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復習試題和答案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正確嚙合條件是模數(shù)相等,壓力角相等。
2、凸輪機構(gòu)的種類繁多,按凸輪形狀分類可分為:盤形凸輪、移動凸輪、圓柱凸輪。
3、 V帶傳動的張緊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調(diào)整中心距和張緊輪裝置。
4、齒輪的加工方法很多,按其加工原理的不同,可分為 范成法和 仿形法。
5、平面四桿機構(gòu)中,若各桿長度分別為a=30,b=50,c=80,d=90,當以a為機架,則該四桿機構(gòu)為 雙曲柄機構(gòu)。
6、凸輪機構(gòu)從動桿的運動規(guī)律,是由凸輪輪廓曲線所決定的。
7、被聯(lián)接件受橫向外力時,如采用普通螺紋聯(lián)接,則螺栓可能失效的形式為__拉斷 。
二、單項選擇題(每個選項0.5分,共20分)
。 )1、一對齒輪嚙合時 , 兩齒輪的 c 始終相切。
(A)分度圓 (B) 基圓 (C) 節(jié)圓 (D) 齒根圓
。 )2、一般來說, a 更能承受沖擊,但不太適合于較高的轉(zhuǎn)速下工作。
(A) 滾子軸承 (B) 球軸承 (C) 向心軸承 (D) 推力軸承
。 )3、四桿機構(gòu)處于死點時,其傳動角γ為A
。ˋ)0° (B)90° (C)γ>90° (D)0°<γ<90°
。 )4、一個齒輪上的圓有 b
。ˋ)齒頂圓和齒根圓 (B)齒頂圓,分度圓,基圓和齒根圓
。–)齒頂圓,分度圓,基圓,節(jié)圓,齒根圓 (D)分度圓,基圓和齒根
( )5、組成凸輪機構(gòu)的基本構(gòu)件有A
。ˋ)3個(B) 2個 (C) 5個(D)4個
。 )6、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所以力是 d
。ˋ)剛體 (B)數(shù)量 (C)變形體 (D)矢量
( )7、當兩軸距離較遠,且要求傳動比準確,宜采用
(A) 帶傳動 (B)一對齒輪傳動 (C) 輪系傳動 (D)螺紋傳動
。 )8、在齒輪運轉(zhuǎn)時,若至少有一個齒輪的幾何軸線繞另一齒輪固定幾何軸線轉(zhuǎn)動,則輪系稱為 a
(A) 行星齒輪系 (B) 定軸齒輪系 (C)定軸線輪系 (D)太陽齒輪系
。 )9、螺紋的a 被稱為公稱直徑。
(A) 大徑 (B)小徑 (C) 中徑 (D)半徑
( )10、一對能滿足齒廓嚙合基本定律的齒廓曲線稱為 D
(A) 齒輪線 (B) 齒廓線 (C)漸開線 (D)共軛齒廓
。 B )11、在摩擦帶傳動中 是帶傳動不能保證準確傳動比的原因,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A) 帶的打滑 (B) 帶的彈性滑動 (C) 帶的老化(D)帶的磨損
( D)12、金屬抵抗變形的能力,稱為
(A) 硬度 (B)塑性 (C)強度(D)剛度
( B)13、凸輪輪廓與從動件之間的可動連接是 B
(A)轉(zhuǎn)動副(B) 高副 (C) 移動副(D)可能是高副也可能是低副
( B)14、最常用的傳動螺紋類型是 c
。ˋ)普通螺紋(B) 矩形螺紋(C) 梯形螺紋(D)鋸齒形螺紋
三、判斷題(每題0.5分,共10分)
( ∨ )1、齒輪傳動的標準安裝是指 :分度圓與節(jié)圓重合 。
( ∨ )2、滾動軸承代號“6215”的含義是 深溝球軸承, 直徑系列2 ,內(nèi)徑75mm。
。 × )3、鍵聯(lián)接的主要用途是:軸向固定。
。 × )4、漸開線齒廓形狀取決于分度圓直徑大小。
。 ∨ )5、標準滾動軸承的組成:內(nèi)圈、外圈、滾動體、保持架。
。 × )6、采用合金鋼能提高軸的.剛度。
( ∨ )7、工程中常以最大單位長度扭轉(zhuǎn)角不得超過許可的單位長度扭轉(zhuǎn)角作為圓軸扭轉(zhuǎn)時的剛度條件。
( × )8、按軸的受載情況可分為:傳動軸、心軸、正軸。
。 ∨ )9、帶在工作時產(chǎn)生彈性滑動,是由于帶的緊邊與松邊拉力不等。
( × )10、傳動軸是既傳遞扭矩又承受彎矩的軸。
( × )11、按照有關標準就能選用的零部件,稱為標準件,如螺栓、螺母、軸承、齒輪、內(nèi)燃機的曲軸等。
。 ∨ )12、力偶對剛體的轉(zhuǎn)動效應與它在作用面內(nèi)的位置無關。
。 × )13、運動副是聯(lián)接,聯(lián)接也是運動副。
( × )14、物體的平衡就是指物體靜止不動。
( × )15、鉸鏈四桿機構(gòu)根據(jù)各桿的長度,即可判斷其類型。
。 ∨ )16、柔性約束只能承受拉力,而不能承受壓力。
( × )17、點在某瞬時的速度為零,那么該瞬時點的加速度也為零。
( × )18、由于移動副是構(gòu)成面接觸的運動副,故移動副是平面高副。
。 × )19、齒輪嚙合傳動時留有頂隙是為了防止齒輪根切。
。 × )20、一對標準齒輪嚙合,其嚙合角必然等于壓力角。
【機械設計基礎復習試題和答案】相關文章:
2.機械設計基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