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說到成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兒童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成語故事1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
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
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后因作戰失敗被罷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并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ē],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于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
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
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只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后面的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兒童成語故事2
傳說在堯治理天下的時候,出現了滔滔的洪水,使世上成了浩浩渺渺的汪洋一片,連高山和丘陵的頂顛都快要淹沒了。
舜在巡視中發現,禹的治水本領比他父親高強,便向堯推薦,讓他繼任父職治水。
不久堯去世,舜負責治理天下,便讓禹掌管工程。
禹改用疏導的方法治水,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平息水患。
后來,禹成為舜的繼承人,建立了夏朝。
有一次,禹帶著許多隨從到南方去巡視。
在渡長江的'時候,突然波濤翻滾,船被顛得左右搖晃起來。
就在這當口,一條巨大的黃龍從江中冒了出來。
船底被龍背頂出水面,只要它稍晃動一下,船就會翻入江中。
船上的人臉色失去了控制,紛紛露出驚駭的神色,狂呼亂叫起來。
船上神色自若的是禹。
他毫無懼色地站在船頭上,笑著對黃龍說我受天帝之命全力為百姓做事,活著的時候生命寄放在人間,死了就像回家一樣。
你不需要這樣嚇唬我,快走吧!
黃龍聽了禹的話后,注視著禹的臉色,發現他果然沒有任何恐懼的表現,馬上沉人江中潛走了。
兒童成語故事3
人人相愛,以仁義待人,確實是一種美德。
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
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沖突,該怎樣處理呢?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
這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先生說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
孔子回答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
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對于自己來說,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
這樣,才會培養起仁德來。
兒童成語故事4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經常交戰。
一天,在吳越交界處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著十幾個吳人和越人,雙方誰也不搭理誰,氣氛顯得十分沉悶。
船離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駛去。
剛到江心,突然天色驟變,刮起狂風來。
剎時間滿天烏云,暴雨傾盆而下,洶涌的巨浪一個接著一個向渡船撲來。
兩個吳國孩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越國有個老太一個踉蹌,跌倒在船艙里。
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聲招呼大家快進船艙。
另外兩個年輕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桿解繩索,想把篷帆解下來。
但是由于船身在風浪中劇烈顛簸,他們一時解不開。
這時不趕快解開絹索,把帆降下來,船就有翻掉的可能,形勢非常危急。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年輕的乘客不管是吳人還是越人,都爭先恐后地沖向桅桿,頂著狂風惡浪,一起去解繩索。 他們的行動,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
不一會,渡船上的.篷帆終于降了下來,顛簸著的船得到了一些穩定。
老艘公望著風雨同舟、共度危難的人們,感慨地說吳越兩國如果能永遠和睦相處,該有多好啊!
【兒童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成語故事12-09
兒童成語故事05-16
兒童成語故事12-09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1-29
兒童成語故事大材小用12-09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12-09
中國經典兒童成語故事 12-09
兒童成語故事拔山舉鼎12-07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5篇11-29