劇演員苗杰在表演《楊門女將》中的《探谷》的一個經典片段:
“風蕭蕭,霧漫漫,星光慘淡;人吶喊,胡笳喧,山鳴鼓動,殺聲震天……風吹驚沙撲人面,霧迷衰草不見邊……耳邊是山西梆子鏗鏘激越的音樂,眼前是苗老師全身扎著大靠亦歌亦舞的精彩演繹,趟馬、串翻、旋轉、臥魚……一氣呵成。苗老師的唱腔,委婉悠長,高音明亮,低音哀婉,絕不輸于以唱功為主的一般青衣演員。
很多年前曾有幸現場觀看過苗老師主演的《白蛇傳》。那時,她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演員。一折《盜草》,對槍、圓場、踢腿、翻騰,把一個刀馬旦演員的技能滴水不漏地展示在了舞臺上,臺下觀眾的掌聲、叫好聲響成了一片。到《斷橋》一折,我詫異了:不換演員嗎?我無數次看過這出戲,除了京劇,晉劇中似乎沒有哪個劇團一個演員可以完成白素貞這一形象的完整塑造。一個唱功武技全面的演員太難得了,從此,我記住了“苗杰”這個名字。
隨著歲月的流逝,苗老師也逐漸在三晉大地被更多的人熟悉,她的各種有關獲獎信息從山西新聞中不斷襲來。“山西省杏花表演獎”、“全國青年戲劇演員折子戲調演金獎”,直到2006年底,她帶著六出亦文亦武的折子戲進京演出,一舉獲得全國戲劇表演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從此,“三晉第一刀馬旦”的.這個響當當的名號蜚聲千家萬戶。
今天的舞臺上,她展示的既是英姿颯爽的巾幗女將,也是一個柔情如水的忍受著喪夫之痛的妻子,她那成熟的表演,把穆桂英的的懷念、沉思、抉擇、探險都用舞蹈表現得淋漓盡致。
《楊門女將》也叫《十二寡婦征西》,講的是北宋時期,楊家第三代傳人楊宗保在五十壽辰之際,殞命疆場。他的奶奶佘太君不畏年事已高親自掛帥,點孫媳穆桂英為先行,率楊家眾寡婦領兵再征西夏。兵行葫蘆谷,西夏王憑借天險圍困宋軍,國仇家恨涌上穆桂英心頭?。她根據丈夫生前絕谷探道的行為和馬僮的陳述,判斷絕谷內定有棧道。于是,自請軍令,以身涉險,踏遍群峰,尋找棧道。在識途老馬的引導和谷內采藥老人的幫助下攀上棧道,終于飛越天險,出奇兵和祖母里外夾攻,一舉殲滅了西夏兵將。
一曲唱罷,掌聲雷動,評委們一致好評如潮。“每個人都在修行的路上行走,正如舞臺上的苗杰,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我們也在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前走,最后能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我們要有飽滿的、堅強的、柔韌的,經歷千山萬水的質感,去摸著黑向前走,去不斷探索……”這是藍蓮花般的評委雪小禪對她的評價。
是的,苗杰老師的確是一個喜歡涉險的人。2007年,已經功成名就的她進入了中國戲劇學院青研班做了一名莘莘學子。三年磨一劍,她把原來三尺長的水袖加長到七尺。舞臺上,長長的水袖如練似花,在她的身體周圍翻飛著、纏繞著、飄逸著隨、拖曳著,那里面是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是苗老師年復一年的對戲劇的深愛。一曲《打神告廟》,她用水袖和聲腔把一個棄婦敫桂英心懷悲憤、責天問神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真正的全場落淚、鬼泣神悲。2014年,她又放下自己如日中天的晉劇表演事業,改行到山西省戲劇職業學院當了一名老師。當時的省戲劇學院,沒有教材,苗老師就白天給學生上課、教學生練功,晚上自己編寫。三年,一千多個夜晚,她走訪了無數的晉劇名家,記錄了數不清的晉劇絕活,終于為山西晉劇編寫出了一套可行的教材。2016年,她又放下名人架子,走進了山西衛視《伶人王中王》的舞臺。
卓越的人,便是在思想上或在行為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險的人。苗杰,正是用自己的冒險成就了自己的卓越。
我個人特別喜歡泰戈爾的散文詩《對岸》,不僅是因為喜歡文中描寫的對岸和平寧靜的生活,因為崇拜作者在失去妻子和一雙兒女后,仍然有一顆熱愛生活的、純真的心,喜歡他那兒童化的語言,更因為對未知的對岸的探求是每一個人隱藏于心靈深處的期冀。
久在鄉村生活,周圍是每天為生活而疲于奔波的農夫。他們中的很多人忙碌時起早睡晚,甚至通宵達旦,可一旦閑下來,除了麻將館就是在手機上玩一些孩子都不再稀罕的游戲。他們偶然也羨慕大城市的繁華,卻無法適應那里的快節奏,更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生活的挑戰。最終只能做地地道道的農民,亦或是出賣苦力的農民工。
然而,一個來自江西贛南山區的農民的兒子卻始終懷揣著學好英語的夢想。從家鄉到廣州,再到首都的清華園,他只是做食堂的一名普通工作者。他卻每天四點鐘起床,無論工作有多累,他都要保證七、八小時的學習時間;他不參加朋友們的任何聚會,還會為偶爾看一次有意義的電視而懊惱自己浪費了時間;他不僅考過了大學四、六級英語,在2001年托福考試中,考出了630分的高分。他就是清華神廚——張立勇。
其實,對于人而言,最具挑戰性的挑戰莫過于提升自我。如今,已屆知天命之年的我,依舊喜歡讀書、習作,今年又開始學寫格律詩。周圍的朋友問我,你都這么大年紀了,學了這些還有啥用?我只能笑而不答,是啊,都快退休的人了,大概連晉升上一級職稱的機會都沒有了。此時的讀書、學習,已經沒有了任何功利性,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提升自己,讓自己更有書卷氣,讓生活更有詩意。在失意的時候,我能吶喊一聲:我還有詩和遠方;在思念的時候,我可以哼唱幾句:那一夜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春日,邀約朋友踏青,我可以在美麗的照片旁寫上: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冬日,別人買了昂貴的裘皮大衣,我可以自嘲: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佛不渡我我自渡,也為彼岸只為海。”讓我們憧憬彼岸的神奇,去不斷探索,去享受渡海的快樂吧!
【探谷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1.晨探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