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那年雨中馬嵬驛探美食
清晨出發。
十點是個乘坐公交車的極好時間。上班的人到辦公室了,逛早市的人到早市了,晨練的人們也已經舞動拳腳了。車里空空的,不擠不吵不鬧。
我坐上320路,一直到射擊場,換乘407路到終點西客運車站。兩元錢一個半小時晃晃悠悠。十一點四十分坐上去往興平的班車。已經忘卻了往日的長途車站及情形。如今已是極
方便的,車有司機有,就等乘客了。售票集中在車站大廳里。花14元買了去興平市(縣城)的票。
四十分鐘抵達目的'地,下車又上了當地1路車駛往馬嵬驛。十來分鐘到了。
下車就肚子餓了,更加向往美食。
徒步慢行拍照。一路上麥田綠油油,蔬菜大棚遠望像一個個飛機的機身,橫臥田間。麥子漲到膝蓋那么高,遠遠近近的樹木把田間裝點得很有層次,煞是好看。立夏時分,更是田野日日好風景啊!
突然視線被一個個停車場中斷,上好的麥田全是光禿禿的,扎起了遮陽的黑網,為停下來的車輛遮擋陽光。那些在田間常年勞作的的人們都從不曾享有這般待遇。如今,除了往日把城里人伺候得吃喝舒心之外,更讓車主們感覺到他們的車輛原來也可以遮陽舒坦啊。我怎么突然覺得車廂的差別越發拉大了呢!這是單純的城鄉差別嗎?還是到處都蔓延的拜金?
一路上塬,左右十來個停車場。看來這份收入比種麥子給他們帶來的收益要大很多啊。我很天真地想著,有那么一天會沒有麥子吃了吧?
進入威嚴的城門,還是停車場。嘖嘖。
漸漸地走進了一個旅游地,醒目的廣告和logo,攬區平面圖,路標指示牌,擺放陳設規矩的車馬碾轆軸,墻上的大大的中國結,紅辣椒,窗花,昔日農家院落的生活在這里一應成了裝飾。也好吧!至少讓更多的人開始看看關中農家的生活場景。作為這個項目的策劃者,看來是成功的。
是哦!經營者倒是替游人們想到了,一個鋪子里別吃多了,還有一條街呢!
我一個平常女子,在一條街上竟然吃了四家面食,四碗面哎!仍有食欲,要了一個油糕,一碗豆腐湯。嗨!憑良心憑口味還就這碗乾州豆腐湯好吃,有料有味道。
此行一頓 “農家面” 吃了四家,共計花去44元。死死,死定了,下回再不來了。原本不信數字諧音這一說,可這次也太。。。。。。
我也混雜在人群中頻頻舉起小小相機。我的心理其實也是復雜的。
我出來轉轉吃吃,首先是因為知青年月,經招工考試進了單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興平---曾是我當過電焊工的公司所在地。當時算是陜西省化安工程公司第三工程隊的一員,跟隨工程隊駐扎在興平縣,就在興化廠西邊,鐵道南邊。學徒期拿著每月18。50元的工資。一直想能回到這個地方看看。
二來懷念鄉土,時不時想吃些鄉土飲食。但在這里,卻不倫不類地做了一回游客。也沒有再吃到那鄉土的味道。反倒覺得上了圈套,一種自覺情愿的圈套。畢竟是我自己要來的,是我多少慕了其名而來的。
比較而言,我更喜歡留在相機中的永遠的雨中田野氣息,那樹那麥子那片土塬......
【散文隨筆:那年雨中馬嵬驛探美食】相關文章:
1.匆匆那年散文隨筆
2.散文隨筆雨
3.散文隨筆:雨
5.初中馬上畢業作文
6.雨經典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