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吳市吹簫成語故事
吳市吹簫成語故事1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典故】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于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于吳市。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釋義】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在街頭行乞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吳市之簫
【押韻詞】眾人拾柴火焰高、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忘年交、污七八糟、年事已高、一人之交、舌干唇焦、無所不包、憂心悄悄、瓜蔓抄、......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費無極慫恿楚平王占有太子畢建的'新娘,設計要害死太子畢建及他的老師伍奢全家,派兒子費得雄去樊城誘騙伍員回京受誅。伍子胥得到的消息,就逃出楚國,到吳國的街市上靠吹簫乞討為生,后被人發現推薦去輔佐吳王攻楚
吳市吹簫成語故事2
【成語】: 吳市吹簫
【拼音】: wú shì chuī xiāo
【解釋】: 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并在各關口接著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后。東皋公找了一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松了警惕。就在這時候,伍于胥扛著一只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皋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吃的東西。于是他披發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鼓起腹吹簫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一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簫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吳市吹簫成語故事3
成語名稱:吳市吹簫
成語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在街頭行乞。
實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市:集市。春秋時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自楚逃至吳,曾在吳市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成語來源:西漢·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吳市!
成語造句:梁遇春《談“流浪漢”》:“Goldsmith吳市吹簫,靠著他的口笛遍游大陸。”
吳市吹簫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chányán),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shē)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并在各關口接著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xū)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后。東皋(gāo)公找了一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松了警惕。就在這時候,伍于胥扛著一只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皋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吃的東西。于是他披發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鼓起腹吹蕭(xiāo)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一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蕭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吳字開頭的成語
吳下阿蒙 吳市吹簫 吳越同舟 吳牛喘月
包含有吳字的成語
吳牛喘月 吳越同舟 吳市吹簫 吳下阿蒙 天低吳楚
【吳市吹簫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2-03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中國成語故事03-01
戰爭的成語故事03-02
兒童成語故事04-02
[經典]成語故事作文09-01
成語故事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