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600字(通用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1
2008年5月12日,這個讓我們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雖然已經過去了近三年的時間,可是它給我們留下的傷痛,更應該說透過這些傷痛我們所看到的中國人的堅強和不屈不饒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每一個國人的心坎兒上。
當我們可愛的家園支離破碎的剎那,看看我們的災區人民是怎么做的吧!偉大的 譚千秋 老師,用他結實的雙臂護住了課桌下4個幸運的學生,而他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災區人民,在第一時間忍痛展開自救;我們的學生,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廢墟下面唱著國歌相互打氣;我們的官兵戰士,危難時刻留下遺書英勇救人;我們的民眾,以不同形式對我們的災區進行捐助……
當災難來臨,我們用我們的行動證實了我們中國人民的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大無畏精神,我們用我們的理智和勇氣書寫了一首首凱歌。“團結就是力量”在這個時候顯得多么的活靈活現;“親情、友情、愛情”在這個時候泯滅了多少以往的紛爭,變得更加讓人珍惜;人世間多少的恩怨都將在這一刻煙消云散……災難帶給我們的也許不僅僅是災難,還有更多的是心靈的.洗禮,思想認識的升華。
我愛我的祖國,更愛我們的同胞,我愛他們在困難面前臨危不懼、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我將用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在這一次災難中所學到的思想精髓,將我們中國人的這種“自豪”發揚光大!我將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我會努力學習,成就我們美麗的大好河山中的一草一木!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2
暑假里,我讀了很多好書,其中有一本讓我感受最深,這本書是《挺起不屈的脊梁》,我是在電腦上看的這本書。這本書講了在5月12日抗震救災中一些小朋友的感人故事。看了這本書,令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當我一頁一頁讀的時候,我的心被揪了起來,那山搖地動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這本書里有林浩,王亮,雷楚年、甯加馳等小英雄。每當看一個故事的時候,就像看到了一幅幅感人的畫面——讀到何亞軍的故事時,我好像看到了他來來回回為同學們辛苦送水的情景;讀到雷楚年的故事時我又好像看到了他不顧自己安危救同學的情景。
令我最感動的`是雷楚年救高瑩的故事。5月12日下午,雷楚年正在和同學們專心致志地讀書,突然整個教室搖晃起來,大家知道要地震,都往門外跑,雷楚年朝四周看看,發現一個女孩驚惶失措,站著不動,雷楚年朝四周看看,想拉走她,可是女孩不肯,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回過神來,和雷楚年一起跑出了教室,剛出去樓梯就塌了。
短短幾秒,地震將美麗的四川汶川毀掉了!媽媽告訴我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去年去九寨溝玩經過的地方啊。那曾經是多么美麗的地方啊,如今都被地震毀壞了。
看了這些故事,我有了很深的感受,我感受到了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我們小朋友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我們不但自救,還能伸出手去救別人,這種品格太值得我學習了。如今我在這么好的環境里,一定要好好學習才行啊!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3
“地震”,一個多么可怕的字眼,一個多么無情的惡魔,他奪走了多少人燦爛的生命。但是有這么一些孩子,在地震面前毫不畏懼,“救同學”、“救老師”是他們在地震來臨時做出的第一個反應。而震后表現出的堅強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征。
林浩,一個九歲的小男孩。九歲,在人們的印象中,這還是一個不懂事、不成熟的年齡。可那九歲的林浩,卻救了兩個生命。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房屋倒塌,一個個花朵般的生命,都被壓在了這一片廢墟之下。林浩十分幸運,他還能動,他奮力爬出了廢墟。當他正準備去求援時,回頭一看,一位女同學昏倒在走廊上,而教學樓也即將坍塌,他毫不猶豫地回到廢墟中,回到那死神圍繞的地方,將那名女同學背了出來。他一看,還有一名男同學也昏倒在那兒,他又回到廢墟中……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個個都像“小太陽”,更何況一個九歲的孩子;有人說,一個九歲的孩子,連自己都還照顧不好,更何況去照顧別人;有人說,現在的孩子一點點小傷就喊疼,更何況去救人?而林浩的行動告訴我們,九歲的孩子也能擔負重任,九歲的孩子也能救人,九歲孩子的肩膀不弱小。
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廢墟下的生命,這是我從抗震小英雄們的事跡中讀懂的。同時,我還讀懂了學會感激。
一個名叫郎錚的小男孩,他被壓在了廢墟下,當他被救援人員救起,被放在擔架上的那一刻,他艱難地舉起右手,向救援人員敬了一個禮。“咔嚓”一聲,攝影師用攝相機拍下了這最珍貴的'畫面。
這個被人們稱為“敬禮娃娃”的孩子只有三歲。三歲,一個更令人難以想象的年齡,那時的我們還沒記事,那時的我們想法很天真,那時的我們還什么都不懂。而郎錚,盡管他還不太明白發生了什么事,不知道什么叫做地震,但他知道是這些叔叔阿姨救了他,他要謝謝叔叔阿姨們。是啊,連才只有三歲的郎錚都知道感謝,更何況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呢?
地震無情人有情。在這場大地震中,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事跡,救人、感激、鼓勵……這些都將成為我們永久的回憶!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4
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這些感人的故事被寫成了一本書,那現在讓我來給大家說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我印象最深的小英雄是林浩。他是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班上的班長。在災難來到時,林浩在教學樓走廊上,當教學樓倒塌時,林浩被兩名同學砸倒了。幸運的是林浩沒受傷,他發現周圍一片廢虛,許多同學都壓在石板下。他聽到一個女同學的哭聲,林浩像大人一樣鎮定的說:“別哭,我們來唱歌吧。”在歌聲中,女同學漸漸停止哭泣。林浩又想“我還能動,我要爬出去求援。”他爬出廢墟,看到一個女同學在走廊上昏倒了,他沒有猶豫,又返回有坍塌危險的教學樓,把女同學背了出來,然后再背出一個。背出來后,他把他們交給校長。這是他已經筋疲力盡了。很快他被送進醫院。有人問他:“你當時怎么會想到要就人呢?”他用洪亮的聲音回答:“我是班長。”
啊,他那行為感動了許多人,但他只有9歲,面臨生死的.關鍵時刻,他返回廢墟,背出兩個生命!他那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除了林浩,還有許多抗震救災英雄如:何翠青、雷楚年等,他們的感人行為都寫在了這本書上,希望大家能看著本書,學習他們的精神。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5
讀過《挺起不屈的脊梁》一書之后,我的心中一直無法平靜,思緒在腦海中翻飛,書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跡一直在腦海中回蕩。林浩,那一句‘因為我是班長’使億萬心靈為之震撼;王亮,那奔波急切的身影,使多少人的心靈火焰重新燃起;何亞軍,忍痛后仰120多次,為同伴送去生命之水;郎錚,艱難的舉起右手,在擔架上行禮;高瑩,地震中綻出最美的微笑,是無數心靈頓感欣慰。
現今,災區的孩子們早已擦干眼淚,帶著傷痕毅然走進帳篷學校,“安心學習,立德成才,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是他們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這段膾炙人口的文字,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得到了嶄新的詮釋。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特大地震災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為充分反映災區少年兒童在抗震救災中所表現出的沉著鎮定、臨危不懼、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質,用他們的.感人事跡激勵全國廣大未成年人奮發向上、健康成長,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決定評選表彰一批“抗震救災英雄少年”。
當無情的災難襲來,災區那些稚嫩的生命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誰曾想,在災難面前,他們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讓我們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他們的英雄氣概、先進事跡和可貴精神,無論對孩子還是成人都有深刻教育意義。他們無私無畏,智慧勇敢,舍己救人;那種對死亡的藐視,對險境的淡定,對他人的無私,對逆境的堅強,對生活的熱情,對關愛的感恩,讓人刮目相看,令人肅然起敬,感動了全國億萬人民。
我們感動于災區少年的堅強和英勇。在這場災害中,災區的少年兒童經受了巨大的傷痛和磨難,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了超常的勇氣和力量。女學生高瑩雙腿都斷了,雙手也被砸傷,不僅一直沒哭,還一邊微笑,對大家說“要勇敢”。災害來臨之際,中學生雷楚年在2分鐘內,兩次返回教室,帶領7名同學脫險。12歲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驚慌的女生,就果斷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帶出十余名女生。
我們感動于災區少年的智慧和樂觀。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現了驚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獲救后表現出罕見的樂觀。他們知道保持清醒,用歌聲驅趕恐怖、傷痛和困倦;他們懂得保持體力,用團結、友愛和鼓勵支撐生命。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6
讀完《挺起不屈的脊梁》這本書,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書中記錄了汶川大地震中,那些災區孩子們在災難面前所展現出的沉著鎮定、臨危不懼以及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質。每一個故事,每一段描述,都深深地觸動了我。
林浩,那個只有九歲的小男孩,在地震發生時,不顧個人安危,兩次返回廢墟,救出了兩名同學。他的那句“因為我是班長”,簡單卻堅定,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內心的責任感與擔當。還有王亮,他奔波急切的身影,在廢墟中尋找著生命的跡象,他的堅持與勇氣,讓人肅然起敬。
書中還講述了何亞軍忍痛后仰120多次,為同伴送去生命之水;郎錚在擔架上行禮,表達著對救援人員的感激之情;高瑩在廢墟中綻出最美的微笑,鼓勵著每一個人……這些故事,讓我看到了災區孩子們在災難面前的堅強與樂觀,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深刻含義。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貴與堅韌。這些孩子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無私,什么是責任。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我,讓我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勇敢面對,積極前行。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7
《挺起不屈的脊梁》這本書,讓我仿佛親歷了汶川大地震的慘烈與溫情。書中那些抗震救災小英雄們的感人事跡,讓我深受震撼,也讓我對生命、對責任、對勇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陳浩,那個在地震發生時已經到達安全地帶,卻又毅然返回磚墻下,將同學推到安全地帶而自己卻被砸倒的少年,他的行為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與偉大。他的那句“要是再遇到類似的事,我還會這樣去做”,簡單卻堅定,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內心的善良與無私。
還有雷楚年,他在地震發生時,不顧個人安危,連續救出七名同學。他的勇敢與擔當,讓我深感敬佩。這些孩子們在災難面前所展現出的沉著與冷靜,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向這些抗震救災小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勇敢堅強的品質,學習他們危難之時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精神。我們要挺起不屈的脊梁,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8
《挺起不屈的脊梁》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災區孩子們在災難面前的堅強與樂觀。書中那些感人的事跡,讓我一次次淚目,也讓我一次次為這些孩子們的勇敢與無私所感動。
高瑩,那個在地震中雙腿被砸斷,卻依然面帶微笑鼓勵救援人員的小女孩,她的堅強與樂觀讓我深受啟發。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用笑容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還有郎錚,那個在擔架上行禮,表達著對救援人員感激之情的小男孩。他的行為讓我看到了感恩的力量與美好。在災難面前,這些孩子們沒有抱怨,沒有放棄,而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溫暖與關愛。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給予與幫助,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回報祖國。同時,我們也要向這些抗震救災小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堅強樂觀的品質,挺起不屈的脊梁,為夢想而努力奮斗。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9
《挺起不屈的脊梁》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災區人民在災難面前的團結與堅韌。書中不僅記錄了那些抗震救災小英雄們的感人事跡,還展現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壯麗畫卷。
在地震發生后,災區人民從驚恐中清醒過來,忍著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巨大悲痛,開始了自救和互救。無數黨員、干部舍小家顧大家,沖向廢墟,救出一個個受傷的群眾。他們的行為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偉大與無私。
同時,全國各地的人們也紛紛伸出援手,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無償獻血、做志愿者……這些行動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白了團結的.力量與重要性。我們應該珍惜這份團結與友愛,用實際行動去傳遞正能量、去關愛他人。同時,我們也要向那些抗震救災小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堅強勇敢的品質,學習他們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精神。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要挺起不屈的脊梁,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 10
在《挺起不屈的脊梁》的字里行間,我觸摸到了歷史褶皺中那些灼熱的溫度。這不是一本簡單的史書,而是一把打開民族精神密碼的鑰匙,它用血與火的敘事,將中華民族千年不滅的韌性密碼鐫刻在時光的巖層里。
書中記載的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會戰中"我今日死,自當為國"的絕筆,讓我看見了知識分子的精神脊梁如何化作戰場上的鋼鐵長城。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儒將,在漢水之畔用生命完成了從書生到戰士的終極蛻變,他破碎的軍裝上,既沾染著《史記》的墨香,也浸透著衛國者的熱血。這種文武相濟的精神圖譜,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基因密碼。
在趙一曼寫給兒子的遺書中,我讀到了母愛與家國情懷的奇妙共振。"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這句浸透血淚的告白,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編織成命運共同體。當這位女中豪杰在黑龍江的寒夜里繡紅旗時,針尖劃破指尖的血珠,恰似文明長河中永不熄滅的火種。
書中關于敦煌守護者的故事更讓我震撼。常書鴻放棄巴黎的優渥生活,在黃沙漫天的莫高窟用三十年時光對抗時間的侵蝕。那些在洞窟中臨摹壁畫的夜晚,油燈搖曳的光影里,分明映照著文明傳承者用生命守護文明的執著。這種超越個體生命長度的`堅守,構成了文明延續最堅實的地基。
合上書卷,窗外的梧桐樹在秋風中沙沙作響。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挺直脊梁的身影,早已將不屈的精神密碼寫入民族基因。當我們面對當代的挑戰時,這些精神圖騰依然在提醒:真正的強大,不在于一時的強弱,而在于骨子里永不折斷的韌性。這種韌性,正是五千年文明穿越風雨依然挺立的終極密碼。
【《挺起不屈的脊梁》讀后感】相關文章:
不屈不卑的句子說說12-04
莊子讀后感11-12
數學讀后感10-22
《氓》讀后感09-11
《傷逝》的讀后感10-06
《家》的讀后感11-23
清貧讀后感11-07
《哈姆雷特》讀后感11-26
《邊境》讀后感11-12
[精選]《童年》讀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