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國藩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國藩算是其中一個。能選賢任能,你知道曾國藩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有什么法寶嗎。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曾國藩成功之秘訣,歡迎閱讀!
曾國藩教給你成功的秘訣
“勤"之道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一勤天下無難事。
笨人,普通人,最需要的就是下笨功夫,要勤不要懶惰。據說,曾國藩考秀才考了9次。曾國藩能夠打通科舉這條路,靠的完全是“笨勁”。父親要求他,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徑”,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雖然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開竅之后,后面的路就越來越順。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又高中進士。而那些早早進了學的同學,后來卻連舉人也沒出來一個。他總結自身經驗,多次說這得益于自己基礎打得好,所以“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
"敬"之道
曾國藩在給兒子的遺訓中說,主敬則身強。他說,莊重寧靜則一天比一天強,安閑散縱則越來越懶惰。如果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體的強健,還有什么令人懷疑的呢?
當無事時,敬以自持;而有事時,即敬之以應事物。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敬以存心”,身心都會湛然澄澈。就好像一位精明的主人,能夠將自己家中管理整飭得井井有條。而心如果不敬,就像一個家沒有了主人,各種混亂就會隨著而來。敬就是謹慎的狀態度、敬就是不懈怠的狀態,人只有保持這種狀態,才能不斷進取,似有天助。
“靜”之道
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都從靜中來。尤其在遇到重大問題時,他更是不輕易作出決定,總要通過幾番靜思、反復權衡之后,才拿出一個主意來。為讓氣氛更寧馨些,還往往點上一支香。每見到這種情況,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擾他。
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整天慌里慌張的人,難成大事,就是因為缺了“靜”和“安詳”的'智慧。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曾經對此有精辟的論述。他說人到中年,見聞增多,閱歷漸豐,人脈繁富,辦事有方,這是好事。但同時人也變得思慮過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紛披,則又不是好事。如何讓復雜變得簡單,讓紛披變得清澈,讓分散變得集中?這需要靜以修心,“靜”是去“躁”的良方。
“誠”之道
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為本,以拙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別人以巧似偽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以拙相待。曾國藩說到做到。左宗棠在“瑜亮情緒”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國藩,始則挖苦打擊,終則以怨報德,曾國藩卻終生未還一手。李鴻章作為他的弟子,也時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國藩卻因為愛李之才,始終不改對李鴻章的關心、愛護、包容、提攜。李鴻章因此終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開口不離“我老師”三個字(yiQIg.cOm)。
因為這種質樸的為人處世方式,曾國藩一生朋友極多,麾下謀士如云,猛將如雨,指揮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楊一役”的最終勝利。曾國藩的精神核心可用一個“誠”字予以概括,不投機取巧,不做茍且之事。
“謹”之道
所謂“謹”就是指謹慎,就是要時時提醒自己做人要低調、收斂,不要得意忘形、貪得無厭。曾國藩常常講,人是不可能全的,不要去求全。他說人生最好的狀態應該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正因為他時時秉持這樣的理念,在打下南京城、剿滅太平天國、手握三十萬重兵、部下竭力勸說他面南背北時,他才能抵御誘惑、不為所動,從容寫出“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這樣境界高遠的詩句。
“恒”之道
所謂“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曾國藩給自己規定,必須做到自訂的十二條功課,即:敬、靜坐、早起、讀書不貳、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須遵循的規矩嚴格施行,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曾國藩成功的秘訣
湖南有個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國藩。他就寫了一本傳記小說,名字叫做《曾國藩》。
他講曾國藩的生平:曾國藩后來怎么會成就?——他很年輕的時候,也是才氣十足,所以很年輕就當上了禮部侍郎。就相當于外交部副部長。
后來太平天國起義了,他就奉皇帝之命到湖南來訓練湘軍。因為清朝的正規軍,這個綠營兵、滿族的軍隊,已經沒有什么戰斗力了,就依靠他來訓練湘軍。
一開始也還是能夠打勝仗,起到了正規軍都無法起到的作用。但是后來曾國藩就發現,自己做事情,碰壁的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很多障礙:大臣也排擠他、湖南巡撫也不支持他、皇帝也猜忌他,后來就把他免職了。
他怎么也想不通。一開始他就想了好多辦法,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還是無濟于事;后來賦閑在家的時候——就拿起《金剛經》來看。
前面一直想不通:你看,我自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而且我為朝廷做了這么多的事情,為什么不見容于官場?而且對朝廷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皇帝也不信任……一直想不通。這個就死在觀念里面了。
這個叫什么?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差別尋思觀。他沒有從自己執著的這種觀念里面跳出來,卡在自己的.觀念里面。他認為自己很有正氣。
然后讀《金剛經》,他就悟到一個事情: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出在于自身——這個路子就找對了。他發現是因為自己太鋒芒畢露:自己認為自己就是正直的化身、認為自己很有成績,不知不覺之中,當然也就得罪了很多人,也就不知不覺之中給自己制造了很多的荊棘和障礙。
他明白了以后,就決定改變自己的個性,不再鋒芒畢露了。
后來皇帝又再命令他:再來統率湘軍。那么他到長沙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訪那些官員,沒有傲慢,他職位雖然比他們高,但是他會去拜訪那些下級官員,尤其是有一個湖南人左宗棠。左宗棠本來是曾國藩提拔出來的,但是后來又一直指責他,說他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如果以他從前的脾氣,可能兩個人就對著干起來了。但是他現在悟過來了,就不會那樣。
他就先去主動拜訪左宗棠,在很遠的地方,他就下轎子,徒步走過去;也不穿官服,就穿一件長褂去拜訪他,很謙虛。對于所有部門的長官,也都去拜訪。乃至于小小的縣令——長沙縣、寧鄉縣的縣令,都會親自去拜訪。
大家覺得他這個人改了,就都很感動,以后就都說他的好話了,當然也就傳到皇帝耳朵里面了,大臣也就不再排擠他了。
其實他就悟到一個什么?就是說我們要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是靠別人,也不是靠外面的事情。
記得一開始講的那個故事。那位女子一直找車鑰匙,她不在掉鑰匙的地方去找,她在路燈下去找。她就找錯了方向、找錯了地方。
同樣的,我們要提升自己、要讓自己的一切遭遇都很順利、要能夠改變命運,不是靠外在,而是要靠自己。
曾國藩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去要求外界怎么樣?都是無濟于事。你看,如果曾國藩像以前那樣,一直是抱怨、埋怨說,這個大臣排擠他、朝廷對他不公……沒有用!皇帝不會因為他一直抱怨就會重用他;大家也不會因為他抱怨,而不排擠他,反而會更加排擠他。所以要先改變自身。
有一些時候,我們認為對的東西,你去很執著它,你就死在觀念里面。然后我們就會找很多理由去指責外在不對:哪個哪個不對、誰誰誰不公平,但是這個沒有用。能夠改變那個事情嗎?不能。
所以我們要知道,要將對外界的要求轉為對自身的要求,轉為對于提升自己內心的要求,這樣才能成功。世間人說成功,都是一扇由內向外打開的門,你不從里面打開,你在外面拼命推,你是推不開的。
修行也是如此。如果你不修好四種尋思觀,那你對萬事萬物的執著心棄不了,你怎么能夠成就?所以說要反求諸己,心念一轉,萬念皆轉、萬法皆轉;心路一通,萬路皆通。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一定要能夠修好四尋思觀。修四尋思觀,就能夠生起四種如實的智慧、就能夠突破障礙,不單單是要把表層的障礙突破,而且潛意識之中的障礙也要突破。
曾國藩之所以能成功的秘訣
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國藩應該算一個。能選賢任能,可以說是曾國藩事業成功的一大法寶。
曾國藩認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就是說,用人慎重須以知人至深為前提,具備察人本質的眼力。
曾國藩辨識人才的法門,被許多人視為“相面術”。流傳甚廣的曾國藩八句相人口訣,可以說是曾國藩對相人術的總結,有的內容也顯然超出傳統相人術的范圍,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觀察人的方法。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國人看人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如果連好人和壞人都不能識別,那何談用人。所以曾國藩把識人口訣中的第一句話定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話講的眼斜鼻歪,在曾國藩看來這個人肯定心術不正。
第二句是“真假看嘴唇”。口為出納官,不嫌大。口德、口賊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極。口以方、廣、厚為貴。又有“開欲大而合欲小”之說。
第三句是“功名看氣概”。一個人有沒有功名,曾國藩說要看人的氣概。有的人就是一出場把所有的人都帶動起來,像談戀愛的時候也有一見鐘情,被對方的一種氣質所懾服,有一種追隨的感覺。
第四句是“富貴看精神”。這里的“精神”是精氣神的意思。曾國藩說有的人才即便你著意培養,但因為他不能長享富貴,可能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在私下跟趙烈文談話時非常惋惜地說,胡林翼是湘軍第一苦命人,雖有非凡的英雄氣概,卻是一種苦相,即精氣神不足,所以不能夠長久。
第五句是“主意看指爪”。人有沒有主意,他說主要看指爪。手以厚、軟為貴。手指纖長,其人聰穎,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魯。曾國藩說,“手心、手掌心當中紋絡清晰而淺者,心定”。這個心定就是主意定,臨事不慌亂。“手掌紋絡淺而亂者,人心亂、心浮”。
第六句是“風波看腳筋”。人衰老的時候也是從足開始,所以他說“風波看腳筋”。有的人就是無風無浪、無災無難到三公,位置升得很高;而有的人則是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終有成就。這就屬于有風波的那種人。
最后兩句是“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這兩句不是相人,而是觀察人。曾國藩特別重視有條理,并把它作為用人最重要的.四個方面之一。他經常講,古人說的聽言非常適用,即兩個人談話,能不能切中要害,條理清晰,把對方抓住,就能顯示出有沒有條理。
但僅僅記住這八句話是不夠的,在唐浩明先生欽定版《曾國藩》一書中,就講述了曾國藩對愛徒李鴻章傳授相人要訣的故事,曾國藩的這一番相人經,對于日后成為晚清柱石的李鴻章而言,肯定是受益無窮的。“恩師,大家都說您會相人識人,門生想請您傳授一點識別兵勇的辦法。這次回去,好多挑選些有出息的官兵來。”
“相人識人,奧妙甚多,復雜得很,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的,有些還不能言傳只能意會,關鍵在相者識者的閱歷。我曾經編過幾句口訣,念給你聽聽。”曾國藩微笑著說,“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李鴻章輕輕地背誦了一遍,說:“這幾句口訣簡明扼要,只是門生愚陋,覺得空泛了些,好比說真假看嘴唇,究竟什么樣的嘴唇是真,什么樣的嘴唇是假呢?”
曾國藩大笑起來:“這就難說了。方才我講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指的這些,要靠自己去揣摩。東坡說世上有許多事,只可了于心,不可達于筆,這相人識人一事最是如此。不過,你問的是識別兵勇,這是相人術中最簡單的,我就跟你細說幾句吧!”曾國藩捋著已變花白的長胡須,正色道,“第一看五官,以雙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為最好;第二看皮膚,以膚色粗黑,雙手繭多為最好;第三看說話,以木訥寡言為最好。主要是這三條,其他都是次要的。”
曾國藩的三條相勇標準,給李鴻章很大的啟發。他恭恭敬敬地說:“門生一定按恩師所教的,挑選五千精壯淮軍前來。”
【曾國藩成功的秘訣是什么】相關文章:
「成功的秘訣」 成功的秘訣是什么05-03
陳安之成功的秘訣是什么05-11
牛頓的成功秘訣是什么05-11
魯迅成功的秘訣是什么05-11
商業成功秘訣是什么05-11
職場成功秘訣是什么05-11
華為成功的秘訣是什么05-11
成功的秘訣五心是什么05-11
愛因斯坦成功秘訣是什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