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氓》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氓》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氓》讀后感 篇1
《氓》是詩經里的一篇課文,原本我是沒有興趣的,之后因為無聊,才把這本書給讀完了。
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但是《詩經》的時代,女性還沒什么節烈觀念,像這位作者,還能罵丈夫“士也閣極”,能喊一聲“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鬧離婚,但她也很清醒,自己已是“其黃而須”的`桑、“淇水湯湯”中的車了。離開了丈夫又怎樣呢這也是擺在19世紀歐洲女性、20世紀中國女性面前的同樣的問題:娜拉出走后怎樣辦
這就是《氓》,帶給了我們隊舊時代感情的反思,但是,哪怕到了此刻,《氓》里面的故事,在此刻還是會發生,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氓》讀后感 篇2
《氓》是呂氏春秋里的一篇課文,原本我是沒有興趣的,之后因為無聊,才把這本書給讀完了。
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但是《詩經》的`時代,女性還沒什么節丈夫“士也閣極”,能喊一聲“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鬧離婚,但她也很清醒,自己已是“其黃而須”的桑、“淇水湯湯”中的車了。離開了丈夫又怎樣呢這也是姐姐擺在19世紀歐洲女性、20世紀中國女性面前的的的問題:娜拉出走后才怎樣辦
這就是《氓》,帶給了我們隊舊時代感情的反思,但是,哪怕到了此刻,《氓》里面的故事,在此刻還是會釀成,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氓》讀后感 篇3
最近在閑暇之余,我讀了氓,這是我讀過最讓我有感悟的書了。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愛情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
看完氓,讓我有了感受,氓這個人,我原先以為食用菌他是很愛養蠶的女子的,而女子也很愛他,每次雖然把他送過淇水,到達頓丘,最后重歸于好,過了一段好日子,氓卻變了,變得不愛她了。當時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他是個無情無義的人因,既然不愛她了,為什么要娶她呢她也沒有做對不起氓的`事。所以,氓絕非我們學習的對象,我打心心中鄙視他!
雖然腦子里的經歷雖然我不贊同,但是,我還是十分的鐘愛氓。
《氓》讀后感 篇4
《氓》透視了女主人公的感情美。她有初戀的期待,有迎取的歡樂,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遺棄的悲哀,在感情跌宕起伏、曲折多變的'過程中,前后事態變化對比,愛憎分明。清人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中寫道:“氓為盲昧無知之稱。《詩》當與男子不相識之初則稱氓;約與婚姻則稱子,子者男子美稱也,嫁則稱士,士則夫也。”女主人公對男子的稱呼不斷轉換:“氓(第一章)——子(第一章)——爾(第二章)——士(第三、四章)——不稱呼(第五、六章)”,我們從中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由尊重到鄙視,由癡情到悲傷,由熱愛到痛恨),曲折其妙,情盡委曲,耐人尋味。美的東西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就在于它體現了人的東西,尤其是體現了人的情感生活。就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以優美的旋律、純美的感情,使人在精神上獲得一種極大的愉悅和滿足。
《氓》讀后感 篇5
最近在閑暇之余,我讀了氓,這是我讀過最讓我有感悟的書了。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
看完氓,讓我有了感受,氓這個人,我原來以為他是很愛養蠶的女子的`,而女子也很愛他,每次都把他送過淇水,到達頓丘,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過了一段好日子,氓卻變了,變得不愛她了。當時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他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既然不愛她了,當初為什么要娶她呢?她也沒有做對不起氓的事。所以,氓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打心眼里鄙視他!
氓是一篇經典詩歌小說,雖然里面的經歷雖然我不贊同,不過,我還是非常的喜歡氓。
《氓》讀后感 篇6
感情,其中哭苦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題記
第一次接觸這篇文章是在密切接觸高中階段,在那時我曾多次為他們“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羨慕不已,但讀到后面他們的進到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覺得氓是個負心漢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學時期再次讀到這篇文章卻有著有所不同的感受。
同樣的文章,同樣是婦女對丈夫始亂終棄的不滿好毀謗,在時間的沉淀下,我似乎對感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說氓對女子是虛情假意,對這種說法我不敢茍同。我覺得氓對女子是有情的,至少以前有過,氓“抱布貿絲”千里迢迢來到女子家中要生下她為妻,“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氓與女子兩情相悅,氓也如愿娶了小姑娘。這也是我們所期盼的感情的最好結果,白頭偕老。但是,妹妹當氓和妻子真正走進了婚姻,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有人曾說過“婚姻是情意的墳墓”,這句話也不是扁角龍的,當感情還如果說感情的時候,他們顧及的只有彼此,在馬薩省感情的體育史里他們恣意表達著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夠驚擾,也沒有什么好顧忌,因為追求感情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去愛對方。但是當感情變成了婚姻是,他們要思考不的就沒有只是兩個,還有雙方的家庭,朋友,甚至還有孩子。如果下要女子在嫁進氓的家里能夠生下一個孩子,或許結局就不會是這樣的。氓與妻子的情意或許中就在生活瑣事中漸漸平淡,不再對對方任何寬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特魯布切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協的決然。氓不是從沒愛過,只是生活把他的愛一點一點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點死活也沒有,“一個巴掌拍不響”,婚姻得雙方合力經營才
能幸福美滿,女子一味抱怨也使這段婚姻走向了杯具。
魯迅氓中才的妻子讓我不經意想到了魯迅的《傷逝》,的悲慘結局也使我對婚姻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感情的義無反顧到最后到在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終結。感情是純潔完美的,但是婚姻有時卻需要物化。我媽雖是個傳統的婦女,她對婚姻卻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覺得夫妻間就該時常連系,把對方的優點和其優點缺點都說過來,經濟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媽和我爸從我記事起就很少吵架,他們兩人共同努力供團結一致我們三姐弟讀書。婚姻貴在會經營。
每個女孩子選取都有權利選取自己該怎樣生活,該怎樣戀愛甚至怎樣對待夫妻關系婚姻和伴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選取了以這樣的方式放下婚姻,放下他們現在的感情。女子的決絕或許也中年婦女是一一種無奈的選取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寫的那樣我們難以確定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與娟生也好,都是經歷的感情的完美卻經不起婚姻考驗可憐人罷了。
《氓》讀后感 篇7
氓這個人,我原來以為他是很愛養蠶的女子的.,而女子也很愛他,每次都把他送過淇水,到達頓丘,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過了一段好日子,氓卻變了,變得不愛她了。當時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他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既然不愛她了,當初為什么要娶她呢?她也沒有做對不起氓的事。所以,氓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打心眼里鄙視他!
《氓》讀后感 篇8
《氓》全詩共分六章。第一章寫的是女主人公答應了氓的求婚。詩歌一開頭就說明白氓是一個抱布貿絲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這里來貿絲只是作為一個因頭,目的是來即我謀。為了達到目的,他裝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來向少女求婚。由于這位女主人公沒有能夠看破氓的虛情假意,一口答應了氓。于是,她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禮數也不管了,英勇地許下了秋以為期的諾言,錯誤地把自己的愛情投在了一個騙子身上。從這里不難看出,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純樸、熱忱而又很無趣的少女,氓呢?是一個滑頭滑腦的家伙。
乘彼峗垣,以望復關,這位少女自從訂婚以后,就以灼烈的感情熱戀著她的氓,對氓是一片癡情: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她對占卜的結果毫不懷疑,希望氓趕快來取嫁妝,以完婚事。其次章時寫女主人公熱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進一步刻畫了她純樸熱忱的性格;另一方面也為以后的婚姻悲劇,為女主人公性格的發展改變埋下了伏筆。
第三章在全詩是一個感情上的轉折,由對愛情的向往轉入對自陷情網的追悔。桑之落矣,其葉沃若,詩人用桑葉的鮮嫩來比方女子的年輕漂亮,于嗟鳩兮,無食桑椹,既比又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假如一個女子貪戀情愛,那么也會像斑鳩那樣遭到不幸。結尾三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行說也。這是女主人公從自己被遺棄的遭受中總結出來的血淚教訓,她下定決心不再留戀過去,并告誡千萬個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轍。這里,詩人為我們呈現了這位女子的深深懊悔之情,同時也寫出了這位女子性格中極為可愛的堅毅的一面。
接著,詩歌第四章就是抒發了女主人公對負心男子的怨恨。詩人用同樣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說明女子的容貌已經衰減了,揭示出她被氓拋棄的干脆緣由。自我組爾,三歲食貧,道出了這位女子從結婚后始終是過著貧苦的生活,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得她漂亮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這位氓在騙得了愛情和嫁妝之后,漸漸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過河的橋梁被無情地拋棄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樣地破滅了。這里,詩歌通過這位女子的控訴有力地揭露了氓負心背德的卑劣嘴臉。
是的`,這位可憐的女子為了獲得真正的愛情和華蜜的家庭生活,靡室勞矣、靡有朝矣,無論怎樣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無論多重的擔子她都承挑,甚至連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無怨言,但盡管她如此地忍辱負重卻依舊未能擺脫被休棄的不幸命運,殘酷的現實留給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淚,是一幕凄慘的人生悲劇。而氓呢?原來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誠,那一臉蚩蚩的假厚道,在他言既遂矣、目的達到之后,就漸漸地對她暴虐起來,最終一腳踢開。從今處也不難看出,氓是一個滿肚欺世學問、極端自私自利的小商人,是一個體現了奴隸社會夫權壓迫的典型。更可憐的是,這位女子被欺回到娘家后,等待她的不是親人的撫慰,而是兄弟間的咥笑,即使在自己的親人面前也找不到一點憐憫。這樣沉重的生活打擊,如此澆薄的世態人情,使她在苦痛無告的狀況下,只好形影相吊,躬自悼矣。這第五章總共用了六個嘆詞矣,沉重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自悲自悼。撫今追昔,歷數往事,悲憤的情懷,懊悔的心情以及孤獨無依的感嘆困難地交織在一起,如一團埋藏已久的地火一下在迸發二處,強力地表達了她對負心男子的指責。
第六章抒寫了女主人公被棄后的憤恨決絕的心情,感情漸漸轉入安靜。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憤之感油然而起。回憶往事,比照今日,自己的命運是那樣地暗淡渺茫,當時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
《氓》讀后感 篇9
曾經總覺得,《詩經》之于我太晦澀、太難懂,于是總想逃避,更不要說對它有什么感覺。然而今日讀《氓》,卻陡然讓我的心靈為之一顫。我也不知是從何而來的莫名的感動,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氓》和《詩經》里的其他詩歌一樣,都有一個很完整的故事情節,是一篇以愛情為主線的美文。很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當感性,相信愛情的她在對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愛。為了一個她心愛的男人,她無怨無悔,哪怕帶上嫁妝連同一顆誠摯的心陪著氓艱難度日她也樂得開懷。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賤,沒有一點點身份可言。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來,默默無言,只因她深愛著氓,很深很深的愛著。但氓,卻因著她對他的愛而驕傲起來,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可是,要知道,沒有任何一份愛的給予是理所應當的。氓的不屑踐踏了她的真心,冰凍了她含淚的雙眸!
也許,氓在最初對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許諾過她美好的未來和一輩子的不離不棄。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的變遷,他厭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無波瀾的生活,他忘記了曾經的海誓山盟,忠貞不渝,對女主人公更是磨滅了愛的火花。氓是不專一,不甘于寂寞的花心男人,對待家庭沒有責任感,對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亂終棄。當初的甜言蜜語早已隨風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漣漣淚水。“太美的承諾因為太年輕,但親愛的那并不是愛情”,也許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輕狂的諾言猶如一陣風,它不會為誰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終于被無情無義的氓傷透了心,她沒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錯了他,她傷心她難過只因她沒有看準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愛氓,不再對這個三心二意用情不專的人有一絲留戀。從此,她與氓再無瓜葛。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夠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愛著他,他憑借著她對他的.愛胡作非為,朝三暮四。然而現在,她不再愛氓。對于現在的她來說,氓一文不值,沒有了她的愛,氓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個陌生人,僅此而已。
“回頭看,當時的月亮,曾經代表誰的心,結果都一樣。”與氓分離了的女主人公也許會對月惆悵,甚至想起許久以前的諾言;也許寂寞的她也會眼含著淚水吶吶自問:這大千世界究竟還有沒有真愛,而我,還能夠相信那縹緲的所謂真愛嗎?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對這樣的愛情,面對這樣的婚姻,手無縛雞之力的她能說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從來不會有,也永遠沒有。等待著她的只有無盡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全詩共六章,一、二兩章追敘幸福的戀愛過程,第一章,敘述自己由初戀而定的。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沖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詩人敘述到這里,情緒極度激昂,悲憤與悔恨交并,使敘述中斷。第三章圍繞愛情發表議論,怨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以斑鳩貪吃桑葚為例規勸年輕貌美的天真少女別沉醉于愛情。第四章敘寫女主人公被棄而回娘家,她由浩浩蕩蕩的淇水聯想到自己過去的感情生活,不禁怨恨氓的負心而反復無常。第五章用賦的手法補敘了她婚后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一連用了六個“矣”,寫出了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的附屬地位,讀起來讓人感覺凄苦哀怨又無可奈何。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直接議論抒情,斥責氓的虛偽、欺騙、易變,堅決表明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的態度,表現出女主人公決絕、堅強、剛烈的性格特點。《氓》結構嚴整,與它的故事情節、作者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耐人研讀。
《氓》讀后感 篇10
這世上癡情女子太多,而負心郎偏偏又不少,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便盛產閨怨詩。二千多年前的《詩經》中便有兩首最出名的表達閨怨的棄婦詩,其一為《氓》、其二為《谷風》。二者都如凄如怨地訴說夫君的喜新厭舊,揭露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比較起來,我更喜歡《氓》中的女主人公:善良、多情、勤勞,而且被拋棄以后能痛定思痛,總結自己被棄的原因,表明她頭腦清醒。對男子的絕情她表示了強烈的憤慨,最后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結,意思是既然你把以前信誓旦旦的情景都忘了,我就不說也罷了。那毅然決然的口氣說明她性格柔中有剛,對男子的回心轉意不抱絲毫幻想。
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翻開雜志,打開電視,再看看身邊,一場場曠日持久的婚姻保衛戰正硝煙四起。兩千多年文明的發展在婚姻中體現為:男人再不能憑一紙休書毫無條件地打發妻子開路,離婚還得妻子簽字。為了這個有效的'簽字,男人們不惜巨金來交換,曰之為:“青春補償費”。至今,我仍認為這筆補償費是對青春和感情的褻瀆,但現實生活中,我總是違心地勸女人們接受這筆錢,為什么不要?總比人財兩空好。
同事中有個四十多歲的大姐,夫君中年得志,正在和她鬧離婚。每天聽大姐眼淚婆娑地嘮叨著男人的薄情和二十年來她一心一意為男人作出的種種犧牲。聽多了感覺有點像“祥林嫂”,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中的年輕女孩便顯出不耐,而我每次都極有耐心地聽她講完再勸慰幾句。在這充滿功利的世界誰又能保證我們的婚姻在十年二十年后仍如現在般牢不可破?
兩千多年前,《氓》中的女主人公便極有見地的分析了被棄的原因:“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唯一的辦法便是:“于嗟女兮,無與士耽”。這個“耽”字書上注釋為“歡愛”,我認為翻譯成“迷戀”更貼切。那個充滿智慧的被棄女子諄諄告誡:女人啊女人,對男人千萬不可以過分迷戀依附。給自己一定的空間,保留自己獨立的人格才是女人該記取的前車之鑒。
《氓》讀后感 篇11
談到愛情這個話題,也許大多數人會聯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因為大多數人對愛情是抱有向往的態度。但是《詩經》當中的《氓》從另一面揭示了愛情現實的一面。
第一次讀到《氓》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讀完的感覺就是憤懣,為故事當中的女主人公感到惋惜。明明女子什么也沒有做錯但是男子還是拋棄了她,曾經的誓言也化作了浮云。當我現在再一次讀它時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詩經》眾多關于愛情的.詩里,《衛風·氓》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它并不像《蒹葭》和《關雎》那樣展現的是愛情的朦朧和美好,也不像它們一樣帶給人們若即若離,若隱若現的感覺。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我認為《氓》不僅是一首詩,更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背后五味雜陳,所以聯想的空間就不如《蒹葭》和《關雎》。
本詩采用了《詩經》經典的賦比興手法,將敘事與抒情巧妙地結合。借未落的桑葚比喻女子姣好的容顏和男女主人公之間深厚的感情,借斑鳩不要貪食桑葚來比喻女子不要沉溺于愛情,到后來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情誼的淡漠和女子已年老色衰。高中的時候覺得詩中的男子并不愛女子,現在想想應該是喜愛的,開始的求婚是情真意切,后來的冷漠和暴戾的態度也是事實
此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但我現在更欣賞女子最后離開的決定,這在當時甚至在現在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詩中的女子并沒有像中國古代大多數女子一樣選擇忍耐,而是當斷則斷,這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這一首詩實際上是很多現代女性的影射。愛情的悲劇不僅僅發生在詩中的女子,也許也發生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這就是《詩經》神奇與魅力之處,每讀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氓》讀后感】相關文章:
衛風氓原文和翻譯11-23
《邊城》讀后感-讀后感-高三10-05
邊城讀后感 讀《邊城》讀后感11-12
國學讀后感-最新國學讀后感11-23
高中讀后感-高中讀后感范文11-23
>讀后感|讀后感大全11-12
《愛的教育讀后感》的讀后感范文12-04
幼師讀后感-幼師讀后感范文11-23
《難忘的八》讀后感 難忘的八的讀后感11-13
銷售讀后感-經典銷售員讀后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